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移動網路的飛速發展,移動支付早已取代了傳統支付,而微信、支付寶等移動支付APP也成為了人們生活中的「必需品」。據12月最新數據顯示,支付寶和微信的市場份額已經超過了90%,就連銀行業也在開始推行起了數字貨幣。
不過即便如此,銀行的功能也並未被取代,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國的住戶存款增加了9.95萬億,可見人們更喜歡將錢儲蓄在銀行。
在這樣的背景下,隨之而來的是資金監管的問題。眾所周知,當今社會有不少不法分子通過大量現金流通來完成非法交易的。除此之外,由於現金交易的保密特性,會導致事後查證受阻。所以,嚴格控制大量現金流通已經成為了金融市場當務之急。
為了加大力度監管大額現金流動,中國人民銀行再次發布了新規,將採取試點的方式開展大額現金管理規定。自今年7月至12月,央行已經先後在河北、浙江和深圳三個地方開展了大額資金管理試點計劃。
自7月開始,河北率先進行了大額資金管理試點。試點實行中,對於大額現金流通規定了一條「控制線」,即對公賬戶50萬,對私賬戶10萬,一旦超出這條「控制線」的金額,就必須進行相關信息登記;其中取款業務還需要提前預約,進行資金用途的填寫、手續齊全後,才能將錢順利取走。
深圳和浙江也開始展開了大額現金管理試點,為期兩年。其「控制線」在對公賬戶的規定和河北一樣,而對私賬戶深圳為20萬,浙江則是30萬。同樣也需要進行相關的信息填寫,在符合規定後,才能進行大量現金的存、取。
通俗點說,如果存取業務超出「控制線」,在沒有填寫清楚用途或不符合規定時,你的資金很有可能會被凍結,從而你的錢就「取不出」了。
在了解了新規的具體內容後,很多人對此表示很不解。為什麼我自己的錢我不能隨意支配,還需要「彙報」資金用途,這不是侵犯隱私嗎?
其實,這一新規對我們普通人造成的影響可以說是非常小的。移動支付方式如此發達,我們對於現金的需求並沒有太大;而在有現金需求時,就以對私「控制線」最低的河北為例,我們也是很少辦理超10萬元的資金業務的,所以這條「控制線」足夠我們日常生活使用。
即使你需要取出超過10萬元的現金,只要你是用於合法行為,並且按照規定預約、登記,那麼也不會受到限制的;其次,目前許多手機銀行單日轉賬的限額已經達到了50萬元,這個額度也足夠滿足大部分人的日資金需求。
不過,還有些人對新規的實用性提出了質疑,就算我進行了登記、填寫,但是事實上我取出去的錢拿去做什麼了照樣無從所知。
實際上很早以前,我國就已經有了冠字型大小追蹤的功能。冠字型大小可以說是每一張紙幣的「身份證」,一張紙幣對應一個冠字型大小,獨一無二。只要這些錢存入銀行,系統都會自動記錄該紙幣的「冠字型大小」,同時,這張紙幣的每一筆交易都會記錄在銀行內。所以說,當你進行不法行為時,每一筆現金交易都有可能會被銀行追蹤。
雖然從試點實行以來有很多質疑,但是事實上,這條新規的試點並不是為了限制我們普通人辦理銀行業務的。而是為了監控現金交易的「漏洞」,要徹底打擊以現金交易形式進行違法犯罪的行為,同時更是為了更好地維護金融市場的秩序。
因此,大額資金管理新規不會對我們的日常生活產生影響。相反,新規的實行能夠使我們所在的金融環境更加乾淨。
截至2020年12月,河北、深圳、浙江三地的試點開展十分順利,最新數據顯示,三個試點地區中,大額現金存、取業務佔據了總業務數量的1%。相信在2021年,這項新規將會逐漸在全國各地實行。
你對這項新規有什麼看法呢?你支持新規的實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