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2024-2025年度全球發明大會中國區(icc)上海賽區在寶山區青少年活動中心開賽。宇樹科技機器人g1與2000多名來自長三角等地區的參賽青少年一樣,也穿上賽服躍躍欲試。它還和小發明家一起,與現場觀賽的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世界電磁波科學界最高獎得主沈學礎等握手相擁。
作為全球領先的青少年發明創新賽事,全球發明大會1983年創辦於美國。2020年,由中國和平發展友好基金會引入中國,定名為全球發明大會中國區,每年舉辦一次。參賽年齡段覆蓋小學、初中和高中,並包含中職學子,入選教育部2022-2025學年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活動「白名單」。從電子、材料到ai方法,參賽選手們比拼綜合性、跨學科能力,大搞創造發明。
來自上海市北郊學校的參賽選手袁韓梓,是一個愛科學、愛自然、愛生活的科創少女。在虹口區「探究之星」微課題研究活動中,她走訪車企、面訪專家、3d列印,參與《未來汽車創意設計》項目;在上海市「明日科技之星」爭創活動中,她從貓砂盆異味場景出發,設計解決方案「自動消毒貓砂盆」,並不斷優化程序;在「環球自然日」自然科學知識挑戰活動中,她實地調研濕地、研究生態機制,手工打造展台《小生態改變大環境——地球之腎:濕地》。
作為過去三屆賽事的重要合作夥伴,3m中國總裁丁泓禹特別看重小選手以科學思維切入現實問題,提出富有創意的解決方案。他向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表示,中國每年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相關專業的畢業生規模達到500萬人,人口紅利正在持續轉化為人才紅利。而早在20年前,3m中國就以「科學總動員」等公益項目助力國內科技創新人才早期培養,堅持每年暑假面向青少年開放位於上海的全球四大研發中心之一,走進那些已誕生了千餘件專利的實驗室。
全球發明大會中國區上海賽區啟動。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評委陣容專門設立學生評委。來自上海市民辦平和學校的學生吳金軒,就是從選手發展為評審。他不僅拿下2023年全球發明大會中國區國賽二等獎,還摘得2024年世界青少年英才奧林匹克競賽金獎,成為擁有2項科創專利的少年發明家。在現場,另一位評委則是3m中國研發總監朱敦深,這位北大博士攜多位3m研發工程師以評審志願者身份參與賽事,為選手們提供技術點評與實踐指導,幫助提升項目的可行性。
「2025年度3m科學現狀洞察報告顯示,65%的中國受訪者建議年輕人從事與stem相關的工作,57%的中國民眾認為新的科學技術將帶來更多就業機會,」朱敦深博士認為,這反映出科學教育日益增長的需求,及其在未來就業中的關鍵作用。「科學教育不僅關乎知識的傳授,更在於培養年輕人以創新思維回應現實問題的能力,並以專業支持青少年成長為未來的問題解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