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最美书香家庭”黄淑健家庭 亲子阅读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2020年11月09日19:48:34 育儿 1787

引言

阅读,丰富人生。亲子阅读,则是最高级的家庭仪式。为了让女儿爱上阅读,黄淑健规划家庭图书角,组织成立“小小读书会”,制定一年阅读100本书有奖打卡计划,循序渐近将阅读融入女儿的生活。在黄淑健家里,每天晚饭后会一起看书,享受恬静的阅读时光。近日,黄淑健家庭获评2020年重庆市十大最美书香家庭称号。

封面故事|“最美书香家庭”黄淑健家庭 亲子阅读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 天天要闻

家庭档案

妈妈:黄淑健,气象编导

爸爸:杨笛,企业销售

大妹:杨滨菱,9岁,金山小学四年级

二妹:杨沚欣,6岁,三之三爱加丽都幼儿园

营造亲子共读场景

读书,是一个家庭最好的习惯,是对一个孩子最好的教育。多年来,黄淑健家庭一直在用心点燃孩子们对阅读的兴趣。那一行行字、一本本书,承载着一切美好的品质,在这个家庭中生了根。

当问到为何会如此注重培养女儿的阅读习惯时,黄淑健解释到,原因之一是眼下高考语文占比越来越重的大形势,原因之二是因为阅读之于人生,影响深远。一本好书,可以引导人细细地品味美妙的文字,可以静静吸收他人宝贵的智慧,那些有关于坚持、勇敢、正义、善良的品质,都可以潜移默化地深入小小的心灵。

黄淑健家庭的阅读启蒙,从大女儿杨滨菱一岁多时开始。起初,以绘声绘色讲绘本为主,每日坚持。父母有声的讲解,结合颜色丰富的绘本画面,让孩子乐于翻书,乐于倾听。黄淑健说:“阅读绘本能帮助孩子扩充语言词汇,培养阅读习惯。读绘本的时候,父母的声音越有趣,孩子对于绘本故事就越有兴趣。”从幼儿园到小学一年级,黄淑健引导女儿每天阅读10到20页书,坚持阅读打卡,每读完10本、20本书就会有奖励。

黄淑健也意识到,孩子意志力薄弱,不可能自己做到坚持。要让她真正爱上阅读,家长以身作则尤为重要。因此,从孩子一年级开始,每天晚饭后1小时是全家人的固定阅读时间,奶奶、爸爸、妈妈和两个小朋友人手一本书,或在沙发上、或在台灯下,全家人集体遨游于文字的海洋。黄淑健说:“固定阅读时间,但不要固定阅读地点。书桌前、沙发上、床头都可以是阅读的场所。因为在阅读习惯培养的早期过程中,需要让小朋友意识到的是,阅读是一种乐趣,而不是完成一项任务。”

从绘本过渡到全文字阅读的时候,大女儿杨滨菱来到了阅读瓶颈期。为了让女儿坚持阅读,黄淑健陪着女儿一起共读一本书。俩人你读一页我读一页,遇到故事情节不精彩,女儿不想读下去的时候,黄淑健就会全文朗读,而女儿只需要听就好。她坚信耳朵里有故事,也是一种坚持的方式。

封面故事|“最美书香家庭”黄淑健家庭 亲子阅读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 天天要闻

带着思考去“悦读”

在女儿二年级时,黄淑健组织成立了“小小读书会”,每周末邀请十多个家庭,带着小朋友一起先进行采摘、写生等体验活动,再将互相分享活动体会;然后小朋友各自大声朗读自选书目5分钟,最后一起分享阅读体会。活动灵活有趣,所有小朋友都热情高涨,在边玩边学中对阅读产生兴趣,让阅读成为“悦读”。二年级上期开始,黄淑健夫妻俩还为女儿制定一年阅读100本书有奖打卡计划,在完成50本时,可以获得自己喜欢的用品或是一次短途旅行;完成100本,则可以提合理范围内的任何要求。对阅读本身的爱,成为了杨滨菱的内驱力,去年她阅读书目130余本,今年已阅读92本,看到自己读过的书堆成小山,近似自己身高的高度,她感受到了满满的成就感。

在黄淑健看来,读书给人带来愉悦感,能让人学会思考。切忌死读书,读书时要多思考,去猜想、验证、总结,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此外,读书不在于数量之多,要注意广度和深度,细细体会好书带来的价值。从2018年开始,黄淑健每天和女儿一起梳理阅读笔记。诸如今天看的故事有哪些内容?怎么去概括?喜欢哪个情节?怎么评价主人公?一系列的读后沟通,让女儿学会深层次阅读,学会整理整本书的框架脉络。从而提高概括能力,加强书本与学科的应用,最终使阅读习惯成长为一种语文能力。

大量的阅读积累不仅让杨滨菱写起作文来得心应手,数学理解也更为容易,在班级中成绩排名靠前。对此,黄淑健说:“只要课本吃透、阅读抓好,高效率地利用时间,孩子的成绩就不会太差。”

现在,杨滨菱在班里组织成立了学习旋风小组,每天下课及午休时间都和同学一起复习巩固当天的课堂所学,近期还创办了新闻社,成为了班里的小记者。

封面故事|“最美书香家庭”黄淑健家庭 亲子阅读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 天天要闻

封面故事|“最美书香家庭”黄淑健家庭 亲子阅读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 天天要闻

本文选自《新家长报》615-616期

声明:根据著作权法相关规定,转载或引用新家长报原创稿件请标明完整来源:新家长报。本公众号转载之文图及音像稿件,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新家长报联系。

育儿分类资讯推荐

杨少华生命最后阶段:吃肉喝酒,抽华子,四小时前还在给儿子带货 - 天天要闻

杨少华生命最后阶段:吃肉喝酒,抽华子,四小时前还在给儿子带货

太突然了!蔡澜老先生才走不到两周,杨少华老先生也离开了人世。这位相声界的老前辈虽然早已离开舞台,却并没有消失在公众视野。他生命中的最后阶段,一直是在子孙和粉丝的陪伴下度过的。甚至在他去世消息传来的四个小时前,他还在视频中给儿子带货。戎马半生杨少华并不是一开始就是“老艺术家”的。他刚入行那会儿,甚至是...
孩子被蚊子咬后“眼瞎”,医生:蚊子每年害死70万人,别大意 - 天天要闻

孩子被蚊子咬后“眼瞎”,医生:蚊子每年害死70万人,别大意

文|莹妈01江苏有一个女孩子在晚上睡觉的时候,不小心被蚊子咬了左边的眼睛,结果眼睛严重过敏,压根就睁不开了,左眼也算是瞎了,幸好右眼有一点点肿但没完全瞎,还能看到一点点。妈妈哭笑不得,把视频发到网上,万万没有想到,同款的网友还真不少。
人,要懂得适可而止(太对了) - 天天要闻

人,要懂得适可而止(太对了)

人生似一场充满未知与挑战的奇妙旅程,每一步都面临着抉择,每一次选择都影响着未来的走向。懂得何时该勇往直前、何时该急流勇退,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智慧;明白何时要全力以赴去争取、何时应谦逊礼让以退为进,是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适可而止,并非懦弱无能的表现,而是历经世事打
亲人去世,不掉眼泪的人,多半是这三种人,确实如此,不信不行 - 天天要闻

亲人去世,不掉眼泪的人,多半是这三种人,确实如此,不信不行

人与人之间的缘分,就像一场漫长的旅行,有相聚的欢喜,也有离别的哀愁。小到日常的分别,大到生死的诀别,我们口中常说的“永远相伴”,在无情的时光面前,也不过短短百年。当亲人突然离世,为何有些人不会痛哭流涕?其实,没有眼泪,并不意味着感情不深,那些不流泪的人,大多是
吴艳妮刚上大学时被孤立哭诉,妈妈反内耗式教育:不理就不理,妈妈当你朋友 - 天天要闻

吴艳妮刚上大学时被孤立哭诉,妈妈反内耗式教育:不理就不理,妈妈当你朋友

近日,吴艳妮妈妈熊艳的一段访谈,引发网友热议。访谈中妈妈表示:吴艳妮就像是榴莲,人们对她的看法两极分化,从小教育她要有接受不被别人喜欢的能力。熊艳在访谈中回忆,女儿吴艳妮刚去北京体育大学上学的时候被孤立,整个竞技体校的女孩都不爱跟她玩,吃饭洗澡训练都没人陪,她就特别郁闷。哭着给自己打电话。熊艳开导她...
三篇小学生作文,却看得我落泪 - 天天要闻

三篇小学生作文,却看得我落泪

第一篇叫《妈妈》。孩子说:“除了妈妈,你在所有人那里都占内存,只有妈妈,连老师发群里的照片都舍不得删掉。”“占内存”——这属于像素时代的词,被孩子拿来度量爱的深浅。我们精心清理缓存、追逐流畅,妈妈却像一片永不告急的海洋,默默沉埋所有“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