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希望别人过得好,只希望别人过得苦,有3种扭曲心理

2025年03月18日01:40:13 育儿 3549

01

有一种扭曲的人性——不希望别人过得好,只希望别人过得苦。

看到别人过得幸福,就心理不平衡,认为别人不该过得如此幸福。

看到别人过得痛苦,就异常兴奋,认为别人活该过得痛苦,越想越快乐。

等于是,将别人的痛苦,当成是自己的快乐。而将别人的幸福,当成是自己的痛苦。妥妥的人性扭曲。

别人是否过得幸福,跟其他人又没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后者非要如此心理扭曲呢?

只能说,人性,总是“见不得人好”的。

不希望别人过得好,而希望别人过得苦,涉及到这三种扭曲的心理。

不希望别人过得好,只希望别人过得苦,有3种扭曲心理 - 天天要闻

02

过度攀比,导致严重的羡慕嫉妒恨情绪。

人类这种生物,无时无刻都在进行攀比。

谈到小孩子,就会拿别人家的孩子,跟自己家的孩子进行比较。别人家的孩子越优秀,自己越是心生厌恶。

谈到另一半,就会拿别人家的另一半,跟自己家的另一半进行比较。越是攀比,越是比不过别人,越是抱怨自己的另一半,同时憎恨别人的另一半。

谈到房子、车子,就会拿别人家的房子、车子,跟自己家的房子、车子进行比较。如果比输了,就会认为别人不是好人,简直该死。

这就是典型的“羡慕嫉妒恨”情绪。

攀比不过别人,一开始产生了羡慕的情绪;随着羡慕的情绪蔓延,就会产生无比嫉妒的情绪;嫉妒到最后,恨意就产生了。

如果你是女子,那你对于比你漂亮、温柔的女子,绝对是恨意十足的。其他的问题,也是如此。

不希望别人过得好,只希望别人过得苦,有3种扭曲心理 - 天天要闻

03

过分自我,不允许别人比自己更优越。

一个问题:明明是“一山更比一山高”,为什么总有人不希望别人比他们更厉害呢?

跟“过分自我”的幼稚心理有关。

他们总是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的中心,别人都该围着他们转,都该比不过他们。否则,他们就会认为别人不是好人,没资格过得好。

举个例子。一个打工人月入1万。某一天,他得知某个朋友月入2万,而且工作还比他轻松。这个时候,他就会怒火中烧。

别人赚得多,那是别人的事儿,跟他又没有关系,为什么他非要怒火中烧呢?

原因很简单。他见不得别人工作轻松,同时比他收入更高。在他看来,凭什么朋友能工作比我轻松,收入比我更高呢?

就为了“凭什么”这三个字,见不得人好的心理,由此而生。

人呐,千万不要过分自我。一旦过分自我,就会变得心胸狭隘,容不得别人的存在,不利于自己的生存,以及发展。

不希望别人过得好,只希望别人过得苦,有3种扭曲心理 - 天天要闻

04

只把自己当人看,而不把别人当人看。

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有这样一种人——只把自己当人看,而不把别人当人看的人。

顾名思义,他们认为,只有自己是人,而别人都不是人。

就拿赚钱来说,他们只希望自己赚得更多,而祈祷别人赚得更少。以此来凸显他们胜人一筹的“人上人”地位。

就拿工作来说,他们只希望自己朝九晚五,而祈祷别人天天996。以此来凸显他们岁月静好的“人上人”地位。

就拿阶层来说,他们只希望自己高高在上,而祈祷别人永远身处底层。以此来凸显他们高人一等的“人上人”地位。

这种渴望成为“人上人”的观念,在今时今日,可谓是随处可见。

只要产生了这种渴望成为“人上人”的观念,就不会把别人当人看,只把自己当人看。如此,见不得人好的心理,只会更加严重。

不希望别人过得好,只希望别人过得苦,有3种扭曲心理 - 天天要闻

05

写到最后

有人提出过一个疑惑:大家都过得快乐,不才是好事吗,为什么总有人希望别人过得痛苦呢?

这个问题,看似复杂,实际上就跟“竞争、攀比、见不得人好”的人性有关。

大部分人的快乐从何而来?从跟别人的攀比中来。在攀比中,只要他们可以获胜,那他们就会异常高兴,比赚了一百万还要高兴。

举个例子。 过年的时候,一帮穷亲戚聚会。某个亲戚知道,还有人比他更贫穷,更落魄,那他就会异常高兴,认为自己真幸福。

本质上,就是通过别人的痛苦,来激发自己的快乐。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这就应了一句话:在这个世界上,除了你自己,没有人希望你过得好。包括至亲。

文/舒山有鹿

育儿分类资讯推荐

孩子被蚊子咬后“眼瞎”,医生:蚊子每年害死70万人,别大意 - 天天要闻

孩子被蚊子咬后“眼瞎”,医生:蚊子每年害死70万人,别大意

文|莹妈01江苏有一个女孩子在晚上睡觉的时候,不小心被蚊子咬了左边的眼睛,结果眼睛严重过敏,压根就睁不开了,左眼也算是瞎了,幸好右眼有一点点肿但没完全瞎,还能看到一点点。妈妈哭笑不得,把视频发到网上,万万没有想到,同款的网友还真不少。
人,要懂得适可而止(太对了) - 天天要闻

人,要懂得适可而止(太对了)

人生似一场充满未知与挑战的奇妙旅程,每一步都面临着抉择,每一次选择都影响着未来的走向。懂得何时该勇往直前、何时该急流勇退,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智慧;明白何时要全力以赴去争取、何时应谦逊礼让以退为进,是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适可而止,并非懦弱无能的表现,而是历经世事打
亲人去世,不掉眼泪的人,多半是这三种人,确实如此,不信不行 - 天天要闻

亲人去世,不掉眼泪的人,多半是这三种人,确实如此,不信不行

人与人之间的缘分,就像一场漫长的旅行,有相聚的欢喜,也有离别的哀愁。小到日常的分别,大到生死的诀别,我们口中常说的“永远相伴”,在无情的时光面前,也不过短短百年。当亲人突然离世,为何有些人不会痛哭流涕?其实,没有眼泪,并不意味着感情不深,那些不流泪的人,大多是
吴艳妮刚上大学时被孤立哭诉,妈妈反内耗式教育:不理就不理,妈妈当你朋友 - 天天要闻

吴艳妮刚上大学时被孤立哭诉,妈妈反内耗式教育:不理就不理,妈妈当你朋友

近日,吴艳妮妈妈熊艳的一段访谈,引发网友热议。访谈中妈妈表示:吴艳妮就像是榴莲,人们对她的看法两极分化,从小教育她要有接受不被别人喜欢的能力。熊艳在访谈中回忆,女儿吴艳妮刚去北京体育大学上学的时候被孤立,整个竞技体校的女孩都不爱跟她玩,吃饭洗澡训练都没人陪,她就特别郁闷。哭着给自己打电话。熊艳开导她...
三篇小学生作文,却看得我落泪 - 天天要闻

三篇小学生作文,却看得我落泪

第一篇叫《妈妈》。孩子说:“除了妈妈,你在所有人那里都占内存,只有妈妈,连老师发群里的照片都舍不得删掉。”“占内存”——这属于像素时代的词,被孩子拿来度量爱的深浅。我们精心清理缓存、追逐流畅,妈妈却像一片永不告急的海洋,默默沉埋所有“我”的
真正的教育,不是“放手不管”,而是“逐渐引导孩子的主见” - 天天要闻

真正的教育,不是“放手不管”,而是“逐渐引导孩子的主见”

文|吴钩随笔很多家长会陷入两个极端:一个是把孩子当提线木偶,事事包办;一个是“过早放手”,什么都让孩子自己决定。可事实是——教育的真正目标,是让孩子有主见、有方向、有判断力,但不是让他在没有准备好的时候,独自面对人生风浪。孩子不是你的人生附
铅中毒不容忽视,孩子咬笔杆也有隐患吗?儿科医生提醒 - 天天要闻

铅中毒不容忽视,孩子咬笔杆也有隐患吗?儿科医生提醒

近日,铅中毒话题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作为自然存在的毒性重金属元素,铅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十大最应关注的有毒化学品之一。生活中哪些物品含铅?铅中毒距离我们有多远?如何防范潜在的铅暴露风险?潮新闻记者采访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吴秀静。“爆米花、松花蛋等食品可能含有较高铅含量,长期食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