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惑之年方才读懂一个“缓”字

2021年10月15日14:56:03 情感 1530

蓦然回想起前公司老总为我临别践行时说的一句话:什么时候明白了“事缓则圆”,你也就差不多修炼到家了。他说的漫不经心,我听的毫不在意,踌躇满志、意气风发的我点头称是。光阴荏苒,待得读懂人已不惑!

不惑之年方才读懂一个“缓”字 - 天天要闻

当今时代瞬息万变,快节奏驱赶着人们争分夺秒、一刻不停地埋头向前奔跑。好像片刻懈怠,前方本属于自己的一举成名或是一夜暴富都将易主。可回望来路,除了疲于奔命、压力山大和茫然不知所措,似乎只剩下碎银几两。

我们孜孜以求的速度和效率难道不对吗?

不惑之年方才读懂一个“缓”字 - 天天要闻

论语·子路》【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这里孔子告诫我们:急功近利地一味求快反而达不到目的。

因而,我们需要辩证地审视快和慢。快慢之间的言行举止,前人给我们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宝贵经验:事缓则圆、人缓则安、语迟则贵。

事缓则圆是认知高度的体现

事缓则圆是有理论依据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丹尼尔.卡尼曼的著作《思考,快与慢》,深入研究和阐述了人类快慢两个系统的思考模式。其中快思考是依赖直觉作出无意识的思考,而慢思考是人主动控制下有意识的思考。由于快思考系统运行快,脑力消耗不多,大脑天生的惰性往往选择这种易导致偏见和失误的模式,而忽视能够主动控制、有意识的慢思考。这个获奖的研究理论使我们明白:面对重要事物,最好跨越轻松快速却易错的快思考,冷静一下,让我们进入到受控且有意识的慢思考,往往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这则揠苗助长的寓言表明: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事物的运行有着其内在的客观规律,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认清大脑的思考模式,并遵循事物的客观发展规律,谋定而后动,定能对事物作出正确的判断。所以说“事缓则圆”是认知的体现。

事缓则圆是正确的处事态度

“事缓则圆”出自清代俞万春的《荡寇志》:“看来此事,事宽则圆,急难成效”。意思是遇事不要操之过急,而要慢下来冷静思考,才能获得圆满的结局。

不惑之年方才读懂一个“缓”字 - 天天要闻

【方豫始至,患民俗多讼。讼者至,辄好言谕之曰:“明日来。”众皆笑之,有“松江太守明日来”之谣。及讼者逾宿忿渐平,或被劝阻,多止不讼。豫皦皦著名绩,尤以恺悌称。】

文章节选自《明史·赵豫传》。讲述了赵豫刚到任松江府时,担忧那里喜好诉讼的民俗。每每遇到诉讼者,他总是好言劝诫:“明日来”,众人因此都笑话他,还有了“松江太守明日来”的歌谣。等过了一夜,诉讼的人忿怒渐渐平息,或者被他人劝阻,大多都停止了诉讼。赵豫在任不仅政绩斐然,还以和乐平易而著称。 故事告诉我们,遇事之初,人们往往很难在短时间内了解事物的全貌,也没有充足的时间考虑,只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捋清事物的前因后果,再来处理事情,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事缓则圆是一种旷达的气度

不惑之年方才读懂一个“缓”字 - 天天要闻

康熙在位六十一年,一生勤于政务,经济发展迅速,清朝因此成为当时世界上幅员最为辽阔、人口众多、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公元1674年,吴三桂耿精忠接连反叛,康熙却一反常态地上幸南苑行围,正是他的从容淡定给了群臣众将信心,从而顺利度过危机。 所以,遇大事时不能心浮气躁,要以一种处变不惊、事缓则圆的旷达气度,先冷静下来、三思而后行。

人缓则安,人安方得持久

公元1356年,明太祖朱元璋全歼采石矶元朝水军,进而占据集庆(今南京),此时盘踞浙江、四川和湖广张士诚陈友谅方国珍等相继称王,朱元璋深知自己力量还不够强大,在强敌环伺的局面下,明智作出“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抉择,最终一统天下,成就霸业。这不正是“人缓则安”很好的体现吗?

再说当下,事事速度为先,君不见为了“争分夺秒”,交通事故频频发生,家破人亡的惨烈场景着实令人心寒。要想人安必要人缓,人安方得持久。

水深则流缓,语迟则人贵

不惑之年方才读懂一个“缓”字 - 天天要闻

水深则流缓,语迟则人贵”出自西汉戴圣所著《礼记》。字面意思是水越深流速越缓,有涵养的人说话越慢。稳重的人说话总是慢条斯理、深思熟虑,既避免了祸从口出,也给人遇事沉的住气,心胸宽广的感觉。

号称“华夏首望”的琅琊王氏,始于春秋,历千年而不衰。门下人才济济,九十余人出任宰相,著名大书法家王羲之也师出名门。琅琊王氏沿用至今的六字家规“言宜慢,心宜善”,应当是造就名门望族长盛不衰的不二法宝。

总而言之,情急招损,事缓则圆。谨记践行“事缓则圆、人缓则安、语迟则贵”的金玉良言,必当受益无穷。

情感分类资讯推荐

孙子爱吃竹笋,85岁爷爷奶奶清晨进山去挖,当事人:不只是笋,是沉甸甸的爱 - 天天要闻

孙子爱吃竹笋,85岁爷爷奶奶清晨进山去挖,当事人:不只是笋,是沉甸甸的爱

近日,江西赣州的易先生在网上发布了一段视频,视频中易先生85岁的爷爷奶奶一大早六点就上山挖竹笋,只因为易先生喜欢吃竹笋。4月10日,潇湘晨报记者与易先生取得联系,“我是被爷爷奶奶带大的孩子,我爷爷奶奶是很细节的人,每次看到我爱吃什么菜,他们下一秒就会去做很多很多。”易先生透露,他从小就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
又见干涉商户招牌:“无为的手”能否少折腾 - 天天要闻

又见干涉商户招牌:“无为的手”能否少折腾

言咏/文 河北廊坊三河市的蜜雪冰城,最近不得不更换门楣招牌,把其标志性的红底白字牌匾换成绿色底的。此举缘于三河市的要求——禁止商户广告牌匾使用红蓝黑三色。三河市一家经营殡葬用品的商铺,也被要求把蓝色招牌换下来。当地城管部门解释称,这是依据三河市政府城市规划的要求,相关文件还没出台,但整改“先行一步”。...
人品差的人,开口闭口就是这些话,希望你没说过! - 天天要闻

人品差的人,开口闭口就是这些话,希望你没说过!

人品,乃是一个人立足于世间的基石。若是一个人缺乏良好的品德,即便其他方面再出色,也难以深交。因为你无法预知,他何时会突然对你图谋不轨,而你却防不胜防。毕竟,这类人习惯以自我为中心,无所不为。他们的心中唯有自己的利益,牺牲他人也在所不惜。
《真爱遗事:中国现代爱情观的形成》|每日一书 - 天天要闻

《真爱遗事:中国现代爱情观的形成》|每日一书

《真爱遗事:中国现代爱情观的形成》,[英] 潘翎 著,宋菁 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5年3月。推荐理由:1969年,张爱玲在致友人的信中说:“我们中国人至今不大恋爱,连爱情小说也往往不是讲谈恋爱。”从今人的视角看,这话或许偏颇,但揭示出一个关键性的问题:“爱”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掀起质疑孔...
以为全世界都在针对你?1个心理陷阱正在偷走你的冷静 - 天天要闻

以为全世界都在针对你?1个心理陷阱正在偷走你的冷静

生活中,我们难免会被各种突如其来的状况绊住脚步,气得直跺脚。可你知道吗?让自己快速冷静下来有个特别重要的诀窍。哪怕处在特别棘手的状况里,也要能分清别人实际做了什么,和他们本来想做什么。这看似简单的区别,里头可有大学问。 在法律中,这种区别体
我离婚后才明白,女人最亲的人并不是老公和孩子,而是这个人 - 天天要闻

我离婚后才明白,女人最亲的人并不是老公和孩子,而是这个人

在人生的旅途中,许多宝贵的真理唯有在遭受挫折、历经磨难之后方能领略。无论旁人如何苦口婆心,若非亲身经历,那些忠告往往难以入耳。正如此,某些弯路,唯有亲自踏上,方知其险峻。我的挚友杨佳便曾如此感慨:“离婚前,无数人劝我不要辞职,不要成为家庭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