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婶婶说:
人到老了才明白,这一生啊,不管你多能吃苦、多会过日子,到了最后,拼的不是你有多少存折、住多大的房子,而是——你的孩子过得好不好。
她给我举例:
“有的人啊,年纪大了还能跟着孩子去旅游、吃饭、看病不用操心;
有的人,孙子得上学,房贷还没还完,自己省吃俭用还得搭把手。”
她说的,也有一定的道理。
尤其是我们这种注重家庭的文化,很多时候,人老了以后过得怎么样,大部分,看孩子。
一:孩子有出息vs孩子混日子
我们村一位宋叔,走起路来,腰板挺得老直。
为啥?
人家儿子在沿海地区上班,据说混得非常好。女儿是老师,也很优秀。
孙子都上初中了,学习还争气。逢年过节,子女都想着回来陪老两口。
前些年,宋叔的儿子,把家里的老宅子推了重建,修成了“小洋楼”。
十里八村,都知道他家建了“小别墅”。
儿子还带他去市里看牙、旅游、见世面。
他在村里走路,都是抬头挺胸,走路带风。
而我们村另一位叔叔,他年轻时,其实家境还不错。
但他特别宠儿子,不让他干活,娇惯他,儿子调皮他也一味偏袒、护短。
结果儿子不上学,早早就出去打工。但又好吃懒做,结了婚还游手好闲,每天就想着吃喝玩乐。
儿媳一气之下,带着女儿离开了家。
没了老婆孩子,儿子更加没压力也没动力了。每天就伸手问老两口要钱,自己则躺家里玩游戏。
手上有个百把块,他马上就吆喝着朋友下馆子、喝酒。
叔叔可被他气坏了,每天唉声叹气,走在村里,他都是佝偻着背,生怕人看笑话。
同一个村的两个叔叔,孩子不同,他们境遇完全不一样。
一个满脸写着骄傲,一个满眼都是退缩。
有出息的孩子,不一定非得多厉害,也不是非得挣多少钱。
但得有骨气、有本事,能独当一面。
混日子的孩子,就是一天到晚没目标、没劲头,啃老、赖家,连自己都照顾不好,还怎么孝顺老人?
孩子有出息,老人才敢好好过日子、享受生活;
孩子混日子,老了后,父母可能连场病都不敢生,怕倒下了没人顶。
二:孩子孝顺 VS 孩子冷漠自私
人到晚年,最怕什么?
不是吃不饱穿不暖,也不是没钱看病,而是——孩子冷漠、心不热。
孩子若一个电话都懒得打,一年见不着几次面,逢年过节连句问候都没有。
哪怕你年轻时候再怎么操劳,把最好的都给了他,到头来,连句“妈你辛苦了”都等不来。
那种凉,真的很难受。
我一个远房亲戚,年轻时候也是为孩子掏心掏肺。
儿子结婚那年,她把家里最后的积蓄,全拿出来给他付首付,自己连身新衣服都舍不得买。
可现在,儿子在城里住着大房子,车也有了,一年到头就回来一两次。
有时候她打电话过去,刚说两句,儿子就说“妈我忙,回头说”,那“回头”永远也没等到。
可再看我婶家,她3个孩子,也没说有多大出息,但特别体贴。
逢年过节一定回家,平时有什么大事小事,都商量着来。
有一次婶婶住院,三个孩子轮流请假去医院陪床。
她说:“我这辈子最大的福,就是生了几个知道心疼我的孩子。”
孝顺,不在于挣多少钱,而在于有没有那份心。
有的孩子一个月挣几千块,但舍得给父母买件棉衣;
有的孩子一个月挣几万,却从不回家看看。差的就是这颗心。
三:孩子成家立业 VS 孩子不成熟
有的孩子,二十几岁就能扛起一个家;
有的孩子,三十多岁还得靠爸妈善后。
一个真正让人放心的孩子,不是有多少出息,而是有没有责任心。
我邻居家儿子,结婚好几年了,小两口在外地上班,什么事都自己打理得清清楚楚,不用父母操心。
但也有那种“不成熟”的孩子。
我一个姨的儿子,都33岁了,却天天待在家打游戏,说是“工作难找”。
孩子的尿布、奶粉钱,全靠他爸妈操心。
他爸一说他,他还不乐意,说:“孩子不也是你们的孙子吗?你们出点钱养他怎么了?”
成家,不只是娶个媳妇、摆几桌酒席那么简单;
立业,也不是说非得挣大钱、当老板。
真正的“成家立业”,是有担当、有规矩、能撑得起自己的日子。
即便让父母帮忙,也不是完全把重担甩给他们。
年轻时不成熟可以理解,慢慢长大就该懂得责任。
可有些人啊,他不是不懂,而是不想懂。
他习惯了伸手拿钱、出事有人兜底,把爸妈当“主要责任人”。
但他从来不想一想,父母还能撑多久?
人老了后才明白,人跟人之间最大的差别,真的是孩子。
孩子靠不靠谱、成不成熟,真的能决定父母的晚年生活。
他若能把自己的日子过稳,不让父母还时刻操心。
这,才是最实在的“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