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不應該止步於商品的交換|順豐控股

最近終於把項目做完了,喘口氣,來吹吹水。

今天來聊聊我多次吹水的快遞企業:順豐控股。從第一次寫他,歷時半年,如今已經大約翻倍了。總算對得起我不遺餘力地吹捧。

關於順豐控股的過去和現在,可以看我往期的文章:

今天繼續聊聊對順豐控股的新想法:

1、快遞行業的最大價值在於,它讓全世界的商家,都可以為您提供服務。

亞當斯密說出了經濟學最重要的一個理論之一:分工理論。說的是人們專業化生產,將多餘的產品與他人交換,會增加世界的財富。

歷史上,促進這種分工和交換的行為,都會產生巨大的商機。從遠古穿行在絲綢之路的商隊,到近代殖民全世界的大英日不落帝國商船,再到現代霸佔世界500強頭號交椅多年的沃爾瑪,如今又輪到了電商巨頭亞馬遜。

這些商機背後的秘密,都是在不斷促進了社會的分工和交換,讓為您提供服務的商家,變得更多更多。

快遞,也是因社會的分工和交換而生。電商連接了商家與消費者,快遞促成了它們之間的商品交換。(貌似是人盡皆知的廢話)

2、快遞,不應該止步於商品的交換。

每一個消費者都應該是一個小的宇宙中心,全世界都在為它提供服務。而【服務】二字,遠遠不止步於商品運輸。

例如,消費者買了台空調。僅僅將空調送到消費者家裡是不夠的,後面包括的服務還有安裝、維修等。對於空調大廠家,這種服務是能夠提供的,因為它搭建了龐大的售後服務。

但是,對於很多商家,商品相關的服務的無力跟上的,導致它們失去了服務消費者的機會。例如,買一張普通的床,很多商家是無法提供安裝服務的,這種商家即使商品不錯,競爭力也大打折扣。

這時候,就需要有個組織,作為商家的長長手臂,服務於消費者。

3、快遞員,是否適合做這個長長的手臂?

其實,快遞公司有在這方面的嘗試。比如,代收貨款、一件退貨、同城配送,等等都是在幫助商家做更多的事情。

更多專業化的服務,是否適合快遞公司提供?

首先,這不是跨界,是服務的進一步深入。作為消費者,我不管你是做快遞的還是做安裝的,我只需要爽。只有服務的進一步深入,消費者才能爽。

其次,這種服務的輸出,是組織能力的問題。本質上,都是服務消費者。誰有能力組織好資源去服務,誰都有機會。

這種長臂服務,目前最有潛質的公司,應該是美團、順豐、菜鳥。

——

也許,未來絕大部分的商品買賣會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各種的服務。例如,我在網上買一台Xbox遊戲機,快遞員送貨上門,教會我怎麼玩,陪我打上兩把遊戲才離開。這服務,到位。

以上,是對快遞行業未來的暢想。快遞的競爭主題,可能不是更高效、更便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