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深交所上市大廳來了一群特殊的客人。
他們不是來「敲鐘」上市,而是來開會,一場或許能促成「敲鐘」的會——深圳具身智能產業化發展座談會。
他們還帶來了研發生產的機器人,在現場進行展示。
本次活動由深圳市委金融辦、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創新局主辦,深圳證券交易所協辦。深視新聞記者在現場觀察發現,與會代表的「來頭」很有特點,覆蓋「政產學研資用」六大領域。
「政產學研資用」全覆蓋,正是因為具身智能產業的發展,需要全鏈條各個環節聯動。隨著政策支持、產學研協同、資本湧入、應用落地,其技術成熟度與商業化進程將持續加速。會上的企業代表也值得細細說道:既有樂聚機器人、眾擎機器人、逐際動力等「新貴」,也有騰訊、華為、比亞迪等巨頭。這背後凸顯的是,深圳的創新特點——喬木參天和灌木叢生,如藤蔓一般緊密交織,讓科技創新不再是「龍爭虎鬥」,而是「萬馬奔騰」。記者注意到,座談會上,10位科技企業發言代表和8位投資機構、研究機構、重點大學代表性單位發言代表相對而坐,從具身智能的「政產學研資用」領域,傳達不同訴求,解決當下的需求和痛點。譬如,眾擎、雲深處等新興科技企業,從具身智能產業發展的機遇與挑戰、技術突破等,跟自身發展情況最貼近的方向,反映其痛點。雲深處副總經理杜軻呼籲,開放更多應用場景、加快智能領域人才發展和供給,以滿足產業的持續創新。智平方創始人、首席執行官郭彥東提出,希望深圳能儘快有數據採集、數據製備的公共服務,把企業的成本降低。而老牌製造企業美的,則對具身智能的應用場景著墨更多,從工業機器人、家電機器人化等方面,探討具身智能的潛力。優必選、拓斯達等上市科技公司更關注資本賦能具身智能產業發展,提出其需求。優必選黨委書記、首席財務官、董事會秘書張鉅提出,資本市場對具身智能產業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希望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可以對具身智能高科技企業進一步大力支持。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黨委書記、協理副校長李學金關注應對具身智能的核心挑戰,提出開展企業院所的聯合攻關,推動關鍵硬體的產業國產化。工信部規劃司副司長、國家人工智慧基金籌備組副組長張建華表示,國家人工智慧基金高度重視具身智能,正密切關注其前沿新技術、新產品和產業化、商業化進展,將結合產業發展態勢和市場融資需求,開展投資布局。深創投黨委副書記、總裁劉蘇華建議,資本方要做長期資本、耐心資本、大膽資本,長期持續支持具身智能應用和關鍵技術的創新嘗試,為產業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資金活水。深視新聞記者從座談會了解到,目前深圳市有人形機器人核心企業1000多家,2024年出貨量佔全國比重超過40%。深交所具身智能相關產業鏈上市公司102家,總市值5.5萬億元,呈現出數量多、佔比高、創新力強、成長性高等特點,集群化特徵明顯,已形成「核心零部件——本體製造及系統集成——場景開發應用」全產業鏈布局,擁有一批「龍頭」和「鏈主」企業。深交所介紹,未來將切實做好資本市場服務,為具身智能企業提供上市融資、併購重組、債券產品、科技成果轉化、投融資路演等全鏈條服務。深圳市委金融辦常委副主任時衛干在會上也多次提到,「大家提的意見建議,我們都會認真採納」「深圳有關部門和各個區,都全力以赴給大家做好支持工作」。如今,深圳的政策紅利、全鏈協同、場景開放與資本生態的深度融合,構建出具身智能產業的「超級孵化器」。在深交所上市大廳舉行的座談會,或將讓鐘聲響徹具身智能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