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消費催化網路安全新變局 專家:安全即服務正在成為新趨勢

封面新聞記者 歐陽宏宇

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人們的生活、工作和社交方式發生了顛覆式的改變。從「面對面」到「屏對屏」,網路已成為新消費的放大器。不過,你是否想過,在改變生產生活的同時,如何考慮過你在互聯網上產生的數據是否安全?日前在成都舉行的2020天府國際網路安全高峰論壇」上,來自各高校和企業的院士專家、行業領袖就新形式下的網路安全新態勢共謀答案。

網路安全牽一髮而動全身,目前我國網路安全形勢依然嚴峻。現場發布的一組數據顯示,在諸多網路風險中,業務內網隱患以47%佔比排名各種風險中的首位。此外,互聯網側隱患、生產網隱患以及辦公網隱患分列2至4位。

事實上,互聯網賦予了新消費場景的功能開放,隱藏著安全風險也在這些領域爆發。「國內應用場景對開源代碼的定製化訴求與開源供應鏈脆弱的安全管理體系難以匹配,是國內開源軟體供應鏈發展存在的主要矛盾。」復旦大學計算機學院科研副院長楊珉指出,開源不代表安全,行業應該重視開源軟體供應鏈的安全風險,進一步完善供應鏈的軟體安全管控機制和測評體系。

不過,與全球相比,中國網路安全市場近幾年在國家政策、數字經濟等多方需求驅動下,整體的市場規模呈現較快發展。

在業內人士看來,新形勢下,網路安全領域將日益注重安全能力的交付,遠程服務和安全即服務正在成為新趨勢。卡巴斯基大中華區總經理鄭啟良表示,當前受疫情影響,遠程辦公常態化導致網路安全威脅進一步加劇。對此,中國科學院信息工程研究所副所長、中國科學院大學網路空間安全學院副院長鄒維則指出,脆弱的軟體依然是網路安全的險地,如何確保軟體安全既是訴求也是挑戰。

不過,在鄒維看來,從網路安全態勢出發,軟體安全專業人才是安全軟體開發的基礎,白帽、黑帽、軟體安全工程三型人才培養體系亟待加強和完善。針對網路安全人才的培養,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建平也表示,網路空間安全競爭實際上是高層次人才的競爭,中國迫切需要網路空間安全高層次人才來迎接互聯網發展帶來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