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政府試圖通過加征關稅,使得智能手機等製造業迴流到美國。但分析師並不支持這一觀點,他們把特朗普的計劃形容為「一廂情願」,這將在未來幾十年對科技行業格局產生負面影響。
總部位於加州洛杉磯的投資銀行Wedbush Securities分析師艾夫斯(Dan Ives)在4月8日的報告中表示,如果iPhone在美國製造,蘋果公司就必須複製亞洲地區複雜的製造業生態系統。屆時在美國售賣價格可能會達到約3500美元,而目前約為1000美元。
特朗普政府對全球多國加征「對等關稅」的政策引發資本市場和工商業界的軒然大波,蘋果成為受衝擊的「重災區」。據央視新聞報道,蘋果製作一部手機成本大約580美元。但在美國宣布對華加征的所謂「對等關稅」後,增加的稅額將達到296.86美元。據摩根士丹利預測,這一輪關稅成本給蘋果公司帶來的損失可能高達每年330億美元。
根據「美國元件20%豁免」條款,如果進口產品中有20%以上的美國原材料、零部件或技術,則美國只對產品「非美國」的部分徵稅。3月27日至29日期間,5架滿載iPhone和其他產品的貨機從印度起飛,直抵美國。這是蘋果為規避美國4月5日生效的10%「對等關稅」而進行的緊急行動。
蘋果高度依賴亞洲供應鏈,近年來正試圖多樣化。去年8月,蘋果公司宣布iPhone 16 Pro和16 Pro Max系列將在印度製造,預計將推動印度在全球iPhone產量中的佔比從14%增長至25%。蘋果還考量在巴西擴大iPhone的生產線。
在特朗普第一個任期內,蘋果就將部分手機和耳機生產轉移至印度,將部分耳機、手錶和電腦生產轉移至越南,並在馬來西亞和泰國增設電腦產品生產線。
此次面對成本壓力,蘋果面臨艱難抉擇,也可能通過「砍價」降低零部件採購成本,例如要求台積電、富士康等供應商讓利,但這將加劇供應鏈企業的利潤危機。此外,蘋果還可以與電信運營商合作降低換購補貼、縮減以舊換新折扣,或取消部分贈品來隱性漲價。然而,這些策略都可能引發消費者的不滿,影響品牌形象。
專註蘋果的科技記者馬克・古爾曼此前也發文認為,蘋果不會在這幾年內將iPhone生產轉移到美國本土,主要是因為成本太高。
自特朗普政府宣布實施所謂「對等關稅」以來,蘋果已連續三個交易日遭遇重挫,累計跌幅超過19%,公司市值縮水6380億美元。
針對關稅風險,蘋果早已進行了布局。該公司於2月24日宣布,計劃於特朗普4年總統任期內在美國本土投資超過5000億美元。蘋果及富士康等合作夥伴的一攬子投資計劃遍布全美各地,包括在得州休斯頓開設一家新的先進位造工廠,生產支持Apple Intelligence的伺服器。
蘋果還將把其美國先進位造基金增加一倍,在底特律建立一所學院,培養下一代美國製造商,並增加在美國的研發投資,為尖端領域提供支持。未來4年,蘋果計劃招聘約20000名員工,絕大多數專註於研發、晶元、軟體開發、AI和機器學習。
來源 | 界面新聞2025年4月9日16:04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