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華為小米手機銷量大增 蘋果再下滑
分類:科技
瀏覽數:9012
時間來到了5月末,除了華為的影像旗艦pura 80系列外,各家廠商都已經完成了這一輪的旗艦機型發布。就在近日,counterpoint帶來了2025年第一季度的手機銷量統計。各家廠商表現如何?一起來看看。先來看全球市場方面的表現,據報告介紹,2025年q1全球智能手機市場收入同比增長3%,主要由apple、vivo及非排名前五的品牌推動。在全球排名前五的品牌中,僅apple和vivo實現收入增長,而非前五的品牌在華為和摩托羅拉引領下取得兩位數同比增長,也就代表著三星、小米和oppo等其他品牌在全球市場的漲幅較小或略有下降。來看國內市場的表現,據報告分析,2025年q1國內智能手機銷量同比增長2.5%,這一增長主要得益於在1月開啟的2025年國補。國補主要覆蓋售價低於6000元的機型,各家廠商紛紛推出促銷活動以充分利用補貼政策,包括下調高端機型售價使其符合補貼條件。但春節後市場開始走弱,導致季度整體表現不及預期。具體來看,2025年第一季度國內市場排名前五的品牌為華為、vivo、小米、oppo和蘋果,榮耀排名第六並未進入前五。華為市場份額來到了19.4%,銷量同比增長28.5%。最受關注的產品一定是全能旗艦華為mate70系列,nova13系列和影像旗艦pura70系列也開啟了優惠活動,使得華為在一季度拿出了非常出色的銷量數據。另據報告介紹,華為在600-799美元的高端價格段,已經有著領先表現,成為不少消費者購買高端機型的首選。vivo依舊非常穩定,以17%的市場佔有率位列第二名,銷量同比增長僅為0.1%,中端機型y系列貢獻了主要的銷量;x200系列則通過軟、硬體方面的調整減小了去年年末出現在pro機型上的眩光的影響,使得其和蔡司合作的影像依舊獲得了不少用戶的認可。小米以16.6%的市場份額獲得了第三名,銷量同比增長16.5%,成為了增速僅次於華為的品牌。報告指出,2025年的政府補貼政策覆蓋了小米的大部分產品線,同時進軍電動車領域帶來的品牌溢出效應和線下零售渠道擴張也助力其提升高端市場份額。此外,一季度推出的影像旗艦小米15 ultra獲得了不錯的關注度,但小巧的小尺寸旗艦小米15仍是大多數的消費者的第一選擇。與vivo類似,oppo也是旗下的中端機型a系列表現較好。蘋果則迎來了同比7.7%的銷量下滑,主要原因就在於定價過高,超過國補門檻,致使其最暢銷的pro系列沒能有令消費者心動的優惠。此外,蘋果智能的推遲也是現在用戶失望的原因之一,預計在相關功能更新後會有一定程度的好轉。據報告分析來看,一些廠商正在採用"高規格+高性價比"策略,使得其中高端市場份額顯著增長,也給華為、蘋果等品牌帶來了不小的壓力。在第二季度,各家廠商紛紛推出了走量的中端機型和關注度頗高的ultra系列機型,再加上618購物活動,預計二季度各家廠商都將會迎來不小的銷量上漲,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期待一下各家廠商的銷量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