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社會發展的頭部模式決定了信息時代最大的不公平是數據不公平

進入信息時代,一切都可以成為數據,這個階段,數據就是財富,而不同人群擁有的財富數量將變得更加不平等。

人類社會從來就是以頭部模式在發展,不僅是人類,所有的動物也都如此。不同時期,將資源集中到不同的領域,聚焦一個點進行突破,然後再帶動整個面提升,這就是頭部模式。

頭部模式的根源是資源有限,而造成資源有限的格局,於外部來說是自然結構的不平衡,於內部來說就是制約人類社會發展的二八定律。可以說,正是頭部模式加劇了優質資源過於集中導致的資源分配不平衡,反過來讓人類更加依賴於頭部模式。

數據時代,一些看起來不可能的設想變成了可能。

比如在數字貨幣出現前,理論上可以追溯每一張紙幣的流向,但由於流通環節的複雜度,實現起來的成本過高,從而變得不現實。使用數字貨幣後,完全可以追溯貨幣的流向、軌跡,甚至類型控制貨幣的使用範圍,這是技術發展的結果。數據的含金量在快速增加,誰掌握了數據,誰就有了話語權。

進入信息時代,很多在實體時代無法使用的數據逐步成為資源和財富。在信息時代,誰掌握了數據,誰就擁有了財富,這個階段另一種不平等在加劇,那就是數據不平等。

一個很明顯的例子就是,你所使用的互聯網app軟體可能在某一點上更了解你自己,通過你的使用頻率、內容,可以了解你的喜好、收入,從而預測你下一次使用這個app的時間和內容。可以說,一個人在一個app中處理的生活事件越多,這個app得到的關於這個人的數據也就越多,慢慢地,這個app將畫出一副活生生的畫像。不僅有這個人的外貌(從人臉識別功能獲得),還有這個人的身高體重(從買衣服的尺寸獲得)、職業收入(從購買商品的檔次獲得),甚至能深入你自己都無法意識到的內心(從一些無意識的瀏覽獲得),從而用軟體生成一幅三維立體多層次全方位的用戶畫像。平台利用實時更新的用戶畫像,就可以預測並精準地推送營銷信息,為最大限度地獲取利潤服務。

這些數據都被平台掌握,其背後是千萬台伺服器、存儲支撐的資料庫、中間件、應用程序,耗費巨資建設並持續投入巨資運營的數據中心,而這一切背後還是資本的力量。

數據通過平台軟體匯聚到資本控制的這些龐大的機構里,造成看不見的一堵牆,牆的高度非個人可攀。牆內的一雙眼睛盯著牆外每個人的行為,不失時機地進行數據圍獵。

這就是信息時代的數據不平等,實質上是原有不平等的新的表現形式。在信息時代,資本的表現形式、轉化速度更快,這種不平等變得更加懸殊,也更難突破。

數據不平等必然造成資源不平衡,由此造成一些新的現象。一部分看不見摸不著,還未被意識到,但另一部分已經展現出它的危害,比如我們最常見的大數據殺熟。

好在監管層已經意識到了這種新的趨勢,出台了一些抑制資本在大數據時代的亂象。

11月10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關於平台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矛頭直指近年來平台要求商家「二選一」、對消費者進行大數據「殺熟」等互聯網平台企業亂象,而平台企業利用規則、演算法、技術、流量分配等無正當理由拒絕進行交易等行為也將被認定為「存在壟斷行為」。這些資本的肆意亂為阻礙了互聯網的有序發展。

信息時代,更多的不平等表現為數據,此時個體用知識、經驗已經無法與掌握了數據資源的資本PK,只能依賴於監管層制定既能有利於頭部模式創新,又能夠保護個體的政策,引導整體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