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肥胖其实是一种“病”,不要再骄傲的炫耀了!

2024年04月19日16:25:23 育儿 1144

张阿姨抱着她那圆滚滚的孙子小壮走进视野,引来一片赞叹:“哎呀,小壮又壮实一圈儿啦,瞧这胳膊腿儿,结实得像小牛犊似的!”

张阿姨闻言,脸上洋溢着骄傲的笑容,一边轻轻拍打着小壮鼓鼓的肚皮,一边回应:“可不是嘛,我家小壮饭量大,吃嘛嘛香,睡觉踏实,这肉长得可瓷实了!”

宝宝肥胖其实是一种“病”,不要再骄傲的炫耀了! - 天天要闻

李奶奶作为退休儿科医生,她深知“宝宝肥胖非小事”。她放下手中编织的毛衣,语重心长地说:“张姐,您看小壮虽然可爱,但这体重确实有点超标了。孩子太胖,将来可能会带来不少健康问题呢。”

面对众人的反应,李奶奶微微一笑,娓娓道来:“大家可能不知道,宝宝肥胖并非简单的‘养得好’,它其实是一种‘病’。

01.宝宝肥胖的成因

过度喂养与营养过剩:许多家长秉持“孩子吃得越多越健康”的观念,过度喂养宝宝,尤其是在添加辅食阶段。

宝宝肥胖其实是一种“病”,不要再骄傲的炫耀了! - 天天要闻

过早或过量给予高热量、高糖、高脂肪食物,导致摄入热量远超过生长发育所需的能量消耗,多余热量转化为脂肪存储,引发肥胖。

缺乏运动与久坐行为:现代生活节奏加快,电子设备普及,宝宝们长时间沉浸在电视、平板电脑、手机游戏中,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的时间大大减少。

这种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使得宝宝的基础代谢率降低,能量消耗减少,容易造成热量盈余,诱发肥胖。

宝宝肥胖其实是一种“病”,不要再骄傲的炫耀了! - 天天要闻

遗传因素的影响:父母双方或一方肥胖的宝宝,其肥胖风险显著高于父母体重正常的宝宝。遗传不仅影响宝宝的基础代谢率、食欲调控机制,还可能决定其体内脂肪细胞的数量和分布,使得宝宝在相似环境下更容易发胖。

孕期与新生儿期因素:母亲在孕期过度营养,特别是在孕后期体重增长过快,可能导致胎儿宫内过度生长,出生时体重偏高,增加日后肥胖风险。

新生儿期过度喂养,如频繁哺乳、过早添加固体食物,也可能加速宝宝体重的增长,为肥胖埋下种子。

宝宝肥胖其实是一种“病”,不要再骄傲的炫耀了! - 天天要闻

家庭与社会环境:家庭成员的饮食习惯、对肥胖的认知态度以及对宝宝饮食行为的引导,对宝宝体重管理起着关键作用。

02.宝宝肥胖的危害

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肥胖儿童往往伴有血脂异常,易导致动脉硬化、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早期病变,增加成年后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风险。

宝宝肥胖其实是一种“病”,不要再骄傲的炫耀了! - 天天要闻

糖尿病前期症状与胰岛素抵抗:肥胖宝宝常伴有高胰岛素血症,即体内胰岛素水平过高以应对血糖控制,久而久之可能导致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增加2型糖尿病的风险。部分肥胖儿童甚至可能出现糖耐量异常或糖尿病。

呼吸系统并发症:肥胖可能导致胸腔内脂肪堆积,压迫肺部,限制肺活量,增加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率,严重时甚至影响夜间睡眠质量。

宝宝肥胖其实是一种“病”,不要再骄傲的炫耀了! - 天天要闻

骨骼与关节问题:过重的体重对宝宝尚未成熟的骨骼系统构成额外负担,可能导致腿部弯曲、扁平足等问题,甚至引发骨质疏松关节炎等疾病。肥胖还可能影响身高增长,因为过重可能导致骺板提前闭合。

脂肪肝与肝功能损害:肥胖儿童易患非酒精性脂肪肝,严重时可进展为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乃至肝硬化。肝脏功能受损可能影响全身代谢,增加慢性疾病风险。

宝宝肥胖其实是一种“病”,不要再骄傲的炫耀了! - 天天要闻

免疫功能下降与易感染:肥胖可能影响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使宝宝对感染的抵抗力下降,易患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等疾病。

长期健康后果与寿命缩短:研究表明儿童期肥胖与成年后肥胖、心血管疾病、某些癌症等慢性疾病高度相关,可能缩短预期寿命,加重公共卫生负担。

宝宝肥胖其实是一种“病”,不要再骄傲的炫耀了! - 天天要闻

面对宝宝肥胖这一隐匿的健康危机,我们必须转变观念,摒弃“胖乎乎才健康”的误区,认识到其潜在的危害。真正的健康不在体重秤上的数字,而在孩子活泼的身影、明亮的眼神、旺盛的生命力。

注:文中内容 仅供参考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侵权联系删除

育儿分类资讯推荐

孩子被蚊子咬后“眼瞎”,医生:蚊子每年害死70万人,别大意 - 天天要闻

孩子被蚊子咬后“眼瞎”,医生:蚊子每年害死70万人,别大意

文|莹妈01江苏有一个女孩子在晚上睡觉的时候,不小心被蚊子咬了左边的眼睛,结果眼睛严重过敏,压根就睁不开了,左眼也算是瞎了,幸好右眼有一点点肿但没完全瞎,还能看到一点点。妈妈哭笑不得,把视频发到网上,万万没有想到,同款的网友还真不少。
人,要懂得适可而止(太对了) - 天天要闻

人,要懂得适可而止(太对了)

人生似一场充满未知与挑战的奇妙旅程,每一步都面临着抉择,每一次选择都影响着未来的走向。懂得何时该勇往直前、何时该急流勇退,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智慧;明白何时要全力以赴去争取、何时应谦逊礼让以退为进,是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适可而止,并非懦弱无能的表现,而是历经世事打
亲人去世,不掉眼泪的人,多半是这三种人,确实如此,不信不行 - 天天要闻

亲人去世,不掉眼泪的人,多半是这三种人,确实如此,不信不行

人与人之间的缘分,就像一场漫长的旅行,有相聚的欢喜,也有离别的哀愁。小到日常的分别,大到生死的诀别,我们口中常说的“永远相伴”,在无情的时光面前,也不过短短百年。当亲人突然离世,为何有些人不会痛哭流涕?其实,没有眼泪,并不意味着感情不深,那些不流泪的人,大多是
吴艳妮刚上大学时被孤立哭诉,妈妈反内耗式教育:不理就不理,妈妈当你朋友 - 天天要闻

吴艳妮刚上大学时被孤立哭诉,妈妈反内耗式教育:不理就不理,妈妈当你朋友

近日,吴艳妮妈妈熊艳的一段访谈,引发网友热议。访谈中妈妈表示:吴艳妮就像是榴莲,人们对她的看法两极分化,从小教育她要有接受不被别人喜欢的能力。熊艳在访谈中回忆,女儿吴艳妮刚去北京体育大学上学的时候被孤立,整个竞技体校的女孩都不爱跟她玩,吃饭洗澡训练都没人陪,她就特别郁闷。哭着给自己打电话。熊艳开导她...
三篇小学生作文,却看得我落泪 - 天天要闻

三篇小学生作文,却看得我落泪

第一篇叫《妈妈》。孩子说:“除了妈妈,你在所有人那里都占内存,只有妈妈,连老师发群里的照片都舍不得删掉。”“占内存”——这属于像素时代的词,被孩子拿来度量爱的深浅。我们精心清理缓存、追逐流畅,妈妈却像一片永不告急的海洋,默默沉埋所有“我”的
真正的教育,不是“放手不管”,而是“逐渐引导孩子的主见” - 天天要闻

真正的教育,不是“放手不管”,而是“逐渐引导孩子的主见”

文|吴钩随笔很多家长会陷入两个极端:一个是把孩子当提线木偶,事事包办;一个是“过早放手”,什么都让孩子自己决定。可事实是——教育的真正目标,是让孩子有主见、有方向、有判断力,但不是让他在没有准备好的时候,独自面对人生风浪。孩子不是你的人生附
铅中毒不容忽视,孩子咬笔杆也有隐患吗?儿科医生提醒 - 天天要闻

铅中毒不容忽视,孩子咬笔杆也有隐患吗?儿科医生提醒

近日,铅中毒话题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作为自然存在的毒性重金属元素,铅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十大最应关注的有毒化学品之一。生活中哪些物品含铅?铅中毒距离我们有多远?如何防范潜在的铅暴露风险?潮新闻记者采访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吴秀静。“爆米花、松花蛋等食品可能含有较高铅含量,长期食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