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新知青年大會十一載:從答主聚會到先鋒科技文化節


伴隨知乎答主成長的新知青年大會在今年迎來第十一屆。5月24—25日,數萬新知青年聚集在北京798園區,打破行業與領域限制,以交流、共享、連接、共創,共同打造了一場跨界融合的科技文化節。

大會以「For the future,Be the future」為口號,討論議題充滿先鋒性和前瞻性。AI投資人李廣密、科技媒體人張鵬論道AI產業革命,「青春文學教母」饒雪漫與鹽言故事作者暢談文學創作背後的時代情緒,獨立藝術家徐冰與中科院衛星工程師張晟宇探討人類在藝術創作與宇宙探索領域的共性……13場論壇對談、百位新知答主聚首、數十家品牌與IP現場練攤兒,共同造就了一場好聊、好玩、好聚的大Party。

從AI前沿到藝術生活,行業先鋒搭建跨界討論場

知乎新知青年大會發端於2013年,最初是一年一度的答主聚會,來自天南海北、各行各業的新知青年在這裡真誠交匯。在脫口秀還未興起的時代,新知青年大會就以「15分鐘」分享環節著稱,話題橫跨科技、文學、經濟、藝術、生活等各個領域。李開復、張朝陽、郎朗、張譯、陳佩斯、霍建起、馬家輝、梁文道與知乎答主們留下了無數精彩瞬間。2025年,歷時十一屆的新知青年大會迎來新的蛻變,進一步打破場域邊界,用5場主論壇、7場分論壇共12場跨界對談,無「圍牆」的展區設計,讓嘉賓、答主、觀眾更緊密地互動交流,充分詮釋無界分享的社區精神。

AI當之無愧成為今年的最大關鍵詞。在主會場,拾象創始人及CEO李廣密、極客公園創始人&總裁張鵬論道AGI和可見的人類未來,李廣密認為,Coding Agent是觀測通用Agent的重要窗口,有望年內實現,同時也期待多模融合的「世界模型」能早日問世;蔡康永、俞白眉、梁海源、許紀霖、程衍樑等文化界與學界名人,深度探討了AI對人類表達的顯性和隱形影響,在創作者們看來,AI可能替代很多,但人類的思想、感情、甚至是「留白」的藝術,都是無法替代的;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副教授王小偉、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劉海龍、簡單心理創始人兼CEO簡里里從人文、學術角度分析了AI對人類生活和心理的改變;星海圖聯合創始人許華哲、42章經創始人曲凱、行雲集成電路創始人季宇(mackler)、阿里巴巴演算法專家曹宇、硅基流動創始人袁進輝、靈心巧手聯合創始人蘇洋等大模型從業者現場開啟「AI變數研究所」,探討大模型前沿技術方向;中國攝影金像獎得主Thomas看看世界則分享了AI與攝影結合的可能……

在互動展區,AI元素也隨處可見。圍棋世界冠軍馬曉春對戰AI棋手,智駕科技品牌「地平線」在展會現場提供了智能輔助駕駛汽車的體驗與接駁服務,小鵬匯天飛行汽車、外骨骼機械臂、VR汽車碰撞測試、特斯拉人形機器人、二次元演算法塗鴉裝置……現場展區彷彿一個個迷你的賽博世界,為觀眾帶來未來感十足的互動體驗。

同時,新知青年大會延續了一直以來的人文藝術氣息。作家兼編劇饒雪漫、完美世界影視副總裁劉寧、江蘇省網路作協副主席李瑋與鹽言故事作者一起,交流了不同時代風口下的文學創作與影視開發的洞察,以及Z世代的消費趨勢;《黑鏡》第七季導演王昊鷺、啟明創投合伙人王世雨、人工智慧學者高慶一、FizzDragon創始人兼CEO陳卓、媒體人丁丁張結合科幻與現實,揭示人類正在步入的未來,但基本原則是:人性的維度永遠高於科技;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姜萌、答主「甲骨文」、「寧南左侯」、「首陽大君」等公共史學創作者們共同探討如何在史學創作中寫出煙火氣;在「落日放映室」,答主電子騎士、王逍瑕、Sean Ye則圍繞現場放映的電影《年會不能停》展開一場荒誕喜劇與集體情緒的討論。

大量熱愛生活的答主分享著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新知青年大會現場,運動健康、心理、科技、數碼、家電等分論壇吸引各領域愛好者參與。營養師顧中一、骨科醫生孫悅禮、資深跑者藏原、自行車愛好者聾騎士彼得潘、國家級田徑裁判萌爸Kyle、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慢病學組委員李野分別帶來從工位到運動場的健康生活提案,現場傳授運動、膳食等健康管理專業知識;簡單心理創始人兼CEO簡里里、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教授王小華、復旦大學社會學助理教授杜世超、公益法律服務者羅儀涵圍繞職場人關心的情緒勞動、職場「人格」標籤與價值感等問題,給出專業「診斷」;導演俞白眉、影評人張小北、京東家電家居生活事業群黑電業務部總經理馬先躍、小米集團中國區電商部總經理陳幕楠、三星電子大中華區視聽營業部副總裁孫志濤,則共同探討了現實主義影視作品中的情感表達以及百吋大屏電視代表的家庭影院觀影趨勢。

這些活躍在專業領域和知乎社區的專家,組成了覆蓋多領域的最強專家網路,通過線上線下的跨界討論,凝聚起一股專業討論與知識普惠的社區力量。

作為科技文化節的重要組成部分,新知青年大會的展區一直是吸引公眾駐足的焦點。各大品牌、IP、答主各顯身手,將趣味性與互動感體現得淋漓盡致。中國核工業集團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分別以「前方核能」和「築夢蒼穹」主題展,帶大家領略大國重器;茅台王子茅茅萌趣現身,互動展位投骰贏好禮,免費美酒驚喜相送,快樂一步到位;在斯利安活性葉酸原研中心,與葉酸國際標準制定者共探降血同轉盤挑戰,健康知識福利雙豐收;京東黑電100吋大視界,現場感受小米、三星百吋電視極致觀影體驗,走進家庭影院新趨勢;開心麻花、愛奇藝、浪浪山攜大火IP吸引觀眾拍照打卡;知乎吉祥物劉看山與藝術家合作,一起收集辦公廢紙創作劉看山環保藝術裝置,號召大家關注環境保護;遊戲電競、現場音樂Live、落日電影放映、非遺體驗、知識王者競賽……兩天的展區活動,讓觀眾們既體驗了新產品新知識,也玩兒得開心盡興。

延續社區精神,百位新知答主的歡聚時刻

11年來,新知青年大會除了為答主提供交流場域,還持續見證答主們的成長和榮譽。在今年大會的創作者盛典環節,2024年度新知答主集體亮相,橫跨科技互聯網、汽車、人文、數碼、家居生活、經濟與管理、遊戲電競、鹽言故事等27個領域,展現出優秀創作者的專業影響力與精神風貌。

新一屆年度新知答主行業分布依然廣泛,但AI一線從業者比重顯著提升,在AI產業浪潮中,他們的專業分享成為記錄AI創業創新的寶貴語料,堪稱在知乎「開源思維鏈」。AI晶元創業者季宇(mackler)深度解構AI硬體生態競爭邏輯,以AI普惠的理念獲得技術從業者支持;月之暗面研究員蘇劍林擅長數學物理雙重視角解構技術課題,在公式里尋找對稱與守恆的終極美學;階躍星辰創始團隊成員周舒暢則擅長將抽象理論轉化為可編程的工程實踐指南,被用戶奉為站在數學和AI之間的擺渡人;阿里巴巴演算法專家曹宇,在知乎預言大模型時代計算單元的進化方向。

科普創作一直是知乎的平台底色,答主們創作了大量兼具科學精神與普惠價值的科普內容,持續推動科學內容「破圈」。此番公布的年度新知答主名單中也湧現出多位優質科普創作者。既有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等「國家隊」機構號持續分享大國重器科研成果,也有雜然賦流形丶、犬君拌汪醬、楊溢等來自物理學、地質學、生物學方向的科研人員在科普一線的不懈創作,這些新知答主的創作,也早已形成了「學術研究—大眾科普—社會行動」的良性互動。

值得一提的是,新知答主Cecilia和錢程同時獲得了「知乎十年新知答主」殊榮,兩位答主均在知乎上創作了超十年的時間。母嬰領域創作者Cecilia,時常分享如何擁抱AI並賦能家庭教育,幫助越來越多家長解答困惑;答主錢程則是一位一線食品研發工程師,面對食品安全謠言總是第一時間在知乎正本清源,這種獨屬於知乎的社區責任,在經年累月間內化成了創作習慣。

記錄知乎重要時刻,未來不止於社區

自2013年首屆鹽Club以來,新知青年大會上留下了知乎的很多重要時刻。2013年,知乎將答主的專業討論和分享精神比作珍貴的「鹽」,開啟了知乎與答主交流的獨特標誌;2016年,「知乎Live」進入大會交流環節,從此,重磅新品發布成為新知青年大會的慣例;2018年,上千位知乎答主一道在現場見證了知乎第1億個回答的誕生;2021年,新知青年大會首次以線上形式,與答主共同回望過往十年歷程;2024年,大會十周年之際,知乎直答正式問世,知乎堅定擁抱AI未來。

從一場答主聚會到如今獨特先鋒的科技文化節,知乎新知青年大會背後,承載著知乎發展的每一段歷程,也記錄著當代新知青年交融共振的時代精神。自2011年上線以來,知乎始於社區,但早已不止於社區。新知青年大會也將與知乎答主,互聯網、文化、藝術乃至更廣闊的產業攜手並進,共同成長。

知乎創始人、CEO周源表示,新知青年大會邁入第二個十年,未來,知乎也會在AI時代,繼續傳遞知識的力量,放大專家網路的價值,共同發現更大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