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作文好,素材不能少(三)敏慧名言及事例

2022年07月16日00:30:13 教育 1951

(亲爱的朋友:如果你正在为作文而苦恼,在为文章没有好素材而糟心时,不妨来我的素材吧逛逛、看看,我将推出系列作文素材,保证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一、有关敏慧经典名言及警句

1、智慧就像一盏灯烛而能洞察万物。

2、所谓智慧就是知道一切,对听到的事有独到的见解,不迷惑于某一件事,能从一件小事推知大的道理。

3、信义之士不会放弃功业;明智之士不会放弃一切机会。

4、智者不因错失有利的时机而放弃利事;勇士不会为了活命而损伤名誉。

5、一个人力量再大,也敌不过众人;一个人再聪明,也不能穷尽万物。

6、祸患临头才害怕,这是不明智的;君子在祸患发生前就知道提高警惕。


要想作文好,素材不能少(三)敏慧名言及事例 - 天天要闻

7、不了解事情的真相而高谈阔论,便是不明智;如果知道了而不谈,便是不忠诚。

8、智慧不凭年龄凭心灵,友谊不在一时在平时。

9、智慧和德行,有如一辆车子的两个轮子。

10、智慧没有因为用得过度而毁坏的,大多数人都是因为不用才生锈。

11、杂草多的地方粮食少,废话多的地方智慧少。

12、有能力的人驾驭魔鬼,有智慧的人骑乘雄师。


要想作文好,素材不能少(三)敏慧名言及事例 - 天天要闻

二、敏慧事例:

(一)黄琬巧答

黄琬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选自《后汉书》)

译文:

黄琬从小就聪明,祖父黄琼担任魏郡太守。建和元年(公元147年)正月发生日食。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情况),黄琼把他听到的情况报告(朝廷),太后召见他问他情况。黄琼思考该如何回答太后的询问却不知道该如何描述。(当时)年仅七岁的黄琬在旁边,说道:“为什么不说日食剩下的就像初升之月呢?”黄琼恍然大悟,立即按照黄琬说的回答报告太后,并且认为黄琬与众不同,便十分爱他。

一个七岁的孩子用形象比喻回答了连他祖父都无法回答的太后关于日食的问题,足见他的机智聪明。


要想作文好,素材不能少(三)敏慧名言及事例 - 天天要闻

(二)何妥善辩

何妥少机警,八岁游国子学。助教顾良戏之曰:“汝姓何,是荷叶之荷?为河水之河?”妥应声答曰:“先生姓顾,是眷顾之顾?为新故之故?”众咸异之。

翻译:

何妥小时候就很聪明,他八岁的时候到(中国古代的)教育管理机关游学。他的导师顾良对他开玩笑说:“你姓何,是荷叶的荷还是河水的河?”何妥马上回答道:“先生姓顾,是眷顾的顾还是新故的故?”众人都对何妥的回答感到吃惊。

何妥既回答了老师的问题又把问题还给了老师,这样巧妙的回答可看出何妥的聪明善辩


要想作文好,素材不能少(三)敏慧名言及事例 - 天天要闻

教育分类资讯推荐

国科大1.5万名学生今天毕业 - 天天要闻

国科大1.5万名学生今天毕业

7月6日,中国科学院大学2025年度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雁栖湖校区举行。该校7114名博士毕业生、8108名硕士毕业生、394名本科毕业生圆满完成学业。清晨5时许,一辆特殊的列车从北京北站驶出,这是国科大的毕业专列“科学号”。
增分100分以上的复读生有话说(三) - 天天要闻

增分100分以上的复读生有话说(三)

我校25年高考复读生平均增分86.5分最高增分202分增分100以上49人,占比34%增分80分以上86人,占比59.7%物理组合平均分496分历史组合平均分508.28分物理组合强基率由24年高考的4.76%提升至50.48%本科率由24
高考结束考生家长仍需警惕,网警护航高考警惕花钱改分骗局 - 天天要闻

高考结束考生家长仍需警惕,网警护航高考警惕花钱改分骗局

高考加油高考已经结束,千万考生家庭进入等待查分阶段。然而,在这段紧张而充满期待的日子里,一些不法分子也瞄准了考生和家长的心理,编织各种“提前查分”、“内部改分”、“特殊招生指标”、“花钱保录取”陷阱,利用“焦虑”牟利,家长稍有不慎,就可能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