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27日上午,研究会一行在胡其图主任的带领下首先来到保商团营房遗址(N42°45′4″,E113°50′38″),遗址内现为草地,残存土丘。胡主任介绍,保商团成立于1908年,是地方护商的政府武装力量,在保卫商路,打击匪盗,维持社会治安等方面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刘振瑛老师指出,历史上万里茶道进入茫茫戈壁,盗匪猖獗,杀人越货的事情经常发生,保商团的成立对于沿途商业安全和经济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然后,研究会一行又来到扎毕拉胡嘎查石路遗迹(N42°5′2″,E113°50′48″),依稀可以看到碎石错落修建的石子路遗址,宽约5米左右。胡主任介绍到,这里原来是沼泽地,商队通过不方便,于是修建了这条南北走向、长度约1公里的石子路。刘老师推测该路段应为民国初汽车商队通行使用。接着,又驱车约40分钟找到一处古井(N42°10′31″,E113°40′50″)。胡主任介绍口古水井大约有百余年历史,水井一天可以供应1000匹马的饮水量,水井距离当年的商道约有1.5公里左右。刘老师指出,水井对商队来说是非常珍贵的,商队往往走的路线会因水源而弯曲,并给大家讲述起当年晋商常万达在沙漠中行走,白骆驼发现水井的感人故事。沙漠里发现一眼井,救活了一个商队,繁荣了一条商道。
下午,在牧民的带领下,考察组驱车约100公里来到浑善达克沙漠西南边缘,看到一丛一丛的莲针、大片大片的沙竹已经在大漠深处深深地扎下了根。只在很远处的天边,我们望见一个较大的沙丘,在蓝天白云下,金灿灿的,与蓝天白云相连接,令人神往。当年跑草地,浑善达克沙漠是必经之地。沙漠缺水,因此能否在茫茫沙漠中找到水源,是决定能否继续前行的关键。夜幕下,我们遥想当年领房人的脚步、骆驼与狗的影子、老倌车吱吱扭扭以及夕阳下袅袅升起的炊烟……我们仿佛听到了驼夫们哼出的二人台,狼凄厉的嚎叫声和狗的狂吠声。
6月28日清晨,参考察组车队一行从镶黄旗出发来到了老贾店(车马大店)遗址。遗址内现为草地,依稀可以辨认建筑轮廓,有残存少数石头,河沟内有较多淤泥,无法到达实地。镶黄旗境内张库大道遗址遗迹内容丰富、特色鲜明,体现了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交融,再现了当年古商道的繁荣。对于研究清代、民国茶叶和其他贸易之路的走向、经营模式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张库大道文化品牌的打造,需要进一步整合优质资源、调动多方力量、弘扬优秀文化,对于促进张家口地区对外开放、友好合作、文化交流、经济发展、旅游互动,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研究会将继续以“京张文化体育旅游带”“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和“万里茶道申遗”为契机,通过开展学术会议、研学、讲座、旅游等方式,进一步挖掘张库大道的当代价值和现实意义,再现张库大道的辉煌。
附:考察图片

保商团营房遗址

保商团营房遗址上交流

石子路遗址

石子路遗址远景

古 井

刘振瑛老师、胡其图主任合照古井边

刘老师与古井

古井边的探讨

行进中的车队

老贾店(车马大店)遗址(远处的轮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