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時評:讓「5G+工業互聯網」為高質量發展「+」出更澎湃動力

視頻製作:新華社國內部、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聞宣傳中心

一鍵觸網,消費者可隔空跟進生產線情況;點擊屏幕,設定路線,無人駕駛汽車馳騁路上……2020中國5G+工業互聯網大會20日在武漢開幕,一批黑科技亮相,引人關注。

看似酷炫的操作,已在中國製造眾多領域展開。人們所穿的服裝、駕駛的車輛以及工廠、礦山、港口的運行等等,都因技術的注入而發生著改變。

5G和工業互聯網,一個關係著數字經濟的基礎,一個代表著實體經濟的升級,二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意義非同一般。用好5G和工業互聯網,不僅是為了加速數字中國、新型工業化進程,更將為高質量發展創造新機遇、注入新動能。

也許有人會問,「5G+工業互聯網」究竟產生怎樣的化學反應?剛剛過去的「雙11」,其實你我都在見證。

預售產品、隨即上市,不少品牌實現「即賣即產」,靠的是對億級流量的數據分析和柔性製造;凌晨下單、早上收貨,很多「尾款人」秒變「收貨人」,裡面有大數據調配的功勞;「5G+智慧港口」可以極大減少人工成本,「5G+數字工廠」可大幅提升人均產值……

5G超大帶寬容納大量設備入網上雲,超低時延確保海量數據毫秒級傳輸。與工業互聯網的融合,既順應信息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方向,也讓更多地方和中小企業獲得了數字升級乃至彎道超車的機遇,開闢發展的新賽道。

目前,我國已累計建設開通5G基站超69萬個,「5G+工業互聯網」進入由起步期向快速發展期轉換的重要階段。特別是在當下,外部環境不確定性加劇,內部轉型升級矛盾較大,迫切需要用好「5G+工業互聯網」,讓技術更好賦能千行百業,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壘土築基。

這其中,既要引導和支持企業在原始創新上狠下功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也要加快標杆網路建設,夯實產業基礎,更要推動重點工業設備和企業上雲,讓應用與產業轉型升級的實際需求緊密結合。

與此同時,政府也要更加積極有為,完善適合產業發展的配套政策,推動數據共享與聯通,做好有序引導等。

用好「5G+工業互聯網」,抓住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重大機遇,進一步優化供給能力,引導和滿足消費升級,中國經濟發展必將拓展更多空間。

來源:新華社

記者:張辛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