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根到底,它創造了又一個「用科技提高效率」的典型場景。」高瓴資本創始人張磊這樣評價美國辦公視頻公司Zoom。
Zoom是他投資生涯最得意的代表作之一。疫情推動了Zoom營收的高速增長。其2021財年半年報收入直接躥升到9.92億美元,相比去年同期翻了3.7倍,在風險投資階段就已入局的張磊憑此大賺一筆。
Slack始終將自己定位成企業內部的協作軟體,適用範圍相當單一;而Zoom和Teams則可以用於更為廣闊的遠程教育、遠程健身和跨機構之間協作等多種使用場景。這也是Zoom和Teams在疫情期間用戶量翻了數倍的關鍵原因。Slack從來都專註於企業市場,而不是一個面向普通用戶的產品。
為什麼Zoom在中國市場要調整銷售渠道?為什麼力推多家合作夥伴,而只保留2家銷售代理商?購買Zoom視頻賬號的通道是否收縮?租用Zoom官方國際版是否便捷?都是問題,值得深思。
為什麼Slack想賣身行業巨頭?儘管市值200億美元,但與市值1.6萬億美元的微軟相比,Slack依然是一家弱小的企業;在微軟主導性的Office辦公組件捆綁壓力面前,Slack更顯得勢單力薄。在疫情期間被Teams和Zoom遠遠拋下之後,Slack已經很難在競爭中佔據上風。進入Salesforce旗下之後,Slack不僅可以享受到Salesforce的財力支持,更能整合和Salesforce的諸多熱門軟體,實現集團作戰優勢。
遺憾的是,去年在納斯達克上市時,Slack並沒有選擇傳統的首次公開募股(IPO)方式,而是走了直接上市這種特立獨行的道路。直接上市不需要發行新股,不需要籌集資金,因此不需要經歷承銷、路演和詢價等流程,現有股東也不必受到禁售期限制。通常只有對自己業務前景充滿信心,自信能得到資本市場重視的企業才會通過這種方式上市,包括Spotify、Slack和Palantir。
意外摔跤放棄收購Twitter,讓Zoom成為視頻會議行業的絕對霸主,在中國的網路會議市場,Zoom是當之無愧的獨角獸。
但對擁有21年歷史的Salesforce來說,收購Slack不僅是迄今最大規模的收購案,也是業務發展的一個新里程碑。Salesforce和Slack之所以能一拍即合,也是兩家公司都有著共同的競爭對手:微軟。收購Slack之後,Salesforce將正式補上企業協作IM平台的短板,這是貝尼奧夫渴求多年的業務。
Zoom中國銷售市場調整,授權代理商變更,購買Zoom視頻會議的渠道是否發生改變?
當然不會,Zoom在中國有龐大的用戶群體,國際會議首選視頻會議平台自然是Zoom,是全球會議互聯互通的唯一選擇,在中國找Zoom官方授權代理商即可採購國際版賬號。
Salesforce早就看到了這一領域的機遇,一直持續進行投資。早在2010年,Salesforce也曾經推出過自己的企業社交平台Chatter。2016年他們還曾經花7.5億美元收購了一家雲辦公初創公司Quip。但這些努力都沒有收到成效。2016年貝尼奧夫還曾經和微軟競購過LinkedIn,但最終微軟以262億美元拿下了這家職業社交平台,讓貝尼奧夫感到非常失望。
更有趣的插曲是,在競購LinkedIn失利之後,有些心急火燎的貝尼奧夫甚至將收購目標對準了Twitter。面向普通用戶的Twitter並不符合Salesforce的企業市場戰略,因此這一交易遭到了Salesforce高層的普遍反對,但貝尼奧夫卻執意要推進收購。不過,就在去會議室商談如何落實收購的路上,貝尼奧夫突然腳下拌蒜摔了一跤,腿上還流了血。他將這個意外視為上天警告自己不要衝動的信號,決定聽從公司管理層的建議放棄了收購。
原因很簡單,Zoom在中國有龐大的用戶群體,國際會議首選視頻會議平台自然是Zoom,是全球會議互聯互通的唯一選擇,在中國找Zoom官方授權代理商即可採購國際版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