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投訴平台再指去哪兒網「大數據殺熟」 女性被「宰」投訴更多

消費保平台公布的「大數據殺熟」被投訴企業榜單

海報新聞首席記者 陳嘉偉 報道

近日,消費保平台發布了一份投訴數據分析報告:截止到2025年4月,消費保平台共收到1357件「大數據殺熟」相關投訴案件。其中,在線旅遊平台(佔比50.48%)、電商平台(佔比21.22%)、網路遊戲(佔比12.09%)成為「大數據殺熟」的重災區。

涉及的企業方面,去哪兒網以20.15%的投訴佔比位居投訴榜第一。大數據殺熟相關投訴消費者投訴性別分布上,女性用戶佔比超60%。在年齡分布上,90後佔比54.21%,500元以上大額殺熟佔比過半。

事實上,去哪兒網已經多次陷入「大數據殺熟」的輿論風波,企業及相關負責人也多次解釋。早在2019年,時任去哪兒網副總裁的勾志鵬和去哪兒網的技術團隊就對「大數據殺熟」等做了技術分析和回應。

勾志鵬從企業經營的角度分析稱,在線旅遊行業是一個充分競爭的市場,ota(在線旅行社)要獲得一個用戶的成本很高。「獲得一個新用戶的平均成本高達上百元,如果為了多賺五塊、十塊去殺熟,損失一個用戶,根本划不來。」「ota平台不會去『殺熟』,也沒必要這麼做。」勾志鵬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殺熟』的行為等於自殺。」

技術層面,去哪兒網技術人員首先解釋了機票方面的價格變化。由於票價數據在航空公司、gds(機票艙位管理系統)和代理商之間的流轉速度不夠快,大量的數據請求所耗費的時間依然較長。「但平台不可能讓用戶在搜索階段就等待太長時間,因此在搜索階段展示在用戶眼前的數據中,許多是緩存數據。」緩存數據意味著與真實的機票庫存、價格等數據可能存在差異。並且機票庫存信息多變,價格變化尚無法杜絕。「只能通過提升技術手段降低發生的概率,不能從根本上杜絕。」張揚稱,隨著未來航空公司、gds系統和代理商在技術層面的不斷升級,目前用戶反映的許多消費痛點也能逐漸改善。

勾志鵬透露,在酒店領域,技術上的問題比機票領域更加嚴重。「酒店完全沒有航空公司那麼先進的技術和資料庫,大多數酒店還是採取人工核對庫存和價格的方法,整個流程比機票預訂複雜得多。」勾志鵬稱,正是由於酒店普遍在技術層面較為薄弱,ota平台在用戶搜索時,展示的緩存數據比機票搜索時更多。

除了上述層面的解釋,在其他個案中,去哪兒網還曾以優惠劵發放等進行解釋。

2024年,有消費者表示,自己與朋友在去哪兒網預訂同一時間的同一民宿房型時,預訂價格相差了100多元。對此,去哪兒網相關負責人表示,從網站不同入口進入,民宿價格確實會有差異。此外,優惠券的金額不同也會導致價格不同。

不過,上述去哪兒網相關負責人也表示,優惠券金額高低和分發方式是沒有邏輯的,就像「抽獎」。

消費保公布的數據中女性被「宰」的投訴更多

隨著《個人信息保護法》的實施,「大數據殺熟」已涉嫌違法。

知名律師河南澤槿律師事務所主任付建認為,企業違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消費者有權以合理價格獲得商品或服務,而「殺熟」對同等交易條件的消費者設置不同價格,構成價格歧視,侵犯公平交易權(《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十條)。平台未告知消費者定價差異的演算法邏輯,隱瞞真實價格信息,侵害知情權(《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八條)。 企業利用用戶消費習慣、偏好等數據實施差別定價,屬於「過度收集和使用個人信息」,且未提供非針對個人特徵的選項,違反《個人信息保護法》第二十四條。違反《電子商務法》第十八條明確禁止基於用戶特徵進行價格歧視,要求平台提供無差別選項,否則構成違法。 大數據殺熟屬於違法行為,侵犯消費者知情權、公平交易權,並涉嫌濫用個人信息。

利用「大數據殺熟」的企業可能面臨行政處罰,根據《價格法》《電子商務法》等,最高可處違法所得5倍或上年度銷售額5%的罰款。情節嚴重者可能被責令停業或吊銷營業執照。企業也會面臨民事賠償,若認定為欺詐,消費者可要求三倍賠償。企業若涉及非法獲取個人信息或侵犯商業秘密,可能構成刑事犯罪。

被「大數據殺熟」如何維權?付建律師表示,消費者可以先固定證據,將價格進行對比,使用不同賬號同時截取同一商品的價格差異截圖。保存與客服的聊天記錄,若對方承認差異定價,可作直接證據。消費者可以要求退差價或全額退款,主張返還多付金額。若平台存在欺詐行為,可主張退一賠三。通過12315平台或屬地市場監管部門舉報。若調解無效,可向法院起訴,主張民事賠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