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蒋隽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蒋隽 何宁 崔文灿 秦小杰 郭子扬 刘颖颖 实习生 朱穗晴
7月1日,广州中考第二天,进行了数学、历史、道法三个科目的考试。下午历史和道法考试结束后,大部分考生笑着走出考场,与上午数学考完后的五味杂陈形成鲜明对比。不少考生反映,数学计算量大、第23题难度较大、第24题创新结合实际。
数学:
计算量大、第23题难度大
记者在广州市铁一中学考点采访了解到,大部分考生觉得此次数学并不简单,“我觉得跟越秀区一模的难度差不多。”彭同学表示,他印象深刻的是第24题,“这次数学的第24题挺有意思的,是应用题,文字量很大,需要仔细理解题目材料来解答。”不过,彭同学表示,此次数学虽然压轴题不是太难,但前面的基础题和中等题计算量很大,花费了很多时间。
潘同学也表示,数学计算量很大,“前面的题花费了太多时间在计算上,导致后面做题的时候时间就很紧张了。刚刚好写完,根本就没有多余的时间去检查。所以心里还是不踏实,担心会有一些小错误没发现。”
尽管对于自己能考多少分没有太大把握,但潘同学还是觉得这次考试很多题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很多题型都是我之前没有做过的。比如尺规作图,原本应该是单独出一道题来考的,但这次却融入到了最后一道大题里面的第一小问。最后一题的题型融合性很强,考查考生知识运用的综合能力。”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考点考生反馈,今年数学试题整体偏代数方向,计算量大且难度较高,对考生的运算能力与思维深度提出了更高要求。
广州市第七中学几名考生的反馈也是计算量大、题目创新程度高,部分考生直呼“做不完”。采访中,几名考生不约而同提到了数学试卷的第23题——题目创新,考查了很小的知识点:黄金比例分割矩形,“平时做题很少遇到,这次跟实践应用相结合,而且有点难算。”
历史:
需要对课本非常熟悉
广州市第一一三中学(东方校区)考点外,考生们神情轻松,纷纷表示“道法、历史出题组我爱你们”。
广州市第七中学几名考生说,历史选择题“特别简单”,但大题难度较高,尤其材料分析题“不按常理出牌”。
一名男生提到,试卷有科举制相关题目,要求“选一个朝代分析其对现代的意义”,另有冷门考点如“谁打开了中世纪”,被考生称“少有人能答对”。
面对创新题型,七中一考生分享了自己的经验:“难题限时3-5分钟思考,做不出立刻跳过,保住基础分更重要。”
广州市铁一中学的陈同学表示,历史考得挺细的,历史大题第一题考的是宋朝科举制的发展与影响,第二题是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小论文,第三题考的是世界史,主要是工业革命与一战。“真的还是要对课本非常熟悉,答起来才会游刃有余。”
道法:
难度降低题型创新
多名考生反馈,道法难度整体低于去年,但部分创新题型和冷门考点引发广泛讨论。
广州市铁一中学考点一名考生说:“道德与法治真的很简单。”陈同学表示,做完道法的试题还有10分钟,“比平时考试答得还顺,这次真的挺简单的。”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考点考生普遍反映,道法试卷整体不是很难。其中,一道道法小作文的创新题引发热议——以“致未来的自己”为题写一封给自己的信,被认为是“形式新颖、内容亲切”。虽然是创新题型,但内容还是平时老师所讲,学生写起来十分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