欺人是祸,饶人是福:后还有一句话,俗语劝导世人扬善弃恶够拼了

前言

俗语“欺人是祸,饶人是福”,前面有两句,后边还有一句,合起来一气呵成,寓意完整:一毫之恶,劝人莫作;一毫之善,与人方便;欺人是祸,饶人是福;天眼昭昭,报应甚速。

白话寓意是:小小的坏事、恶事都别做;小小的好事、善事,都值得去做。为什么呢?因为做坏事、做恶事就是欺负他人,就会招来祸端;饶恕他人的非原则性错误、原谅小小的失误,就是在做善事,就会给自己积累福分;“上天”看着呢,做善事“鬼神钦”,作恶事“遭天谴”,这就叫作“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为了劝导世人扬善弃恶,古人在言语用词上够拼了。

欺人是祸

不管是欺负人,还是欺骗人,都是对他人的伤害。当人遭到别人的伤害时,一般人的反应是:你敢骗(欺负)我,看我怎么对付你!这般下来,一来一往的明里暗里的争斗,势必把事情扩大化,造成无法挽回的恶果。所以,欺人之心不可有,哪怕是很小很小的恶言,恶行。

恶语伤人六月寒。言语的的伤害,超过了身体的伤害。东晋时期,孝武帝之死,一句恶语,导致自己被妃子所杀,是历史上死得最憋屈的一位皇帝了,令人扼腕叹息。孝武帝让妃子张贵人陪自己饮酒,张贵人不从。孝武帝威胁其陪喝:你已经人老珠黄,不陪酒,明日就废了你的贵人。

一句话,在旁人眼中,是个玩笑话,不必当真。但是对张贵人来说,这简直就是要了自己的生命。一想到自己荣华富贵即将化为泡影,皇上的恶语让张贵人起了歹意。晚上就寝后,张贵人伙同侍从,用被子捂死了孝武帝。

恶语伤人恨不消,恶行呢?恶行同理,别以为是小问题,暗藏着的风险大着呢。西汉景帝时期,条侯周亚夫的儿子不付工钱,而令周亚夫身陷囹圄,让人唏嘘。条侯的儿子,为老父亲置办百年之后的用品,买了五百件国家管控的兵器,盔甲和盾牌。但是,其子请人搬运后,硬是不付搬运费。

对搬运工来说,就是靠体力活挣得点钱财养家糊口,如果不给,就是没活路,就是欺负人。几经交涉无果,搬运工知道条侯势力大,惹不起,但是你家买的这些东西有问题,那是知法犯法的行为。钱可以不要,这口恶气要出。搬运工就到京城上书告状,条侯要谋反。一告击中,景帝授意受理了此案。本想是打压一下条侯的居功自傲,哪知条侯狱中绝食而去。

饶人是福

饶人是福,大是大非、触犯律令的言行,可以不饶,但是人际交往中,哪里有那么多大是大非的问题,更多的是一些非原则性,无伤大雅,鸡毛蒜皮的小问题、小事情。这些事情都不放过,意味着不善,有损福分。即使不为了积德行善,那也显示了胸怀坦荡,不招惹是非。不计较他人过失的言语,不计较他人过失的行为,看起来没得到福分,其实祸端已经远离了。

饶恕他人不实之言,诽谤之言,不仅是福,更是一种智慧。春秋时期,诸侯齐国襄王时,大将军田单被士人貂勃谩骂,田单没有计较,反而推举貂勃为官,传为美谈。大家都在品论大将军田单收复失地,大破诸侯燕国时,貂勃却谩骂田单:他不过是一个小人罢了。

此话被传给了田单,田单备下酒席请来貂勃,席间田单问起了貂勃,自己哪些地方做得不好,请指教。貂勃指出田单不该乱杀无辜,没有劝导齐襄王施行仁政。田单听取了貂勃之言,向齐襄王举荐了貂勃为卿。后来,田单遭到齐襄王近臣的排斥时,貂勃挺身而出,伸张正义,使田单没有受到迫害。貂勃言语之过,田单选择饶恕,并从言语之过中得到启示,修正自己言行,收获了福气,得到了朋友。

饶恕他人过失之行为,不当之举动,也是福。春秋时期,诸侯楚国庄王,饶恕大将军唐狡调戏王妃之过,也是一桩美谈。

楚庄王宴请群臣,让自己的爱妃也一起参加助兴。大家相互敬酒,猜拳行令,好不热闹。哪知一阵狂风吹进宴会大厅,灯火被全部吹灭,而此时楚庄王爱妃正在席间敬酒。一只邪恶的大手伸向了她,情急之下,她扯断了那个人帽子上的缨带,回到了楚庄王身边,实情诉告。

楚庄王,听完爱妃哭诉,只要点亮油灯,那个咸猪手就会现身。站起来,安慰爱妃后,楚庄王命令群臣扯下帽子缨带,开怀畅饮。群臣不知缘由,纷纷响应,扯了缨带,继续喝酒。等卫兵把灯点亮时,根本不知道是谁调戏了楚庄王爱妃。

其实,只要细查下去,还是可以查出那人是谁。何必呢?一个人酒后失态,又未得逞。容人之过,楚庄王得到一员猛将。后来在与诸侯郑国的交战中,大将唐狡奋勇拼杀,逼得郑国选择了投降。此将军,正是那晚的咸猪手。

结语

善恶随人作,福祸自己招。天眼昭昭,报应甚速。不是不报,时日未到。这类劝人扬善弃恶的俗语,总是会把“天”抬出来,目的只有一个,用天道的力量为扬善弃恶加持。不管是天道,还是人道,向善而行,就是最大的道,我们后世不辜负古人的良苦用心的劝导,就是正道。

您说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共同探讨。若喜欢小编的分享就给个赞,点个关注呗。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俗语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