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國攜手共組「朋友圈」,RCEP將為廣州帶來什麼?

11月15日,在《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下稱「RCEP」)第四次領導人會議中,在15國領導人共同見證下,各國貿易部長正式簽署了RCEP協定。這標誌著當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經貿規模最大、最具發展潛力的自由貿易區正式「揚帆起航」。

當前,廣州正堅持擴大內需戰略基點,加快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高端產品供給中心和貫通國內外市場的綜合門戶樞紐,著力建設「一帶一路」重要樞紐城市和國際交往中心。如今,RCEP的簽訂將為廣州進一步深化對外開放、打造「雙循環」戰略支點帶來怎樣的發展機遇?

不少企業代表認為,RCEP在帶來降低關稅紅利的同時,也將創造新市場需求,從而助推企業整體外貿競爭力的提升。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則認為,RCEP對於各成員國來說,都是一項共同做大「合作蛋糕」取得共贏的好事。

機遇:短期降成本,長期促增長

「我們首先關注到的還是關稅的降低。」高捷物流總經理李勇坦言,從物流企業的角度出發,RCEP中釋放的關稅利好最受關注。

RCEP中提出,協定生效後區域內90%以上的貨物貿易將最終實現零關稅,且主要是立刻降稅到零和十年內降稅到零,使RCEP自貿區有望在較短時間兌現所有貨物貿易自由化承諾。

李勇透露,企業在越南、緬甸兩國從2018年起已有布點,但有礙於關稅問題,一直無法擴大經營體量。「如果RCEP能實現具體落地,降低企業進出口關稅後,可以有利於我們加快步伐打開市場。」同時,高捷物流還計劃在東南亞國家的中間位置開展再布點,立足國內大循環,做大國內國際雙循環。

卓志跨境電商執行總裁李金玲與李勇的看法不謀而合。「降低關稅,有助於我們大範圍削減成本,帶來外貿額的增長。」

而從長遠來看,李金玲認為RCEP為企業帶來的機遇在於服務貿易領域,為企業服務貿易帶來了更大的增長空間。

「外貿看的是全鏈條的綜合成本。接下來我們要做的就乘著RCEP的『東風』,以數字化方式打通RCEP成員國之間的外貿服務鏈條,搭建起各國市場間外貿服務的『高速公路』,而不只是在關稅成本上有優勢。」李金玲表示,企業通過數字化賦能之後,服務效率更高、成本更低,「以後各國、各企業間的比拼就是服務能力,誰的服務能力更高,誰獲客的優勢就更明顯。 」

她還提到,在RCEP落地的過程中,貿易便利化將帶來更多的是「投資自由化」。「15國之間的貿易是自由的,投資是自由的,商品的流動也是自由的。」

李金玲認為,自由的前提是要有更多的規則,「圍繞這個規則,我們作為外貿領域服務商,就要思考如何利用數字化的方式讓服務與RCEP形成的新規則更加契合和匹配,讓貨物真的能夠在『朋友圈』里自由地流轉起來,這就是RCEP給我們帶來新機會。」

從事海外保健品進口業務的廣州康虹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則尤為關注RCEP在中日貿易領域上的突破。

「對我們這種純外貿的企業來說,RCEP的積極推動作用將會是非常明顯的。超九成的商品或被納入零關稅範圍,意味著消費者能夠購買到更高性價比的產品,將有效促進我們銷售額的提升。」康虹商品中心總監胡志楠表示,RCEP將促進企業搭建涵蓋品牌服務、電商運營等環節的醫藥電商閉環鏈,打造跨境醫藥生態圈。

胡志楠透露,RCEP的簽訂也讓企業萌發了延伸供應鏈的想法,「我們的供應鏈在日本已經比較完善,接下來也會考慮在澳大利亞設立新的布點。」

基礎:東盟穩居廣州外貿進出口份額首位

「我們幾乎與RCEP中所有成員國都貿易的往來,其中與日韓、澳新等國的聯繫非常緊密,占我們業務量的比例在50%至60%之間。」李金玲說,卓志作為國內頭部的跨境電商供應鏈企業,其外貿業務涵蓋了美妝日化、食品保健、母嬰用品等類別產品,並已在全球進行布局。

跨境電商被視為最先享受到RCEP政策紅利的產業,這也是廣州近年來在外貿領域不斷崛起的一股「新生力量」。

廣州跨境電商公共服務平台在全國首創電商出口退貨功能、南沙區入選全國新設10個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範區、給予跨境電商企業最高100萬元補貼……多重政策紅利疊加下,廣州跨境電商已展現出買賣全球的強勁動力。

今年「雙11」期間(11月1日至11日),廣州跨境電商公共服務平台處理進出口業務總量超1262萬票,金額超33億元人民幣(其中進口總量接近650萬票,占廣東省進口總量的60%;出口總量超612萬票),是去年「雙11」高峰的1.4倍,同比增長39%。

目前,廣州已培育出唯品會、洋蔥、棒谷、卓志、高捷、中遠、鴻傑、國祥等一批跨境電商龍頭企業,通過海關跨境電商平台進出口規模從2014年到2019年增長了25倍,全市跨境電商進口連續5年全國第一。

以跨境電商為代表的新業態,成為近年來廣州對外貿易持續創新的縮影;以東盟為代表的新市場,則成為廣州對外貿易新的增長極。

當前,東盟已經穩居廣州外貿進出口份額第一位。

企業投資方面,廣東天循達礦業開發有限公司計劃在寮國設立中老聯合鋼鐵(寮國)工業有限公司,計劃在寮國建設歷史上第一座高爐鋼鐵項目,已被寮國國務院審批列為寮國國家重點項目,是2020年廣東省最大的「一帶一路」投資項目之一。此前,京信通信系統(中國)有限公司投資1.26億美元在寮國併購ETL電信企業從事電信服務,已成為廣州對外投資金額最大的通訊服務業項目。

對外運輸方面,今年上半年,廣州港集團把握東盟國家快速發展的市場契機,拓展亞洲區域內航線,新增國際班輪航線12條,其中,海陸馬士基俄羅斯東南亞線首航廣州港南沙港區;新增4條東南亞航線,對水果、橡膠木進口起到積極作用。

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廣州對東盟進出口1129億元,增長25.9%,拉動外貿進出口回升3.3個百分點;對大洋洲進出口增長13.9%,高於全市整體水平。

同期,廣州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進出口1908.5億元,增長15.3%,遠高於全市整體水平16.7個百分點。

期待:廣州邁向更高水平開放合作

在經濟學領域中,「帕累托最優」用於形容「在沒有使任何人境況變壞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個人變得更好」的資源分配理想狀態。在白明看來,此次簽署的RCEP正符合這一狀態。

根據RCEP的內容,各成員之間關稅減讓以立即降至零關稅、十年內降至零關稅的承諾為主,同時納入了推動海關便利化、提升投資政策透明度等內容,為加快15個成員國之間的自由貿易開闢一條無障礙的「綠色通道」。

「15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差異很大,要照顧各方的利益有難度。參與的國家越多,越是眾口難調。而RCEP的簽訂,是各國互利共贏的產物。」白明說道,「每個國家都能在保證利益不受損失的前提下,從RCEP中獲得利好。」

聚焦到廣州,白明認為作為「千年商都」,廣州所關注的不應只局限於關稅的降低,而是期待更廣闊的市場和更高水平的發展機遇。

「重點是延長產業鏈、供應鏈。」白明分析道,在簽署RCEP的15個國家中,最大的突破和亮點在於新增了中日、日韓兩對重要國家間的自貿關係。「尤其是日本,將為廣州帶來更高質量的合作機遇。」

當前,日本已成為廣州第三大實際使用外資來源地(僅次於香港、新加坡)。白明提到,廣汽本田、廣汽豐田等合作已經打下了良好基礎。隨著RCEP的簽署和正式落地,廣州未來或許將與日本市場形成更密切的往來,並拓寬企業間合作的領域和維度。

隨著對外開放的大門越打越開,RCEP的簽訂通過整合各成員國優質生產資源,降低關稅、資源配置的門檻,從而促進各國擴大中高端產品市場,增加就業,提高產業資本輸出水平,持續釋放政策紅利。

廣州正聚焦打造暢通國內大循環中心節點、聯通國內國際雙循環戰略支點,引領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白明表示,未來廣州的挑戰與機遇是共存的,RCEP將貿易的門檻降低,也將倒逼廣州企業進行自我升級。

「在RCEP簽訂後,誰能獲得更多的發展機會,就要看誰的營商環境更好、競爭力更強。」白明認為,RCEP各國有競爭力的企業都將「各得其所」找到屬於自己的「價值窪地」,從而淘汰落後產能。

對於廣州來說,RCEP帶來的紅利或將首先體現在港口航運、機場、外貿、跨境物流等領域。11月17日早盤顯示,廣州港、白雲機場等已迎來不同程度的上漲。

鏈接:RCEP是什麼?

RCEP即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英文: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成員國包括東盟10國與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紐西蘭。RCEP包括20個章節,涵蓋貨物、服務、投資等全面的市場准入承諾,目標是共同建立一個現代、全面、高質量以及互惠共贏的經濟夥伴關係合作框架,以促進區域貿易和投資增長,並為全球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南方+記者】黃舒旻

【見習記者】鍾曉宇

【作者】 黃舒旻;鍾曉宇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