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夜里,好不容易辅导八岁的儿子做好作业。又让他洗漱一番,时间已是夜里九点半了,一般儿子晚上十点左右就能正常入睡了。
可是这晚,他却睡不着,和我一起躺在床上说话。儿子很会讲故事的,一个小事情也能讲得有声有色的。我觉得他还有几分讲故事的天赋。
他和我说着学校和同学之间的事情。不觉间就到了夜里十点钟了。
我提醒他应该睡觉了,但他却睁着大大的眼睛,有些担忧地看着我,小心地说:“爸爸,我们明天要考试数学,我怕我会考不好,老师会打我的。”
儿子语文成绩好点,数学是他的弱项。我也不明白,他平时反应很聪明的,但数学就是有时反应不过来,不知是不是上课没有用心听讲。还是一时脑筋转不过弯来。我也有些为此伤神。
但我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只得尽力辅导他。
此时,听他这样说,我心中也有些难过,因为我不知道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可以提高他的数学成绩。
但我并不想给他太大的压力,我觉得小学的那点东西,只要孩子头脑发育到一定时候 ,自然也就理解了。只要保持一个好的学习习惯,有学习的兴趣,不厌恶学习,应该也没多大问题的。
想想儿子早出晚归的,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就学得这样辛苦,我真的挺心疼的。
但是,又不得不让他承受这一切。毕竟现在人们都在重视教育。不管是生活条件好的或者是不好的,都努力地想通过学习这一条路径去争取一个更好的未来。
我们是平常人家,也只有学习这一条路了。有时候想想,如果没有高考这一条路,底层的孩子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只会更加艰难,也更看不到人生的希望。
所以,全社会的每个家庭都在拼命进行着教育的竞争。
每天儿子放学,我接过他那沉重的书包,心中也感觉沉甸甸的。我们的孩子,是不是承受了太多的本不应该承受的生活之重。
虽然很多人都在呼吁给孩子减压。也出台了一些政策。但是效果真的好吗?还有我们的教育形式和制度是不是就那么完善呢?有必要让所有天性不一,特长不一的孩子都学习一样的东西,进行全面的培养吗?所谓的通识教育能不能缩短一点,让孩子更早地发挥各自的热爱和专长?
几千年前孔子就说过要因材施教。可是几千年后的现在, 我们真的做到了这一点吗?
也许正是人类的基因里有着追求完美的执念,人们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文能武,臻于完美,但这显然是不现实的。这个社会正是因为不同特长的人的存在,才变得繁荣美好。
在全社会对于孩子教育的焦虑下,整个社会似乎也都陷入了焦虑和休止的竞争。为了让孩子学得好点,有的家长还采用了极端的陪读式管理。
我们这里的小县城,高中附近的出租房里,就住满了许多陪着儿女上高中的学生家长。
她们的一切都围绕着孩子,为了孩子的学习押上了家庭的一切。
我们焦虑又传导给了孩子,无形之中让他们感受到了更大的压力。
比如我的儿子,本当快乐无忧的年纪,却每天为了那点并不能决定一切的分数焦虑着。
直到十一点多,儿子才终于睡着了。
但第二天很早,他就醒了,一睁眼,看着我,“爸爸!我是不是要迟到了,今天要考试的。”
他说的考试其实是单元测试,我觉得没什么的,他却如临大敌。
我只好安慰他,“没事的,你自己尽力就好了。不用担心太多!”
但儿子却说,“我不想总是成绩差,老师和同学们都看不起我,不喜欢我。”
我看着他,“别太担心,你做好你自己就好了。这世上,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你只要活成你自己就好了。当然你得好好学习知识,因为这样你才能更好地生活!”
儿子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好的,爸爸,我知道了。我会努力的。”
吃过早餐后,看着儿子又背着沉重的书包走向学校,我心情沉重地看着他瘦小的身躯渐渐消失在我的视线里,眼中似乎有了辛酸的泪。
在这个人心焦虑的时代,我们到底要如何去真正关爱自己的孩子呢?
可爱的孩子,你们如何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开心幸福地成长和学习,我们又能会你们做些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