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聪明的人,也会沦为“底层人”,这是我见过最好的答案

2024年04月07日15:32:26 育儿 5000

老子说:“九层之合,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在我们的印象中,一个聪明的人,是可以一步一步走向高处,抵达梦想的彼岸的。

但认真观察一番,就会发现,很多聪明的人,在社会底层,干着最苦最累的活,收入也很少。

分明是有一技之长的人,也读了很多书,父母也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还是无能为力。

想一想,为什么很聪明的人,也会沦为“底层人”?答案很现实,别不承认。

为什么很聪明的人,也会沦为“底层人”,这是我见过最好的答案 - 天天要闻

01

有小聪明的人,聪明反被聪明误。

北宋的苏轼,年纪轻轻就中了进士,还被欧阳修点赞:“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

当苏轼奔赴前程的时候,王安石变法开始了。

苏轼反对变法,一开始是主动躲远点,眼不见为净。后来是种种看不惯,写下一些文章,对变法进行讽刺。

直到他卷入乌台诗案,入狱,被贬黄州,才顿悟:“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因为人很聪明,但是聪明的层次不够,人的定力不足,导致人有了戾气,对于当下的情况,总是抱怨。

经济与管理研究者吕建军提出一个“半桶水理论”。

一个人学什么,都是一知半解的,但是涉猎的面积很宽。天上的知道一半,地上的都知道。但是深入了解不够,什么都肤浅。

学问就像水一样,装在水桶里,只有一半。

半桶水挑起来,难免要晃荡,并且很容易倒出去。

现实生活中的聪明人,很多就是小聪明,绕了一个圈,把自己绕进去了。有了发展的机遇,也抓住了,但是能力不够,反而导致亏损。

比方说,说烧烤的理论,一套一套,也会烧烤几样东西,但是轮到自己开店了,发现技艺不精,顾客就不满意了,投资也就失败了。

般般都会,般般不精,这是成不了大器的。

为什么很聪明的人,也会沦为“底层人”,这是我见过最好的答案 - 天天要闻

02

格局太小的人,走不了多远。

庄子写了一只鲲鹏,要借助风,飞到九万里,超越云层,然后向南飞,到南海去。

一只小麻雀讥笑:“你飞那么远,有什么用呢?看看我,一跳起来就飞了,飞几丈就落下休息,在草丛都能盘旋,好极了。”

最后,麻雀一直在草丛,鲲鹏去了南海。

说起来,他们都是飞禽,都能到天空去,但是他们最终的层次不一样。

回到现实,我们把目标定在高处,那就一辈子进取不止,聪明就有了用处;若只想过小日子,聪明就只能在小家庭里。

有句谚语说:“不怕千里远,只怕隔层板。”

还没有走几步,就到了梦想的天花板,这就注定走不到千里之外了。

一些聪明的人,若是格局太小,那不管如何努力,也是在瞎折腾。不打破自己的格局,努力会让自己难受,感觉毫无意义。

春秋时,孔子行万里路,要找到自己的位置,也一直和弟子探讨治理天下的方法。

有一天,他和弟子离开叶地,去蔡国。

一时半会找不到渡口,就派子路去询问。子路遇到了隐者长沮。

长沮嘲讽孔子:“孔丘啊,他自己知道渡口在哪里。”

子路还遇到了隐者桀弱。

桀弱说:“天下乱糟糟,你不如跟我一起躲起来吧。”

面对嘲讽,孔子不以为然,坚持主张:“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一个有学问的人,却坚持求自保,不求拯救苍生,这还是不值得结交的。说话都会气人,三观不同。

事实证明,孔子变成了圣人,而那两位隐者,消失在人们的视野。

求学是为了什么?仅仅为了混一口饭,那改变不了人的层次。

为什么很聪明的人,也会沦为“底层人”,这是我见过最好的答案 - 天天要闻

03

时运不济的人,折腾也没有什么用。

俗话说:“好钢用在刀刃上。”

有大聪明的人,也可能一直在低处,还被人碾压。这就可能是时运不济了。

你是好钢材,但是没有刀刃,也是浪费了。

也就是说,人没有了平台,要做一番大事,也是困难的。

唐朝的柳宗元,在家道中落的情况下,一举成名。也很快卷入“二王八司马”事件,被贬到永州。

好不容易被重启,又被贬到柳州。

再次有重启的机会的时候,他已经病故了。

对于官场来说,柳宗元一直在底层。

北宋宰相吕蒙正,则说得更加明显:“人有冲天之志,非运不能自通。注福注禄,命里已安排定。”

命运不给你机会,时代不赋予你平台,你的聪明,是要被埋没的。

当然,也不排除你的智慧,和时代格格不入,有了平台,也无法大展宏图。

比方说,传统的泥瓦匠,不会用智能化的工具,就是到了工地,也是一筹莫展的。聪明,找不到归处。

人生处处受阻,智慧不被人需要,人的层次就不能提升。毕竟,高层次的人,需要有平台和人群托举。

为什么很聪明的人,也会沦为“底层人”,这是我见过最好的答案 - 天天要闻

04

聪明真的没有用吗?庄子提出一个观点:无用就是大用。

一棵歪歪扭扭的树,木匠看了很嫌弃,毕竟做不成门窗,也不会变成好木板。

树没有妄自菲薄,而是继续长大,有了一片绿荫,变成人们纳凉的好地方,树,还被人称为“神树”。

苏轼、柳宗元在职位上,不如意,但是在才学上,位高权重。

也就是说,从这个角度看,人是无用的,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人是有用的。

那些低层次的人,能“无用之用”,也会变成高层次的人。

原来,低配的生活,也可以高贵地活。

真正聪明的人,身在低谷,也会抬头看看天,享受星辰大海;生活穷困,也会精神饱满,从不自怨自艾。

只要心有一座山,攀登不止,高度总是有的。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育儿分类资讯推荐

金龟子女儿回应蹭妈流量,多家公司名字跟母亲有关 - 天天要闻

金龟子女儿回应蹭妈流量,多家公司名字跟母亲有关

近期,金龟子女儿在直播中回怼了网友对于她“蹭妈妈流量”的言论:“我妈这么努力一辈子,不就是为了让我蹭吗?那我努力一辈子,不就是为了让我儿子蹭吗?您多努努力,您的孩子也能蹭您的。”数据显示,金龟子女儿1分钟视频报价15万,其近30天共直播13场,总销量为25万-50万,总销售额为1000万-2500万。其账号主页商品橱窗...
3岁男童拿掉头上巨痣,妈妈:孩子曾被取笑像“米老鼠”,我们是擦干泪往前走的 - 天天要闻

3岁男童拿掉头上巨痣,妈妈:孩子曾被取笑像“米老鼠”,我们是擦干泪往前走的

近日,患有先天性巨痣和多发痣的3岁男童琪宝治疗画面引关注。据中国蓝新闻介绍,琪宝患有先天性巨痣,身上还有200多个痣。近日,他完成了第二次手术,手术成功后开心地说自己爱拍照了,母亲节当天还说要赚钱给妈妈买口红。5月13日,据新京报报道,孩子妈妈陈女士介绍称,自己产检时一路绿灯,(分娩后)医生抱着孩子跟自己...
悬在半空的艾条,藏着婆婆未说出口的爱 - 天天要闻

悬在半空的艾条,藏着婆婆未说出口的爱

2025年4月28日 星期日最近这段日子,家里被一层阴霾笼罩着。两个孩子相继生病,老大鼻子不通气,总吸鼻子,呼吸声里夹杂着难受的闷响;老二则因着凉发起了高烧,小脸烧得通红。看着他们蔫蔫的样子,我的心揪成一团,家里的气氛也紧绷绷的。傍晚时分,
8岁儿童落水,父母下水施救,父亲不幸溺亡 - 天天要闻

8岁儿童落水,父母下水施救,父亲不幸溺亡

5月13日,成都市公安局新津区分局发布一则警情通报。全文如下:2025年5月11日15时23分,我局接群众报警称:兴义镇杨牌村西河有人溺水。我局立即组织警力会同应急、消防、120等部门开展救援、调查等处置工作。现将相关情况通报如下:当日15时15分,唐某某(8岁)在河边玩耍时不慎落水,其父唐某(32岁)、其母严某某下水施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