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東西
作者 | 頤聖
編輯 | 志豪
車東西7月8日消息,日前,恩智浦半導體舉辦了「2025年汽車領導力媒體開放日」,活動中,恩智浦小範圍邀請媒體深入探討行業趨勢與技術演進。
本次專訪環節,恩智浦執行副總裁兼高級模擬與汽車嵌入式系統業務總經理 Jens Hinrichsen 與媒體面對面交流,圍繞軟體定義汽車、TTTech Auto收購整合、本土化戰略、電動化趨勢、功能安全等核心議題,分享了恩智浦在全球與中國市場的前瞻布局與深度思考。
以下是本次小範圍群訪實錄,車東西在不改變原意的基礎上進行摘編。
恩智浦半導體執行副總裁兼高級模擬與汽車嵌入式系統業務總經理Jens Hinrichsen在採訪現場
1、今天提到很多軟體定義汽車是主要趨勢,恩智浦也收購了TTTech Auto,恩智浦以後是不是也要向軟體公司轉型呢?
Jens: 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的確我們現在軟體工程師比硬體工程師的人數還要多,但是我們依然是一家半導體的公司,我們會越來越多的從軟體的角度來定義硬體。
那麼要驅動創新,我們既需要半導體硬體也需要軟體,而我們也是越來越注重在軟體領域去提高我們的專長和競爭力。我們給這些車企提供的解決方案通常都是硬體加上嵌入式的軟體,因為車輛現在越來越數字化,這就意味著它的這些功能是由軟體去定義,而這些軟體運行在能夠擴展的硬體平台上。
所以說軟體會變得越來越重要,而我們的硬體會是從軟體的角度來定義,而不是反過來。
2、今年6月恩智浦完成了對於TTTech Auto的收購。想問一下恩智浦最看重的是這個公司的哪些核心能力,然後後續的話會怎麼把這些能力去整合到恩智浦現在的產品組合方案裡面,然後它會給客戶具體帶來哪些提升?
Jens: TTTech Auto其實是我們CoreRide平台的一個早期的軟體合作夥伴,我們和TTTech Auto之間一直有非常緊密的合作,這個收購其實也是簡單且水到渠成的,因為我們覺得它對於我們的硬體解決方案是一個非常好的補充。
TTTech Auto提供中間件的解決方案,在中間件上面去整合這些不同的硬體平台,自動在硬體上面進行部署,然後方便用戶使用各種應用。所以說他們是提供的中間件軟體,而且他們在功能安全和信息安全方面特別有專長。
這恰恰是我們對於車輛核心功能所需要的軟體能力,那就是扮演重要角色的功能安全和信息安全。這就讓我們能夠非常輕鬆的去共同且同步去實施我們的硬體解決方案和軟體解決方案,從而給我們的終端用戶提供一個完整的解決方案。
我們的整合計劃是這樣的,會把TTTech Auto作為整個恩智浦公司當中一個獨立的部門。它會作為一個獨立的實體,然後在一個開放的平台上面去運營,它的軟體既可以和恩智浦的硬體去集成,也可以和非恩智浦的硬體去集成。
而從恩智浦的角度,我們也會和更多的軟體夥伴去進行合作,不僅僅是TTTech Auto,我們也會和更多的CoreRide平台上面的軟體夥伴加強合作。我們會圍繞著TTTech Auto的軟體來優化我們的硬體,但同時我們也會允許其他的硬體還有軟體成為解決方案的一部分。
3、目前恩智浦約18%的營收來自「為中國製造」的產品,其中1/3已在中國本地生產。面對地緣政治風險和關稅政策,恩智浦如何深化本地製造與研發合作?是否會將更多研發資源向中國傾斜?
Jens: 這兩個問題的答案都是肯定的,那一方面我們會進一步加強本土化製造,現在我們在天津已經有一個非常先進的封測工廠,是恩智浦全球最大的封裝測試基地。那麼對於晶圓的話,我們也會和晶圓代工廠來進行合作。
對於高端的節點,我們是和台積電南京廠來進行合作,然後它是16納米FinFET的節點。同時恩智浦和中芯國際也有長期的合作夥伴關係,我們也會進一步加強這種合作。所以可以看到不管是在前端還是後端,我們都在不斷擴大本土製造的足跡。
我們在中國也有非常大的本土的研發中心來提供應用的支持、質量方面的支持、客戶的支持、技術支持等,而且都不斷擴大,實際上我們工程師的人數也在不斷增長。
4、請問國外平台被客戶高度認高度認可,但量產需到2028年,在設計軟體能力參差不齊的現狀下,恩智谷如何平衡硬體標準化與軟體定製化需求,如何解決車企對安全性和兼容性的顧慮?
Jens: 其實您問的這個問題就回答了,為什麼是到2028年才量產,因為我們需要一個可擴展的硬體平台能夠去兼容不同的車型,我們需要在硬體平台上去疊加這個軟體,然後能夠兼容適用到不同的車型,所以說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需要這種協同和合作,我們需要去傾聽客戶的意見和反饋。
其實車企的話不可能有統一的車輛電子電氣架構,大家都會有各自不同的需求,比如說他們的中央計算的能力,他們區域計算的能力,還有邊緣智能的能力都不盡相同,所以說每家企業的需求都是不一樣的,不會有一刀切一體適用的一個方案。
所以說我們的客戶是需要我們的幫助和支持,非常高興大家認可CoreRide平台,但是相信我們還有很多的工作要做,來去定義這種個性化、定製化的解決方案。
5、從去年至今,通用、福特、賓士、寶馬、奧迪等多家跨國車企宣布放緩電動化轉型步伐。主機廠的這種戰略調整,是否會對恩智浦在電動化領域的布局和規劃產生一些影響?我們會不會根據主機廠的調整,也做了一些相應的調整?
Jens: 您的觀察是非常正確的,但是它其實不會影響到恩智浦的商業和投資的決定和計劃。我也是看到歐洲包括北美的一些車企,他們也是有放緩車輛電動化的規劃或者是戰略。
但是從全球角度來看,整體車輛的產量是持平的一個狀態,但是電動車還是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長。所以說我們對於電動動力總成的投入是保持不變的。
這些大車企調整計劃,我覺得可能有以下三個原因。
第一個就是這些車企,他們現有的主要的客戶群還沒有準備好去接納電動的動力總成,而且在這些地方他們的充電基礎設施,還沒有像中國這麼發達。
第二個是中國的車廠也是佔掉了他們一部分的市場份額,所以說影響到了他們自己本身的業務增長預期。第三個就是要做電動車要賺錢,其實還是有很大的挑戰的。
所以說我們看到中國車企也是在不斷的出海,在走向全球。所以的確可能這些車企有戰略放緩,但是整體大的趨勢電動化的趨勢並沒有改變。
6、我想了解一下關於咱們本土化研發和本土化支持相關的問題,尤其是也知道恩智浦將要在中國做全程的晶元定義到生產到發布。此前也有一些國內的友商說他們深耕國內,所以他們的這種本土化支持做得更好,恩智浦在這邊有什麼樣的方案想方法或者是有更好的對策?
Jens:從恩智浦來講,我們擁有著全球範圍內的專長和知識,我們也將充分利用我們在全球的專長,以及我們幾十年以來在汽車領域積累的知識,與中國高速的發展、中國的敏捷性以及快速的創新環境來進行結合。
雖然我們是一家總部在歐洲的公司,但是我們中國有龐大的工程和銷售團隊,而且中國的文化也是已經深深地進入到我們的工作方式當中。隨著中國事業部的成立,我們將為中國的本土團隊更多的去賦能,就像中國的本地的公司,能夠快速的敏捷的來進行創新。
7、看到一些外媒的報道,恩智浦最近正在計劃關閉8英寸晶圓的產能,全面轉向12英寸,恩智浦對此作何考量?預然後預計長期能夠給恩智浦帶來什麼價值?
Jens:是非常對的,整合8英寸晶圓廠的決定,是恩智浦混合製造戰略的一部分,該戰略還包括在先進和傳統製程節點上投資12英寸晶圓廠。
這對於半導體行業來說,其實是一個非常自然的演進和變化,因為我們要追求規模經濟,與其說有多個規模不那麼大的8英寸的產能,不如我們做一個大規模的12英寸的一個工廠,然後這樣就可以把量做上去,優化我們的成本結構。
具體的一些計劃,比如說是哪些工廠、或具體怎麼去做還沒有披露,但是我相信未來幾年或者說未來10年我們都會非常忙碌的。這的確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戰略舉措,謝謝。
8、最近兩年,其實整個汽車晶元市場有點疲軟,就想問一下您覺得造成這個現象的主要原因是什麼?然後你對汽車晶元市場的預期是什麼樣的?
Jens:半導體行業其實不應該去看一個很短的周期,1~2年對於半導體行業來說算是一個很短的周期。那麼對於半導體行業來說應該是有一個長期的視角,尤其是對於汽車晶元,我覺得更應該是放眼長遠,比如說從2018~2024這麼一個時間段去看。
那麼在這段時間內,汽車的半導體晶元可以說有了長足的增長,而在這個過程中,恩智浦當然也是有了長足的發展。汽車晶元市場之所以在過去一兩年短期內好像略顯疲軟,是因為在晶元危機過後庫存量過高,所以說可能會有一個下降的周期,去消化庫存,但從長期來看,它還是一個向好的趨勢。
9、我關注到現在咱們開始去有一些ASIL C 級別的安全認證的方案出現,此前就是在非關鍵的領域會用ASIL B 級認證,然後在關鍵領域會用ASIL D級。用ASIL C 的這種認證方案,這是不是在面向一些定位降本,或者是說面向一些哪些定位的車型?
Jens:您觀察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趨勢,就是功能安全變得越來越重要。在系統當中它的預測性和自動性的水平越高,我們就越要去關注功能的安全性。
那麼今天我也講到了汽車它必須還是一輛汽車,所以說它是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它和手機電腦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必須要保證最高級別的功能安全。但並不意味著我們生產的每一個組件,它都必須要有最高的這種功能安全,從A到B到C再到D,它可能以不同的方式來進行管理。
尤其在中國,我看到一種趨勢,是一種非常聰明的方式來定義功能安全,因為根據你用例的不同,功能安全可以在系統層面或者是應用層面來進行定義,然後你可以把這個功能安全的放在應用上,而不只是說放在硬體上。
這樣的話你就可以節省下硬體開發的時間,然後你可以很快的去實施最高級別的功能安全,我在中國也已經看到這樣做,所以,我是相信這種非常聰明的功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