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不断低龄化和隐匿化,家长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关注不够,成为孩子心理问题多发的重要原因。
爱之慧家庭教育杨老师说,“心理健康比素质教育更重要,青少年要成才,必须先成人,一个大写的人。”
01
孩子的心理问题始终伴随成长
孩子的心理健康从幼儿到中小学、大学,作为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家长,你有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吗?
健康是“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方面的良好状态”。
但是,现有的健康管理其实是偏于躯体健康,而忽略了心理健康。
孩子的心理问题和身体健康一样,是与生俱来,伴随成长的。经常见到这样的父母,孩子感冒发烧、视力下降、牙齿松动等疾病,十分着急,马上就到医院进行专业治疗,挂最贵的专家号,买最贵的药物,恨不得自己替孩子生病。
如果孩子说,“妈妈,我不想上学了”、“我不想给同学交流”、“我为什么天天不开心”、“我不想和任何人说话”……
“你这就是装的,打你一顿就老实了。”、“没事的,小孩子,过几天就好了”……可能家长会说。
孩子的心理问题就是这样来的,家长用上一辈的理念,想当然的认为无所谓,直接疏忽了孩子的感觉,造成孩子的心理负担,得不到疏导,愈来愈严重,有的直接导致长时间不上学、自闭等问题。
02
我们的孩子可能会发生什么心理问题?
据统计,我国17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心理问题的困扰。留守儿童、单亲儿童、独生子女的心理、行为问题尤为突显。
常见的影响心理健康状况的心理问题有,学习问题,如考试焦虑、学习困难等;
人际交往问题,如学校适应不良、逃学等;情绪问题;
行为问题,如恃强凌弱、自我伤害、鲁莽冒险;网络成瘾等不良行为问题。
及早发现和识别儿童与青少年所面临的心理问题,可以帮助其塑造正常的人格和正确的行为模式,调节其情绪与学习压力,增强儿童与青少年面对挫折和压力的的能力。
需要父母无条件的爱,平等的对待,友好的朋友圈,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
03
去爱孩子,感受他,接纳他
父母要给孩子无条件的爱。
无条件的爱需要父母能够理解孩子,用心去感受孩子,全方位的去接纳孩子。
无条件的爱要求父母能够给孩子做自己的自由,支持孩子成为他自己,实现他们自己。
《隐秘的角落》朱朝阳的母亲周春红,在朱朝阳很小的时候,她就和朱朝阳的父亲离了婚。凭借自己微薄的薪水,一个人把朱朝阳拉扯大。
看似她对孩子付出的爱是不要求回报,实际上她是要回报的。她要求的是朱朝阳对她绝对的服从,而她要对朱朝阳有绝对的控制权。
在单亲家庭中成长的朱朝阳,在某种意义上已经不是仅仅是她的儿子,而是她的全部生命,把自己的快乐和生命绑定在儿子的身上。
孩子在这样密不透风的,近似监视的环境中,如何快乐?那杯打翻的牛奶,打碎了周春红的心,也让朱朝阳走向了一条注定不开心的路。
“爱”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如温暖、关怀、宽容、安慰、鼓励、奖赏、赞扬、信任、支持等。父母对孩子的爱是心理健康中最宝贵的营养。
只有沐浴在爱的甘霖下的孩子才会有安全感,才能适应各种环境,学会与别人交往、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
爱他,但不是娇惯,溺爱;娇惯和溺爱会让孩子养成任性、依赖、自私的坏习惯。一味的“夸奖”致使孩子耐挫能力减弱。
04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你的子女,其实不是你的子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思想,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
属于你做梦都无法到达的明天。
…… ……(——纪伯伦)
在现实生活中,虽然很多家长想了解孩子的内心感受,但无意中流露出的传统角色,会在与孩子进行沟通中造成障碍。
比如有的家长以“指挥者”自居,他们在与孩子交谈时总是带有命令的口气;
有些父母则像个“说教者”,喜欢唠叨,告诉孩子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
有些家长觉得自己比孩子聪明,在孩子面前摆出一副无所不知的样子,这样的态度也容易让孩子反感;
有些父母则是批评者,他们的言语中常带有嘲笑、讽刺,或给孩子“贴标签”。
05
爱;给孩子一个友好的朋友圈
给孩子创造一个健康的心理环境,就是亲朋好友构成的生活圈子。
如果家庭很和谐,父母彼此尊重、彼此谅解、彼此宽容形成了风气,那么,孩子处在这样一个很民主很开明很和谐的家庭里,会渐渐的在耳濡目染之中,得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和感染。
孩子们的友谊提供了许多重要的功能,包括陪伴、刺激、身体和情感,在不同的发展时期,每一种功能都有着不同程度的重要性。
许多研究都证明了这一说法,超过一半的被提到情绪或行为问题的孩子在同伴交流中没有朋友或经历困难。
与缺乏朋友的孩子相比,有好朋友的孩子有更高的自尊,他们不太可能感到孤独,而且在社交方面表现得更好。
06
如果有了心理问题,及时寻求专业人士
孩子在成长的阶段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如果你觉得孩子的心理状态不好,可以试着从父母身上先发掘问题,做出改变。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如果通过孩子和家庭的努力,孩子的状态没有得到及时的纠正,就要及时进行专业的心理咨询,让专业人士为你解决问题。
专家在疏导孩子心理问题的同时,也会教会孩子自我成长的正确理念,和生活中积极向上的积极力量,对今后的学习和成长会非常有帮助,成为一个内心强大的人。
往往是心理比较健康的人更能够积极求助,他们更勇于面对问题、主动做出改变、对未来有更乐观的态度。
积极求助本身就是一种能力,也是负责任、关爱孩子、有智慧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