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电混动”这么先进,为什么中高端车却都是增程车!
十年前我入行时,提到混动就是丰田的天下。
可谁能想到,2025年的今天,如果你手握40万+的预算,想买混动车,那大概率是会选择增程车,倒不是说你不喜欢插电混动,而是在这个价位,插电混动的选择太少了,这个预算的车,主要以增程式为主。
那现在你可能又会疑惑了,不是说增程式是落后技术吗?
怎么都到了40w+这个价位了,怎么大部分车企还在用“落后的增程技术啦”?
老实说,插电混动那套系统确实够复杂,也确实很有技术含量 - 发动机、电机、变速箱高度集成,
还能在纯电、增程、并联、直驱四种模式间自由切换。
就连我这个老司机看了都头大。
相比而言,增程就如同老干妈搭配米饭一样,简单直接却极为实用;
电动机专门负责驱动车辆,发动机则一心一意地进行发电,不存在那些花里胡哨,但没什么实际用处的设计。
最近我测试了一款40左右级别的插电混动SUV,官方说在WLTC工况下综合油耗是每百公里5.8升,
可是实际测试高速油耗一下涨到8.2升,这数据比同等级别的增程式车型还厉害。
我专门找了几个老车主做对比。
开了3年增程的老王说:"每次高速1000公里,油耗稳定在6.5L左右,关键是动力输出特别线性,加速超车一点顿挫感都没有。
PHEV,从纸面上看参数好像还行,但实际测试出来的数据常常能惊到你,
在我看来,插混最大的问题在于系统过于理想化。
它想把所有工况都优化到极致,结果反而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了,这就像现在的智能家电,功能一大堆,可靠性反而不如老款。
回顾过去十年的技术发展历程,就跟一场豪门之间争抢权力的大戏似的,在2016年以前,插电混动和增程式就跟亲兄弟一样,相互之间联系得特别紧密;
可后来因为理念上有了分歧,就各自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
插混阵营走上了"堆料"路线:从单电机单挡,到现在的三电机甚至四电机系统,油耗没有降低多少,但是工艺是越来越复杂。
增程派倒是稳扎稳打:从当年的小排量发动机匹配小电机,发展到现在的大功率电机配更高效增程器,就像从路边小店成长为连锁品牌,本质没变,但更专业了。
增程系统在这种极端天气下反而表现更稳定。
而维修成本则是另一道鸿沟。
我那哥们的插混变速箱返修,光工时费就甩出去8000多。我家楼下修理厂老师傅都说了:"现在的插混系统,零件表比我老婆的护肤品还多,修起来费钱费时间。
推广这一块,增程式动力的宣传方式很有新意,像“不用充电的电动车”这种说法,一下子就把好多用户的心给打动了;
而可插电式混动,老是在着重讲“双引擎”之类的概念,听着总让人觉得它更注重去展现发动机的性能。
说实话这场技术争斗还没结束,某汽车企业技术总监私下跟我说:“别以为现在插电混动、增程热闹,过几年固态电池或氢燃料电池一出来,那些就得靠边站,"
这让我想起当年VCD和DVD的格斗,打得火热的时候,MP4突然就杀出来了。
最后跟大家说说心里话,在40万左右这个档次的市场里,其实不必死磕技术路线,买车就像选对象一样,看着顺眼,用着顺手,用着省心,这三个字比啥都关键。
要我说现阶段选购中高端新能源车,增程是最务实的选择。
它既能让你体验到电动的平顺性,又不用担心充电和续航的烦恼,可以说是新能源时代的完美过渡方案。
作者:阿豪 来源:车界百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