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顧,華為是怎麼從「山寨機」變成高端品牌的?

華為手機是如何成為高端品牌的?最開始聽過華為手機是因為中華酷聯的號稱國產四大王牌,當然這些品牌當時都是一些山寨和低端機為主。後面華為成為了高端品牌,想必是屏幕、攝像頭、系統與軟體、外觀與手感、性能、售後中某些方面特別出色,才能有如此成就,望詳細科普。

早期憋屈日子:給人打工,差點放棄做手機

華為最早做手機是給運營商做貼牌機,比如充話費送的那種手機。雖然賣得多,但利潤低得可憐,還總被吐槽質量差。據說當時華為老大任正非氣得說「再也不做手機了」。但到了2010年左右,手機市場變了,華為意識到光靠貼牌沒前途,於是開了個關鍵會議(內部叫「遵義會議」),決定轉型:不做廉價貼牌機了,要搞自己的品牌!

當時余承東(就是現在華為終端的老大)接手手機業務,把產品線分成四個檔位:M系列旗艦、P系列高端、N系列中端、暢享系列低端。然後瘋狂砸錢搞研發,據說投了40多億,就是要從中高端手機開始逆襲。

技術死磕:自研晶元、拍照牛X、設計上檔次

晶元自己造,不怕被卡脖子,以前華為手機用別人的晶元,但2014年發布的Mate7突然用上了自家麒麟晶元,性能不輸國外大牌,還更安全。後來美國制裁不讓用外國晶元,華為乾脆自己搞出了鴻蒙系統,現在已經有7億多設備在用,手機、電視、手錶都能互相聯動。

拍照卷到天花板,2016年的P9手機和徠卡合作搞雙攝像頭,直接讓手機拍照上了個檔次。後來不和徠卡玩了,華為自己搞了個XMAGE影像技術,現在最新的Mate70連望遠鏡級別的長焦都能拍,夜景更是強得離譜。

手機做得像藝術品,高端機不光要性能好,還得好看。比如Mate60 RS用了什麼「玄武鋼化玻璃」,比普通玻璃耐摔10倍,後蓋還是陶瓷的,摸起來高級感十足。設計上堅持對稱美學,一眼就能認出是華為手機。

信號永遠比別人強,華為本來就是搞通信的,手機上更是把信號玩出花。比如Mate60 RS居然能打衛星電話,就算在無人區沒信號也能求救,這技術別的品牌根本追不上。

品牌升級:從「土味」到「高大上」

以前華為手機廣告都走「性價比」路線,後來直接對標蘋果。廣告費從2011年不到1%的營收佔比,漲到2016年的5.5%,請明星、拍電影級廣告,拚命塑造「科技高端」的形象。尤其是被美國制裁後,華為把自己和「中國技術自強」綁定,很多人覺得買華為就是支持國產,品牌忠誠度暴漲。2023年還搞了個超高端子品牌「非凡大師」,手機賣到一萬多,居然搶下了國內萬元機40%的市場,直接把蘋果嚇一跳。

生態布局:手機只是開始

華為現在不光做手機,平板、手錶、電視、汽車全都連成一片。比如用華為手機碰一下就能控制智能家居,車裡也能直接聯動手機導航。這種全家桶體驗,讓用戶買了手機就想買其他華為產品,粘性特別高。

抗住美國制裁:差點死掉,反而更強

2019年被美國制裁後,華為買不到外國晶元,5G手機都做不了。但華為愣是靠兩招翻身:

供應鏈國產化:拉著國內企業一起搞,比如最新的麒麟9100晶元就是純國產。

技術老本沒白攢:把以前在5G通信上的技術移植到手機,比如衛星通信就是通信技術的延伸。

結果2023年Mate60系列帶著麒麟晶元回歸,直接賣爆,被網友稱為「爭氣機」。

總結:華為做高端的秘訣;捨得砸錢搞技術:晶元、系統、拍照全部自己掌控。產品有絕活:信號強、拍照好、設計高級,別人學不來。會講故事:從「中國技術」到「高端奢侈品」,品牌形象拿捏得死死的。生態綁定用戶:買了華為手機,遲早會買平板、手錶、電視...越打壓越強:制裁反而逼出了國產供應鏈,現在完全不怕卡脖子了。華為的經歷說明,做高端不能光靠吹牛,得真金白銀搞研發,還得有死磕到底的勁兒。現在回頭看,當年和它齊名的「中華酷聯」其他三家,早就被甩得沒影了...對此大家是怎麼看的,歡迎關注我「創業者李孟」和我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