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经》中有两个字非常重要,一个是“时”,一个是“位”。
一个是无形的,一个是有形的。我们的人生就是通过这两个字来具体体现出来的。
那么,这两个字为什么如此重要呢?
今天我们就详细聊聊它们背后蕴藏着的深刻内涵。
01
第一个字:时
孔子晚年读《易经》,读了半天,让他最有感想的就是四个字:“时也,命也。”
时到了,我的命该去做什么就做什么,最后结果怎么样,由老天决定。
这个“时”是孔子提出来的,也是我们读《易经》最应该读懂的一个字。
一般人都告诉你,孔子最伟大的地方是提出一个“仁”字,其实不是。
因为“仁”,很古老的人就知道了,没有果仁哪里有果实,没有果仁这个果子,怎么能够一代一代传下去?
所以,“仁”不是孔子提出来的,它早就存在了。
孔子最伟大的贡献,在“时”,时间的时。
孔子告诉我们,就算你是圣人,也没有办法选择时间,你不能说我不投胎,我等到盛世再来投胎。
就算你可以选时间,到盛世你一投胎,天下开始大乱,糟糕了。
就算你是圣人,也只能随着时去做自己的调整,叫做顺时应命。
这样就知道为什么我们对时非常重视,时辰一到,你没有把握住;时一失掉以后,你是白白花力气。
这样你才读懂孔子为什么讲“时也,命也”,他其他都不讲,就讲这四个字。
时,是主动的,不是被动的,时配合我们,它主动,它愿意配合就配合,它不愿意配合就不配合。
比如老天说下雨就下雨,说刮风就刮风,我们支配不了。我们只能尽人事,最后还要听天命。
比如,孔子把时提出来以后,最后他发现时对他不利。
因为孔子最希望有国君赏识他,所以他曾经讲过,你给我三个月,给我半年,我表现给你看。
但是在这方面一辈子不得志。可是,我们非常敬佩孔子,因为他并没有因此消极避世,郁郁寡欢,反而在积极地做事。
由此可见,孔子经常讲的“时也,命也”,并不消极。
更加重要是,你要依时而动,依时而做出不同的选择。
我们读《易经》,最重要的就是要读懂一个“时”字。此一时,彼一时也。时一变,整个情势就都变了。
一件事情,当时去做非常顺利,时间一拖就错过了,明明是好事也会拖成坏事。
同样的道理,在时机没有成熟的情况下,硬要去做也不会成功。
所以,我们中国人知道,一定要守时待命。一切都准备好了还不能动,一定要守到那个时。
时一到,马上就出动,自然很快就完成了。
时没有到就动,别人都知道你要干什么了,你反而干不成事。就是这个道理。
02
第二个字:位
《易经》,一个讲时,一个讲命。还有一个很重要,讲位,就是每个人一定要有自己的位置。这个位很重要。
阳阴阳阴阳阴叫作既济,阴阳阴阳阴阳就叫未济。
既济就是成功,一变换,是没有成功,再一变换又成既济、未济,既济是一瞬间,未济是常相伴。
所以我们要告诉自己的孩子,人生是长期的竞赛,不是短跑。
现在的父母都是短跑的观念,不要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下面那句话很难听,就是结果都死在跑道上。
做人最要紧的是定位。
经营企业最要紧的是市场定位,市场定位非常要紧。
位不完全是空间,它有很多解释,你的立场也是你的位,人各有分,就是人各有位。
任何事情开始的时候,时间比较重要,位置反而没那么重要。那时候根本就没有什么位置可言。
比如孩子一生下来,我们首先问的是什么时候出生的,因为这时候,时很重要,位不重要,为什么?
不过是小婴儿,你怎么知道他将来会怎么样?
一个人去世了,你会不会赶快对表,看看是几点几分去世的?
想必大部分人都不会。人出生的时候,时比较重要。死的时候,位才比较重要。
如果去世的是一个对社会很有贡献的人,我们都会说他了不起,纷纷悼念。如果去世的是一个地痞流氓,大家的观感就不一样了。
再比如,公司要开张的时候,一定会选择一个好时辰。但是,公司要倒闭的时候,没有人会去选一个好时辰来宣布倒闭,那不是笑话吗?
倒闭就倒闭,赶快查查公司还剩多少钱才比较重要。可见,刚开始,时比较重要;到最后,位比较重要。
人生就给我们那么多时间,怎么去求上进,走到应有的位置,是每一个人都要做的功课。
《易经》告诉我们,每件事情都由两个因素决定,一个时,一个位。
这句话合时机,你就讲;不合时机,最好不要讲。讲这话配合你的身份,你就讲;不配合你的身份,就不要讲。
这两个因素是需要我们慢慢去体会并实践的,不是金钱能够买到的。
当你懂得了时与位的真谛,那么,在为人处世的时候就会更加从容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