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前饮酒有害吗?

2022年10月16日09:31:11 育儿 1771

一项新的大型研究表明,在女性首次怀孕前的几年里,每天哪怕只喝一杯含酒精的饮料,都会增加她们日后患乳腺癌的风险。

孕前饮酒有害吗? - 天天要闻

其他研究发现饮酒与乳腺癌风险增加相关,并发现推迟生育会增加乳腺癌风险。

研究人员说,这项新研究是首次研究在月经开始到第一次怀孕这段时间内饮酒的影响。

该研究的作者、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公共健康科学讲师Ying Liu博士说:“每天每摄入10克酒,大约每周喝6杯,风险就会增加11%。这些风险值是通过与不饮酒的人进行比较估测出来的。”

“一杯酒被定义为一瓶或一罐啤酒,一杯4盎司的葡萄酒或一小杯烈酒。”Liu说。

该研究显示,每天饮大约一杯酒还会增加患增生性良性乳腺疾病的风险——增加了约16%,增生性良性乳腺疾病是乳腺癌的一个风险因素。该研究发表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杂志上。

研究人员分析了参加护士健康研究II的91,000多名女性的数据,这些女性在开始参加研究时没有癌症病史。他们在1989年回答了有关饮酒的问题,然后对他们进行跟踪调查至2009年,分析他们患乳腺癌的风险。

在1991年-2001年期间,该项新研究还对一个包括60,000多名女性的亚组进行了评估,调查这些女性是否患了良性乳腺疾病,以及酒精在这期间是否发挥了作用。

在研究期间,研究人员发现了1,600多例乳腺癌和970例良性乳腺疾病的诊断。

女性首次月经后和首次怀孕前饮酒都与两种疾病的风险相关,无论首次怀孕后是否饮酒。在考虑了包括家族乳腺癌史在内的多种其他风险因素后,这种联系仍然成立。

女性饮酒越多风险就越高。

然而,研究人员只发现了孕前饮酒与乳腺癌风险之间的联系,但不是因果关系。

“从月经初潮到首次怀孕期间,乳腺组织特别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因为它们正处于细胞快速增殖期。”Liu说。然而,在怀孕期间,其他细胞的变化使乳腺组织不易受癌症的影响。

“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首次怀孕前饮酒会持续增加患乳腺癌和增生性乳腺良性疾病的风险。”Liu说。她推测,良性乳腺疾病可能是早期饮酒与乳腺癌之间的一条通道,“但不是唯一的途径”。

希望之城癌症中心Cooper Finkel妇女健康中心主任兼乳腺癌项目联合主任Laura Kruper博士说,正确解读增加的11%的风险至关重要。

总的来说,女性一生中罹患乳腺癌的风险约为八分之一,或12%。“如果你把基线风险——12%——再增加11%,那就是13%左右。”Kruper说。

Liu说八分之一的数据包括了饮酒者和不饮酒者,但她不知道不饮酒者一生中罹患乳腺癌风险的数据。

所以,尽管研究确实发现了风险的增加,Kruper说,“我认为需要注意的地方在于你喝得越多,你的风险增加得就越多。”

Kruper和Liu认为,该项研究再一次呼吁适度饮酒。Liu说,在她所研究的年龄段中,所有女性“应该将饮酒减少到每天一杯以下,尤其是在第一次怀孕之前,以降低患乳腺癌的风险。”

育儿分类资讯推荐

一碗下肚,怀孕37周女子流产!竟是家中“藏毒” - 天天要闻

一碗下肚,怀孕37周女子流产!竟是家中“藏毒”

随着炎热夏季的到来,各类冰镇冷藏食品逐渐“火热”起来,但安全问题仍需重视,因为即便在冷藏环境下,许多嗜冷细菌仍能大量繁殖。其中一种名为李斯特菌的细菌需要格外引起警惕,因为它专爱挑孕妇和婴儿“下手”,生活中该如何避免呢?近日,一位“准妈妈”在社交平台讲述自己的遭遇:怀孕37周,因食用冷藏食品引发李斯特菌...
别再盯成绩了,你娃快没电了 - 天天要闻

别再盯成绩了,你娃快没电了

“养废了”——这个词最近在家长和孩子之间的讨论中越来越常见。是的,不是被别人说,而是你自己做的。你当初一心想让孩子好,结果,你用你的好心情,把孩子的未来给捧上了山崖。那些“养废”孩子的家长,真不是嘴巴上讲得好听,结果却不知不觉把孩子弄得很差
严防!“冰箱杀手”来了! - 天天要闻

严防!“冰箱杀手”来了!

炎炎夏日许多人的冰箱中存放着西瓜、哈密瓜、冰激凌等美食但是如果家里有老人、孕妇或免疫系统较弱的人得小心“冰箱杀手”——李斯特菌李斯特菌在夏天尤为常见,许多感染事件的发生,都是因为人们吃了被李斯特菌污染的冷藏即食食品,例如奶制品、熟食肉类、沙
父亲因工死亡,试管婴儿能申请抚恤金吗?法院判了 - 天天要闻

父亲因工死亡,试管婴儿能申请抚恤金吗?法院判了

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5月27日,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发布了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典型案事例,其中涉及一起试管婴儿享受抚恤金待遇案件。陈某与郭某婚后因不孕症就医,冷冻9枚胚胎。在胚胎移植前,陈某因工死亡,被认定为工伤。随后,郭某接受胚胎移植生下陈小某,并销毁剩余胚胎。2024年5月,陈小某申请供养亲属抚恤金遭某社保中...
儿童针筒玩具热销,是“解压神器”还是“危险利器”?多方提醒—— - 天天要闻

儿童针筒玩具热销,是“解压神器”还是“危险利器”?多方提醒——

一个针筒、一个捏捏乐,组成了一款近期风靡校园周边文具店的儿童玩具产品,针筒看上去和医院使用的注射器几乎一样。网络视频里宣称,这款玩具玩法简单,十分解压,只需要用针筒把空气注入玩具中,形成空气泡,再去捏爆泡泡就可以。然而,这款儿童玩具却引起了家长们的不安。不少家长表示,此类玩具非常危险,存在安全隐患。...
【视频】父亲工亡后,冷冻受精胚胎植入母体成功分娩,他是遗腹子吗? - 天天要闻

【视频】父亲工亡后,冷冻受精胚胎植入母体成功分娩,他是遗腹子吗?

什么是遗腹子?《现代汉语大词典》中的解释为:怀孕妇人于丈夫死后所生的孩子。在自然受孕情况下,遗腹子是先怀孕、丈夫死亡之后出生的孩子。那么,一对不孕不育的夫妻进行胚胎体外培育,在丈夫工伤死亡后,胚胎再植入妻子体内之后出生的儿子小强(化名)是遗腹子吗?小强能申领其父工亡后供养亲属抚恤金吗?近日,在江苏某...
防“溺”于未然,安全伴成长!这些防溺水知识一定要教给孩子! - 天天要闻

防“溺”于未然,安全伴成长!这些防溺水知识一定要教给孩子!

夏季炎热,亲水活动成为不少人的消暑选择,但随之而来的溺水风险也显著增加。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急诊科龙华君主任医师提醒:每年夏季都是溺水事故高发期,尤其是青少年和儿童群体,溺亡悲剧时有发生。掌握科学防溺知识、强化安全意识,是守护生命安全的重要防线。一、为什么青少年容易发生...
语言发育黄金期:0-3岁亲子对话质量影响未来学习力 - 天天要闻

语言发育黄金期:0-3岁亲子对话质量影响未来学习力

►本文2227字 阅读3分钟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双胞胎姐妹苦求妈妈不要离开,爸爸外出找了一年无果,七旬爷爷靠三亩地养活俩娃 - 天天要闻

双胞胎姐妹苦求妈妈不要离开,爸爸外出找了一年无果,七旬爷爷靠三亩地养活俩娃

初夏的风拂过门前的苞谷地,两个孙女弯腰除着多余的杂苗。“当年她不要,如今就是给一座金山银山也不换,咱家这一对小棉袄比啥都金贵。”李爷爷在地头抽着烟袋,心里的满足不知不觉爬上了眼梢。庄上的人都知道李爷爷有一对孝顺孙女,虽然儿子儿媳都不在身边,可家里有一对双生姐妹花,这在庄上属于独一份。七十岁的李爷爷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