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車圈價格戰,幾乎每個人都不會陌生,從2023年開始,持續的價格戰已經讓不少車企苦不堪言,每每說要退出價格戰,卻最終因為被卷的回到價格戰,然而就在最近此次價格戰的始作俑者特斯拉卻在年內再次漲價,讓人不禁想問為啥價格戰下還敢漲價?
一、特斯拉年內再次漲價?
據21世紀經濟報道的消息,特斯拉中國官網顯示,特斯拉model3長續航版本售價從27.55萬元上調至28.55萬元,漲幅為1萬元,而model3後輪驅動版和高性能全輪驅動版價格保持不變,依舊是23.55萬元和33.95萬元。
從參數來看,此次調價伴隨部分車型性能提升。其中,model3長續航全輪驅動版cltc續航增至753公里,百公里加速提升至3.8秒。不過,本次model3長續航版的百公里加速提升,不是由於硬體變化,是通過為車輛標配「加速提升」軟體包實現。此外,modely長續航版續航同步增至750km,起售價31.35萬元未變。
據了解,這並非model3年內的首次漲價。今年1月,特斯拉推出新款model3後輪驅動版車型的同時,對長續航全輪驅動版和高性能全輪驅動版也進行了價格調整,分別上漲至27.55萬元和33.95萬元。
同時,特斯拉方面表示,7月31日前下單,還能疊加「5年0息」「8000元保險補貼(限model 3車型)」 「8000元車漆選裝禮金」 「1299元特享充電權益」等多重福利。 model y長續航全輪驅動版車型「加量不加價」,新車免費升級31km續航里程,通過特斯拉車主引薦下訂還可「0元」選配星鑽黑、珍珠白、冰河藍等車漆。
二、為啥價格戰下特斯拉還敢漲價?
當前,在汽車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價格戰硝煙瀰漫的當下,特斯拉年內再次漲價的舉動顯得格外引人矚目,為什麼特斯拉敢於漲價?
首先,特斯拉的價格調整並非一時興起,即便在車型國產化之前,其價格變動也如同家常便飯。對於特斯拉而言,單純漲價或降價皆是常規操作手段,是其根據市場需求、成本結構、戰略布局等因素動態調整的結果。從商業邏輯來看,企業擁有自主定價權,依據內外部環境變化靈活調價本就是正常經營的一部分。特斯拉憑藉其獨特的直營模式,能夠更為直接地掌控價格策略,無需過多受制於經銷商層級的利益博弈,這使得其在價格調整上更具靈活性與自主性,能夠快速響應市場變化,無論是原材料價格波動、匯率起伏,還是市場需求的階段性增減,都能促使特斯拉在價格槓桿上做出相應動作,以實現利潤最大化或市場份額的精準把控。
其次,相較於其他汽車品牌,特斯拉無疑具備更強大的品牌影響力。作為新能源汽車領域的開拓者和領頭羊,特斯拉在全球範圍內擁有極高的知名度。其品牌幾乎成為了電動汽車的代名詞,在消費者心中樹立了科技、創新、環保的形象。眾多消費者對特斯拉的認可度極高,這種認可不僅僅基於其產品本身,更源於特斯拉所倡導的新能源汽車的新邏輯,這種深厚的品牌根基,使得特斯拉在市場中擁有較高的話語權,消費者對其品牌的信賴,也成為特斯拉敢於漲價的重要底氣。即使價格有所上調,部分忠實消費者依然願意為特斯拉的品牌價值買單。
第三,儘管特斯拉擁有強大的品牌背書和市場影響力,但一個不可忽視的事實是,其主力車型已經服役多年,缺乏實質性的更新換代。model 3自發布以來已有近十年歷史,model y也基本沿用同平台架構。雖然在軟體層面不斷升級,但在硬體設計、內飾質感、智能化配置等方面,已逐漸落後於部分中國新勢力品牌。相比之下,比亞迪、小米、蔚來、理想、問界等品牌正在加速推出全新平台和智能電動車型,搶佔市場份額。在這種情況下,漲價可能會削弱特斯拉的價格優勢,尤其是在中端市場。model 3、model y等目前的價格區間本已接近一些國產智能電動車的頂配版本,若進一步上漲,可能會導致部分潛在消費者轉向更具性價比的選擇。尤其在中國市場,消費者對價格敏感度較高,品牌忠誠度未必能完全抵消價格因素的影響。
第四,從長期來看,敢於漲價的企業通常具備絕對的競爭力,在創新優勢減弱的情況下選擇漲價,特斯拉無疑面臨著更大的風險。如果不能及時推出具有競爭力的新產品、提升技術水平,漲價可能會進一步加劇消費者的流失,影響其市場份額和長期發展。在技術迭代日新月異的今天,消費者對於新技術、新體驗的需求愈發強烈,若特斯拉不能持續保持創新活力,僅憑現有品牌底蘊與市場地位維持高價策略,恐將逐漸失去消費者的心。一旦消費者對其品牌的技術崇拜感消退,轉而關注性價比與實用性,特斯拉在價格戰中的劣勢便會凸顯出來,屆時再想通過降價挽回市場份額,難度與成本都將大幅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