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已來:2025 Swift學生挑戰賽展現新生代開發者蓬勃力量

  每年wwdc大會前夕,蘋果都會邀請全球的學生開發者參與「swift學生挑戰賽」,藉助swift playgrounds等編程工具來創作自己的作品。

  作為一項旨在激發學生創造力、鼓勵年輕開發者利用swift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競賽,swift學生挑戰賽每年都會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學生參與,今年學生們提交的作品不僅在數量上再創新高,更在質量上實現了顯著的飛躍。從解決校園溝通障礙的創新工具,到充滿趣味性的遊戲,再到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的數字平台,學生們用一行行代碼,將自己的創意變為現實,展現出令人讚歎的編程實力和敏銳的社會洞察力。

  今年cnmo同樣有幸深入到活動中,與幾位獲獎學生代表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試圖從他們的作品和經歷中,探尋未來科技發展的無限可能。我們能夠從這些作品中感受到學生們對未來的思考以及對生活的熱愛,以及用代碼改變世界的強烈願望。

作品完成度更高 創新與實用並存

  在看到今年swift學生挑戰賽的獲獎作品後,我很難想像這是學生們在幾個月的時間內,使用編程工具完成的作品。因為這些作品不僅僅展現出當代學生群體的人文關懷,更高的完成度和設計美學,同樣印象深刻。

「signbridge」

  來自上海應用技術大學的徐天予同學,她的作品「signbridge」旨在解決校園環境中聽障人士與健聽人士之間的溝通障礙。在一次偶然的經歷中,徐同學觀察到聽障學生缺乏直接的手語交流機會,在校園生活中參與度有限,並且在更廣泛的學術社區中常常感到孤立。因此,她開發了這款應用,通過互動課程、個性化學習和實時攝像頭練習等功能,幫助用戶更高效地學習手語。

「signbridge」

  「我的目標是彌合溝通鴻溝,營造一個更包容的環境,讓健聽學生能自然地與聽障學生交流。」徐同學表示,她希望通過這款應用,讓健聽學生能夠更自然地與聽障學生交流。

「smartfridge」

  布里斯託大學的林澤浩同學,則將目光投向了日常生活中的食物管理。他的作品「smartfridge」是一款為獨立居住的用戶設計的智能廚房管理應用,能夠幫助用戶記錄冰箱里的食物、推薦菜譜、生成購物清單等。

  林同學的設計靈感來源於他在大學課程中進行的用戶調研,許多同學都表示在食物管理方面存在諸多困擾。「smartfridge」的出現,無疑為他們提供了一個簡單而智能的解決方案。

「couplets」

  浙江大學的林雨澤同學,他的作品則充滿了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他開發的「couplets」(對聯)應用,旨在讓更多人了解對聯文化,記錄和傳承春節記憶。他在接受採訪時稱,希望通過這款寓教於樂的應用,讓用戶在數字時代也能感受到濃厚的年味。

  匹茲堡大學的徐知珩同學雖然是一名大三的學生,但已經是一位經驗豐富的開發者。他從小學就開始接觸蘋果產品,並在高中時發布了自己的第一款app。本次參賽,徐同學帶來了一款音游,這款應用界面精美,而且遊戲會調用攝像頭,識別用戶的手的位置和手勢,增添更多可玩性。用戶隨著音樂的節拍舞動自己的上半身,用手去觸碰屏幕上閃動的手勢,打出對應的節奏。

  來自四川師範大學附屬中學的徐鈺盛同學,帶來了一款碳足跡記錄追蹤應用。在看到這款應用的第一眼,它完善的ui設計就給我留下了相當深刻的印象。徐同學表示,在ui設計過程中,他遵循了蘋果官方的human interface guidelines(hig),以符合簡介的目標。例如採用apple推薦的san francisco字體提升可讀性;界面布局符合safe area設計,適配不同尺寸的設備;按鈕、導航欄、顏色搭配等均參考了apple官方的最佳實踐,使整個ui設計更加直觀和美觀。

  與往年相比,今年swift學生挑戰賽的作品在技術實現、ui設計以及對社會問題的關注度上,都達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而且值得注意的是,這些app都是學生們使用輕鬆易上手的swift playgrounds完成的,這無疑是對蘋果「人人能編程」理念的最好詮釋,也充分證明了經過多年的深耕細作,這一理念已經在新生代開發者群體中深入人心,並結出了豐碩的成果。

興趣驅動 ai助力

  在談到學習swift開發的經歷時,幾位同學都強調了興趣的重要性。

林澤浩 來自布里斯託大學

  林澤浩同學認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對一件事足夠感興趣,就能持續不斷地投入時間和精力去學習和實踐。

林雨澤 來自浙江大學

  林雨澤同學則分享了自己與swift playgrounds的初識經歷,他認為swift playgrounds的遊戲化教學方式,能有效提升學習動力。

  這些經歷都印證了興趣在編程學習中的核心驅動作用。swift playgrounds等工具的出現,正是迎合了這一理念,它們降低了編程的門檻,讓更多學生能夠輕鬆入門,從而激發學習熱情。

  此外,ai在編程學習和開發中的作用也日益凸顯。在ai時代下,學生開發者們更以一種「先行者」的姿態,積極擁抱ai帶來的變革,快速接觸和掌握各種ai工具,從而顯著提升學習和開發效率。

  在溝通中我們發現,學生開發者們並非一味依賴ai,而是充分認識到了ai的邊界,展現出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多位學生在接受採訪時都表達了類似的觀點:

  「ai開發工具有用,但是有局限性」。

吳天禹 來自南方科技大學

  吳天禹同學表示,開發過程中,遇到難以解決的bug,或是複雜的函數代碼,會讓copilot來幫助,而且xcode 16中內置的ai輔助補全代碼的功能,也節省了很多時間。

  徐天予同學則認為,ai工具確實能夠提升效率,它能解決一些非代碼層面的技術難題。例如在swift playgrounds中報錯時,可以諮詢chatgpt,並根據ai的建議來解決技術難點,從而能夠將精力用於核心功能和用戶體驗設計上。

  ai的出現,無疑為開發者們提供了強大的輔助,實現了技術領域的「平權」。然而,每個開發者的創意和想法仍然是獨一無二的,這正是swift student challenge能夠湧現出如此多新奇應用的重要原因。

  在我看來,相比於單純地學會使用各類工具,更重要的是保持旺盛的創造力,並具備將創意變為現實的能力。我們欣慰地看到,蘋果正在推出包括swift playgrounds在內的更多簡便易上手的開發工具,讓更多人能夠通過編程,探索自己的無限可能。

  人的想像空間是無限的。在ai時代,通過編程「向內求」,不斷拓展自身的能力邊界,將成為一項重要的技能。

寫在最後

  在與學生們的交流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他們對編程的熱情,以及swift這門語言所賦予他們的創造力。每年都在舉辦的swift學生挑戰賽不僅是一個展示才華的舞台,更是一個激發學生潛能、幫助他們找到未來發展方向的重要平台。通過這項活動,學生開發者們能夠提升自己的編程技能,更能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團隊合作精神和創新思維,這同樣能為未來的職業生涯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