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施雯
妈妈这个身份,不是禁锢。
有时候,它带来的是加持、勇气、活力和更多的想象空间,以及对生活更大程度地理解和和解。
又一个母亲节即将到来,潮新闻推出特别策划“妈妈这个新身份”,解锁“妈妈”身份背后的内在、变化以及萌发的力量。
在杭州临平星启社区门口,有一间面积不足15平方米的咖啡馆。
宝妈们的手工钩织工作室 受访者供图
这里是社区宝妈的集结点,店里陈列着罗庆豪和姐妹们的手工钩织作品,咖啡馆更像是茶水间,是宝妈们线下接洽、赶制订单的工作室。
4月底,宝妈们发了一批到西班牙的货,是客户线上定制的一款手工钩织抱枕,这一版新设计,大家还没在网上分享过。
这款抱枕已发货西班牙 受访者供图
翻出实物照片,罗庆豪自信地对记者说:“会做手工钩织的人很多,像我们街道就有好几个类似的工作室,但我们的原创设计比较有特色,只是没想到,能接到那么多海外订单。”
待业宝妈,和邻居一起创业
2023年的夏天,刚生完孩子的罗庆豪宅家带娃。
她在小区群里刷到一条消息,社区要为共富工坊招募合伙人,欢迎有一技之长的邻居们来报名。
宝妈罗庆豪 受访者供图
生娃前,罗庆豪在杭州一家珠宝摄影工作室工作,因为工作关系经常需要爬上爬下布景,怀孕后的她辞掉工作待业在家,看到社区发布的信息,欣然报了名。
来报名的总共十来个人,基本都是宅家带孩子的宝妈。社区可以提供创业场地,但创业的项目,还是得大家一起拿主意。
“大家把特长都写了下来,发现会手工钩织的人是最多的,这就成了我们的创业方向。”罗庆豪说。
忙碌中的宝妈们 受访者供图
现在咖啡馆的空间,是去年社区才协调给宝妈们的。
此前,大家做手工钩织用的是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社区用房。
没有店面,带着娃摆摊卖货
原先的工作室,因为不沿街面,大家的手工作品,只能通过摆摊的方式来推广和销售。
“摆摊那段时间,真的很辛苦。”罗庆豪感慨:“每个月,我们至少出摊四五次,去的都是社区周边不要摊位费的流动市集,也有后备箱市集。因为要带孩子,很多时候,大家都是背着娃娃一起出摊。”
带娃出摊 受访者供图
集市上,宝妈们卖得比较好的,还是一些低价位的小商品,比如发卡、书签、杯套、玩偶、手机袋、冰箱贴等等。
工作室的第一笔大单,是为一家新开业的书屋赶制钩织购物袋,一共做了100个,每个售价15元。
第一笔大单来自书屋 受访者供图
毛线自己买,手工自己做,创业的投入,其实远大于收获。
一直忙到去年年底,奋斗一年半之后,宝妈们迎来团队的第一次分红。
宝妈们的后备箱市集 受访者供图
“钱不算多,但对我们来说真的很鼓舞,后来在社区的协调努力下,店面房也搞定了,大家一起张罗,开出了这间咖啡主题的手工钩织工作室。”罗庆豪告诉记者,有了能安心落脚的地方,大家发自内心地感恩,也更加自信。
小房子抱枕火了,海外订单不断
咖啡馆旁边就是社区幼儿园,平时孩子们放学,会来店里买点小发卡,还有小玩偶。
宝妈们的原创手工抱枕 受访者供图
今年2月份,兼任工作时宣发专员的罗庆豪,开始在社交平台分享宝妈们的手工作品。
“我们在网上卖得最火的,就是这款原创设计的小房子抱枕,它个头比较大,有50厘米宽,70-80厘米高,里面结合了棒针、钩针、缝针、刺绣好几种工艺,配件也比较多,一般的钩织团队是比较难模仿的。”罗庆豪告诉记者。
网上的分享,在平台流量加持下,为宝妈们圈粉了一波波海外粉丝。
2月以来,法国、西班牙、挪威等地的粉丝发来求购信息,希望定制小房子抱枕,大多数求购者都是在海外开店的中国创业者。
现在满打满算,宝妈们每个月可以钩织200多个抱枕,其中有100多个抱枕,都是发往国外的。
“订单有点来不及做,我们又在附近招募了一些会手工钩织的邻居们,有宝妈也有退休老人,大家一起来接单。”尽管母亲节需要忙碌,但罗庆豪很开心:“当妈妈是一个新的开始,养娃和养自己都不能耽误。”
当妈妈这一路走来,她其实焦虑过,是手工钩织认识的那么多的新手宝妈和邻居给了她力量,大家抱团开起工作室,更让她重新找回了自己的价值。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