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字號推陳出新 質量顏值雙提升,國產品牌越來越讓消費者愛不釋手

「已經對這款美妝套盒『種草』很久了,打開外包裝,被裡面的產品驚艷到了。」收到某國產品牌高端訂製款美妝禮盒,市民曹燕愛不釋手。

時下,有很多和曹燕一樣的年輕人,在日常生活中買國貨、用國貨、曬國貨,消費市場上「國潮」涌動。

「國潮」涌動

年輕人更愛買國貨

不久前,朋友入手了一款國產品牌面膜,曹燕試用後感覺效果不錯,便購買了同款產品。

曹燕說,以前總覺得國產護膚品價格低廉,是中老年人的專屬。自己曾跟風買過日韓護膚品,但使用後覺得並沒有美妝博主所推介的效果那麼好。「都說日韓化妝品適合東方人膚質,但我用了以後一到換季皮膚就過敏。」

試用了國產品牌護膚品後,曹燕發現國貨既平價又好用,完全不輸進口品牌。現在,她用的彩妝品和護膚品,不少都是國貨,並且常年備著某國產老品牌的潤膚乳,「十幾塊錢買一大瓶,怎麼用都不心疼」。

家住市區的胡麗麗初入職場,平時喜歡運動休閑類服飾。自從購買了一款「李寧」衛衣後,便開始關注國產運動品牌。

「『李寧』是我喜歡的國產品牌之一,尤其是看到衣服上的『中國李寧』這4個方方正正的漢字,內心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也更加深了對國產品牌的喜愛。」胡麗麗說。

就在前段時間,胡麗麗打算買雙運動鞋,原本相中了某國外品牌,但在「李寧」新品發布後,綜合了試穿感受等因素,她還是選擇了後者。

市民邵鵬則鍾愛國產電子產品,從手機到家裡的電視,再到日常使用的空氣凈化器、掃地機器人等,全都是國產貨。

「前些年,我買了款國產品牌的手機,覺得功能齊全且價格適中,後來每次換手機都選這個品牌。」邵鵬還接連選了同品牌其他電子產品和小家電,使用後都覺得不錯。「國產品牌質量現在越做越好,沒必要一味追求外國名牌。」

線上線下

國貨銷量節節走高

記者日前走訪了市區部分商場,了解到目前國產品牌商品銷量逐年上漲,許多消費者都願意為國貨買單。

市區新華路附近一家商場的家電賣場內,有顧客正在某國產品牌手機櫃檯前挑選機型、詢價。還有顧客在國產品牌和國外品牌之間徘徊,最終也選擇了國產品牌手機。

「往年,手機類產品中,蘋果手機及配件銷量較高。今年4月份以來,華為手機銷量增長明顯,有趕超趨勢。前段時間,新款華為手機上市,儘管價格不便宜,但仍有不少人來店選購。」家電賣場負責人說。

同時,賣場內國產品牌家電類產品整體銷量也上漲明顯。與前些年爭相選購三星、索尼等進口品牌不同,現在的年輕消費者樂於選購創維、海信、王牌等國產品牌家電。在品牌效應的帶動下,華為智能牙刷、音響、檯燈等小家電產品銷量也不錯。

商場服飾類負責人表示,以潮流品牌為例,近兩年國產品牌服飾銷量逐年上漲,而且消費群體也比較廣。「以前,年輕人買潮牌多一點,但現在也有不少中老年顧客來買。」

「國產品牌商品覆蓋年齡段全,不但品質有保障,而且價格實惠,因而深受消費者青睞。」這位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雙11」大促期間,商場推出了預售、折扣、買贈活動,國產服飾品牌比國外品牌賣得要火。

電商平台公布的數據顯示,國貨在線上同樣走俏。在今年電商平台「6·18」促銷中,有26個細分行業類目的銷售額第一名被入駐天貓不到3年的新品牌拿下,其中絕大多數是國貨品牌。

「雙11」預售期間,國產護膚品牌百雀羚推出的天貓訂製精彩禮盒,上線僅5分鐘即售罄,核心單品更是多次售罄。

另外,京東公布的一項數據也顯示,今年「雙11」期間,平台上銷售過億的品牌中有81%是國產品牌。

性價比高、產品創新

成國貨興起主因

那麼,是什麼讓國貨成了年輕人的新寵?除了消費觀念的變化,最重要的還是國貨產品的創新。

「前些年,說起國產手機,貼牌加工、『低價』『仿冒』是其代名詞。現在,以華為、小米為代表的手機製造廠商靠技術研發、原創設計逐漸佔領市場。」位於市區清池大道的某手機綜合賣場負責人說,很多顧客進店就直奔國產手機櫃檯,讓櫃員推薦機型。

不僅兼具顏值和性價比,一些國產品牌還玩起了跨界。大白兔推出了奶糖味雪糕,六神與RIO聯手推出跨界新品六神RIO雞尾酒,小龍坎和冷酸靈推出火鍋牙膏……

「以前主打商務裝的太平鳥服飾,現在推出很多潮流款。」邵鵬說,太平鳥與樂事薯片、《芝麻街》、可口可樂等知名品牌推出多款聯名產品,其中聯名款的T恤好看又時尚。

此外,新國貨品牌更注重與消費者互動,嘗試口碑傳播、體驗式消費等新模式,並加強與平台在線上合作,因而受到年輕消費者歡迎。

「雙11」期間,市民劉芳在某電商平台上領了一張優惠券,只花了幾十元錢就買了一套眼影。「剛參加工作,手裡積蓄不多,很多進口大品牌的眼影要四五百元,我本著試一試的心態買了一套國產品牌產品。試用後效果非常好,沒有讓人失望。」

「在小紅書等平台上,有不少網友分享國產美妝品牌完美日記、花西子的產品使用感受。」身為「95後」的劉芳說,在她心目中,這兩個品牌堪稱國貨之光。

業內人士分析稱,如今的國貨不僅性價比高,而且非常注重創新,在滿足消費者對產品質量的要求外,兼具科技與時尚元素,同時與他們的文化審美相呼應,從而使國產品牌在人們心中的地位不斷提升,這是國貨流行的主要原因。

來源:滄州晚報 記者  齊曉梅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