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要強推可穿戴設備,但中國反而更領先!未來最值錢的資產來了!
分類:科技
瀏覽數:8387
本期要點:健康理念的變革,將造福每個人!
你好,我是王煜全,這裡是王煜全要聞評論。
6月24日,美國新任衛生部長小羅伯特•肯尼迪(robert f. kennedy jr.)在國會聽證會上,宣布了一項雄心勃勃的政策提議:在未來四年內,通過史上最大規模廣告宣傳和激勵措施,推動每一位美國公民佩戴可穿戴健康設備,這項計劃將由聯邦政府主導實施。小羅伯特•肯尼迪(robert f. kennedy jr.)肯尼迪指出,通過這些設備收集的生物數據將被集中管理,並通過ai演算法分析,識別潛在的健康風險和疫情爆發點,幫助政府迅速採取針對性措施。肯尼迪提名的公共衛生局長凱西•米恩斯(casey means),以及他團隊中的高級顧問,都與可穿戴設備企業間有著各種利益關係,給這個看似利國利民的計劃蒙上了一層陰影。此外,肯尼迪過去反對疫苗接種的立場,比如宣稱「沒有安全有效的疫苗」和「疫苗會導致自閉症」等說法,使得2024年底在他被提名衛生部長時引起了70多位諾貝爾獎得主的聯名反對。儘管如此,我們認為,這次肯尼迪的激進可能剛好讓他做了對的事。當前醫療界正面臨著從被動治療向主動健康管理轉變的需求,而可穿戴設備的普及可能會極大地促進這一變革。不過,話說回來,我覺得,美國政府很可能沒有引領這個潮流的能力。但如果中國能率先行動,很可能開啟一個由ai技術驅動的「健康普惠化」社會新範式。
首先,我想強調的是,現階段,健康理念的革新非常關鍵,應當儘快從專註於治癒病人到關注並理解健康人群。肯尼迪計劃最根本的正確性在於,他試圖在國家戰略層面上開始健康理念的轉變。傳統醫療體系,雖然擁有先進的設備、頂尖的專家和精準的檢測數據,但這一切主要用於病人,其實和健康人無關。我們甚至知道病人血液裡面某個蛋白質分子代表了什麼疾病,卻對健康人群的相關知識知之甚少。一年一次的體檢,所提供的只不過是孤立且瞬時的數據,容易錯過某些疾病的早期跡象。要知道,即便是像美國前總統拜登,癌症也是到了晚期才被發現。健康監測則需要數年且每天24小時不間斷地收集生理數據,從而給每個人建立個性化的「基礎生理節律曲線」。任何偏離曲線的波動,都可能預示著健康的滑坡。不過,我還想指出的是,只有數據是不夠的,還需要藉助ai模型進行分析,並給出個性化的干預建議。肯尼迪計劃的問題在於,它更側重於利用ai分析社會層面的問題,而忽視了個人可能更需要ai的輔助。對於沒有醫學背景的人而言,我們很難從監測數據中看出問題,也不知道具體該如何應對。反而徒增焦慮和煩惱。因此,改善自身的健康狀況,關鍵點在於,有一個能夠根據長期監測數據、洞察健康問題並給出個性化干預建議的ai系統。例如,如果ai會告訴你,近期血糖偏高,提示你減少多少碳水的攝入,建議你堅持一周的15分鐘快走,就比單純甩給你10張血糖的數據曲線圖要更有幫助。
當然,上面的內容,咱們創新地圖的老朋友可能已經比較熟悉了。所以今天,我想再深挖一層,聊聊我們為什麼特別重視ai健康管理這件事。這幾年來,隨著ai能力的增強,越來越多的人類工作被替代,因此有關「全民基本收入」(universal basic income, ubi)的討論不絕於耳。但我認為,直接發放現金的效果可能並不理想。不僅會讓大家失去工作和生活的動力,而且可能因為缺乏自我管理導致飲食不規律,和缺乏運動而影響健康。所以,比起發錢,提供保障基本生存和發展所需的核心服務,雖然沒那麼直接,反而更合理。政府可以提供免費的可穿戴設備、數據分析和基礎健康諮詢服務,從而避免民眾陷入嚴重的健康問題之中。當保持健康的能力成為每個人都能享有的基本權利時,這本身就是一種巨大的社會進步。而且,幸運的是,隨著ai的發展,這樣的設想已經成為可能。過去,一個頂級的健康專家,只能服務於少數人。哪怕在發達國家,民眾雖然可能衣食無憂,但保持健康絕對是一件奢侈的特權。像貼身醫療團隊、矽谷精英熱衷的全基因測序和表觀遺傳分析等優質健康管理服務,價格都非常高昂。但現在,一個經過海量數據訓練的ai健康管家,在完成訓練之後,除了可穿戴設備的費用外,每個新增用戶的服務邊際成本幾乎為零。換言之,ai健康管家可以同時為成千上萬甚至上億的用戶,提供專家級、個性化、可持續的普惠健康服務,包括健康提醒、風險預警和生活方式建議。這將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有望讓每個人都能以極低的成本,享受到過去只有極少數人才能擁有的頂級服務。當社會中大量原本昂貴的服務通過ai實現了普及,也就進入了我們常說的「服務規模化」和「服務平權」時代。只不過,我也想指出,在美國現有的政治和社會環境下,肯尼迪的計劃很可能難以落地。他不僅要面臨敵對黨派的阻撓,馬斯克曾經領導的政府效率部也砍掉了很多人員和經費,沒有人來幫他做這些事,再加上美國人對隱私近乎偏執的保護,都會讓這個計劃最終「雷聲大,雨點小」。然而,這恰恰為中國提供了一個歷史機遇。我們完全有能力在保障個人隱私的前提下,通過構建符合中國人特徵的數據體系和ai模型,率先探索出一條全民健康的「中國路徑」。當然,全面的ai健康管理體系的完善,還需要長遠的規劃和實施,但對於每一個關心自己和家人健康的人,最明智的做法不是等待服務成熟,而是「立刻開始、自己先上」。儘早開始數據積累,建立自己的個性化健康基線。在未來,這些數據就很有可能會成為你的一筆回報巨大的健康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