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全媒体记者 黄晓燕
日前,福建省教育厅下发通知,要求省内义务教育学校课间活动一般不少于10分钟,鼓励学校适当延长课间活动时间。5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晋江市毓英中心小学将课间延伸至15分钟,这一举措已经坚持了6年,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经典案例:
课间一刻钟
让学生走出教室“动”起来
5日8时20分许,热火朝天的运动喝彩声从晋江市金井镇的毓英中心小学传来。记者走进校园,只见孩子们在操场上风风火火地跑动着,排球操、跑步、广播操、跳绳、五祖拳等多个项目轮番上演。
“运动项目可是孩子们每天早晨的‘必修课’哦!”晋江市毓英中心小学校长洪良清向记者介绍,毓英的孩子上学第一件事,就是进行体育锻炼,学校把第一个30分钟的大课间调到早上8:20开始,进校第一件事情是体育锻炼,对孩子一天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在大课间结束之后,就是学校的第一个15分钟小课间时间,从8:50到9:05,孩子们可以在这个时间段进行放松运动,调节状态进入一天的上课学习当中。



晋江市毓英中心小学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和比赛
记者翻开晋江市毓英中心小学的作息时间,上午9:05才开始上第一节课,每节课之间都有15分钟的课间时间,同时也保障了两个眼保健操的时间。“15分钟的课间活动,我可以准备好下一堂课的书本,再去一趟洗手间,然后跟同学在户外稍微活动一下,这样时间就比较从容。”晋江市毓英中心小学五年八班的蔡明泽同学开心地告诉记者,
据洪良清校长介绍,晋江市毓英中心小学从2018年开始便实行了课间15分钟的政策。回忆起调整课间时长的初衷,洪校长告诉记者,当时他看到学校小课间时许多乒乓球桌都空置着,学生没有人下来运动,学生课间都不怎么去喝水,于是他便做了一些调查,发现一切的“罪魁祸首”是学生觉得课间10分钟太短了,如果下楼运动,时间就不够。而不爱喝水是因为取水要排队还要去上洗手间,这些都需要一定的时间,于是学校便开始优化课间时间,“大胆”地第一个吃“螃蟹”,将课间10分钟调整为15分钟。
“小课间15分钟实行6年以来,学校的老师与学生都非常喜欢,在落实好值班护导后,要求每个孩子课间都需要走出教室,老师在两堂课的间隙也能够得到休息。”洪校长介绍,接下来,学校也会继续做好课间的优化,创新课间多元安排,让孩子们走出教室,去充分享受校园生活。
部门提醒:
占用课间10分钟
学校或将被约谈和通报
课间10分钟是学生成长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泉州各学校一直都很重视。9月6日,记者从泉州市教育局获悉,2023年12月中旬,泉州市教育局还特地下发《关于优化中小学课间十分钟活动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提到,占用课间10分钟,没能让孩子们“动”起来的学校,或将被约谈和通报。
《通知》里要求学校要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每天统一安排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每节课间10分钟应安排学生走出教室适量活动和放松,保障学生充足课间休息时间。任课教师应按时下课、不拖堂。坚决纠正以“确保安全”为由而简单限制学生必要的课间休息和活动的做法。
学校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空间创造活动场所,开展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课间活动,如跳绳、跳皮筋、踢毽子、呼啦圈、原地小步跑等简便易行的体育活动,以及保护视力米字操、远眺等有益身心的活动项目。鼓励开展各类闽南童玩活动,让学生亲近闽南文化、传承闽南文化。
学校要密切家校协作,协同做好学生近视防控、肥胖防控、预防脊柱侧弯、安全教育等工作,切实提升学生的防病知识水平和安全防护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学校要加强室内外体育场所设施排查,科学实施管理和安全防范措施,细化学校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方案和流程,加强学生安全常识教育,增强学生自主管理能力,把安全事故风险降到最低,让孩子们快乐放心活动。
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常态化督导检查长效机制,经常性开展明察暗访,对落实不到位的学校进行约谈和通报,并责令整改;鼓励设立监督举报专线,畅通信息反馈渠道,接受社会及家长监督。
编辑:肖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