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盯成绩了,你娃快没电了

2025年05月27日22:22:11 育儿 1519

“养废了”——这个词最近在家长和孩子之间的讨论中越来越常见。

是的,不是被别人说,而是你自己做的。你当初一心想让孩子好,结果,你用你的好心情,把孩子的未来给捧上了山崖。

那些“养废”孩子的家长,真不是嘴巴上讲得好听,结果却不知不觉把孩子弄得很差劲。你会问,难道我就那么差劲吗?我不是满脑子为了孩子好吗?

可你不觉得吗,恰恰是这种“太好”的方式,容易让孩子失去自我。你当初为了孩子,拼命努力,才把他“养废”的。

这简直就是一出,“为孩子着想,结果害了孩子”的悲剧。

别再盯成绩了,你娃快没电了 - 天天要闻

01 你的爱,真的好吗?

每个初中生都处在一个极为敏感的时期。

心理学家常说,青春期是孩子人格的“打磨期”,这期间他们需要更多的情感支持。说白了,孩子要的不是你那五光十色的名牌包,也不是你上万块的钢琴课。你给得再多外在的东西,孩子要的,往往只是你一个真诚的拥抱,或者听他诉说烦恼的耐心。

因为,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用“我不需要你”来伪装自己的脆弱。

我曾听过这样一个事例:

一位家长看到孩子成绩不好,怒气冲冲地把孩子从床上拽起来,二话不说,给了他一顿批评:“你怎么这么不争气!别人家的孩子都考第一,你怎么就是个废物?”

结果呢,孩子低着头走进了自己的房间,一晚上都不敢出来。

第二天,孩子用一张空白的试卷去交作业,“反正做了也是白做,根本没人关心。”试想,这个家长就算给孩子买了几百万的东西,也没有办法弥补孩子内心的空虚和失落。

家长们,孩子需要的是什么?

不是一顿训斥,更不是满身的钱财,而是“我理解你,我爱你”,这种温暖的情感支持。

有时,你不需要做得完美,但你得让孩子知道,无论他好坏,你都在他身后,永远都在。

别再盯成绩了,你娃快没电了 - 天天要闻

02 爱到极致,变成了“绑架”

“我要让孩子变得更好,我一定要让他进名校!”每个家长都这么说。

可是问题是,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已经高到有点“偏执”。他们的教育方式完全是在“管控”和“要求”中徘徊,甚至往往采取“武力”手段。每天只剩下对孩子的批评和压力,完全忽视了孩子的心理感受。

教育学上有个理论,叫“过度压力理论”。

意思是,孩子在高压环境下,反而可能会变得“废掉”。当家长过分强调成绩、名次,孩子会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我做不到就是个废物”的想法,这不仅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甚至可能让他们产生自卑和逃避的心理。

别再盯成绩了,你娃快没电了 - 天天要闻

比如,有家长在孩子每次考试前,非但不安慰孩子,反而一遍遍地提醒:

“你一定要考好!一定要考好!考不好我就把你上网玩游戏的时间取消!”

这话似乎有道理:考不好就不能玩游戏,这种家长把自己“爱”的表现方式与孩子的生活严密捆绑在一起,仿佛不给孩子喘息空间就是最好的教育。

结果呢,孩子反而因为焦虑失控,成绩更差。

家长,你该知道,教育是给孩子提供更多的选择,而不是单一的标准。帮助孩子形成自我管理的能力,而不是把一切,都强行压制在自己设定的框架里。

别再盯成绩了,你娃快没电了 - 天天要闻

03 孩子不是透明的机器人

再来说说沟通。沟通对于家庭来说,尤其重要。

你知道,家庭是一个情感表达和信息交流的纽带。如果这种纽带断了,孩子就可能在无声的“沉默”中迷失。

我认识一个孩子,他的父母几乎没有和他进行过一次深入的沟通,甚至连一些普通的日常对话都没有。

每天一进家门,父母的第一个动作就是把手机递给他:“来,先做作业!”完全没有给孩子表达自己感受的空间。孩子开始变得越来越沉默,甚至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整个世界仿佛都与他无关。

你以为你是在关心孩子,可你没有意识到,你根本不知道他心里到底在想什么。

家长朋友们,家长的“关心”,如果变成了“管制”,就失去了意义。如果孩子不能在家里找到情感的出口,那他很可能就会把所有的情感都封存,变成一个内心封闭的“孤岛”。

因此,不要一直盯着成绩,试着去了解一下,孩子内心的真实需求和感受。

别再盯成绩了,你娃快没电了 - 天天要闻

所以,别再盯着成绩了,你娃都快没电了!家长们,不要再让自己陷入“爱到极致,变成了控制”的误区。

你若真心爱孩子,应该给他更多的理解和支持,而不是一味的要求和命令。给孩子一些空间,让他自由地呼吸,才能让他真正成长。

其实,很多问题的解决都不需要大刀阔斧的改革。

你只需要关注一下孩子的情感需求,倾听他的声音,尊重他的感受,给他一个自由成长的空间。

否则,你再怎么苦心经营,也只是在养一个“废物”。

育儿分类资讯推荐

儿童拖鞋价格低得离谱?千万别买! - 天天要闻

儿童拖鞋价格低得离谱?千万别买!

近期网售儿童塑料拖鞋(特别是PVC材质)被发现存在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塑化剂)超标问题引发关注对此广东省市场监管局发布消费提示一双塑化剂超标509倍的三无凉鞋。
十年一遇的“短三伏”来了,今年的夏天会很热吗,看俗语怎么说? - 天天要闻

十年一遇的“短三伏”来了,今年的夏天会很热吗,看俗语怎么说?

今年夏季的“三伏天”即将到来,但与往年不同的是,2025年将迎来一个罕见的“短三伏”——整个三伏期仅有30天,比常见的40天少了整整10天。这一特殊现象引发了广泛关注,人们不禁要问:这样的“短三伏”是否意味着今夏会更炎热?让我们从气象科学和民间智慧两个角度来探
人啊,不抱怨,生活就好了!(句句在理) - 天天要闻

人啊,不抱怨,生活就好了!(句句在理)

杨绛先生《人生感言》中的一段话,“上苍不会让所有幸福集中到某个人身上;得到爱情未必拥有金钱,拥有金钱未必得到快乐,得到快乐未必拥有健康,拥有健康未必一切都会如愿以偿。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才是碎炼心智,净化心灵的最佳途径。”
7月19日曲阜市人民医院儿童生长发育门诊举办免费测骨龄活动 - 天天要闻

7月19日曲阜市人民医院儿童生长发育门诊举办免费测骨龄活动

孩子在生长发育的黄金期,每耽误一个月的科学干预,都可能影响最终的身高。为关注儿童身高发育的家庭,曲阜市人民医院将于7月19日举办大型义诊活动,届时将有专家团队为100个家庭提供免费骨龄检测及专业咨询,帮助您科学了解孩子的生长潜力。
多嘴是病,得治(扎心) - 天天要闻

多嘴是病,得治(扎心)

一句话,能扭转乾坤,亦能颠覆全局;一张嘴,能广结善缘,也能树敌四方。聪明之人,深谙“分寸”之道,言谈举止恰到好处;愚笨之辈,常因“多嘴”之弊,招人厌烦,自毁形象。
教育不是强迫孩子说“对不起”,而是让他真正明白错在哪里 - 天天要闻

教育不是强迫孩子说“对不起”,而是让他真正明白错在哪里

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常常陷入一个误区:只要孩子说出一句"对不起",就认为教育目的达到了。殊不知,这种流于表面的道歉教育,往往适得其反。前几天在小区游乐场看到这样一幕:一个5岁左右的男孩抢了同伴的玩具,妈妈立即呵斥:"快说对不起!"孩子不情
苏轼:转念的力量 - 天天要闻

苏轼:转念的力量

他说:苏轼永远在生命里看到一个好像要哀伤的东西,可是一转念他就看到了正面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