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新聞網、北斗融媒訊(記者 田理)3月27日10:00,遼寧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振興新突破 決勝勇爭先」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3場),省科技廳副廳長金莉介紹省科技廳打好打贏決勝之年決勝之戰勇於爭先的重要部署、重點任務和具體舉措,省科技廳高新技術發展處處長西少輝、省科技廳政策法規與體制改革處處長鬍波回答記者提問。
省科技廳副廳長金莉
金莉介紹,去年全省科技創新能力加速提升,綜合排名提高5位,提升幅度居全國第2,R&D經費投入676.4億元,增幅6年來首次高於全國水平,投入強度創10年新高。三年行動決戰決勝之年,實現全面振興新突破,離不開科技創新的支撐引領。今年,省科技廳緊緊圍繞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這一主攻方向,聚焦融合的基礎、關鍵和途徑,構建攻關、轉化、服務3個體系,一體推進策源、壯企、築鏈、強基、突破專項行動,支撐遼寧特色優勢現代化產業體系,服務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省科技廳高新技術發展處處長西少輝
實施「策源」行動,提供高水平科技供給。以創建區域科技創新中心為總抓手,夯實創新底座,在區域創新能力排名上爭先進位。一是提升「兩城一園」位勢能級。會同瀋陽市、大連市、沈撫示範區在構建科研體系、集聚人才團隊、培育新興產業、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等方面制定專項支持舉措,共同開展科技招商等活動。二是打造高能級創新平台。聚焦我省優勢力量,在材料、航空、種業等領域,爭創國家實驗室遼寧基地;圍繞我省產業需求在化工減碳、農業等領域培育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支持遼寧實驗室與企業共建聯合研發平台,全面推行科研經費包干制。規範省級科技創新平台基地,完成全省6個部門,3451個現有平台基地的優化整合工作。三是組織實施產業科技創新攻關。聚焦國家戰略需求,聯合大院大所大企共同爭取承擔新材料、工業母機、集成電路裝備等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在精細化工、「雙碳」、低空經濟、生物科技等方向部署實施科技重大專項。圍繞我省產業發展,發揮省委科技辦統籌及廳市會商聯動機製作用,共同靶向部署一批重大關鍵技術攻關項目。
省科技廳政策法規與體制改革處處長鬍波
實施「壯企」行動,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推動創新要素向企業積聚,不斷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在培育壯大科技型企業群體數量和質量上取得突破。一是梯度培育科技型企業。聯合大院大所大企共建專業孵化器,扶持企業快速成長。深入實施省科技領軍企業培育計劃,採取「一企一策」等方式針對性地配置資源,力爭科技型中小企業突破4.2萬家,高新技術企業突破1.5萬家,新增「雛鷹」、「瞪羚」、「獨角獸」企業500家。二是精準解決企業問題。制定《支持科技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政策舉措》,對企業購買研發設計、檢驗檢測等創新服務給予創新券支持。深入開展「企業科技特派員」行動,選派3000名科技特派員入企解決企業需求,推動3萬台(套)儀器設備開放共享。三是打造企業成長沃土。優先在高新區布局實施「四鏈」融合項目。出台高新區考核評價辦法,推動高新區晉級提質增效。實施「揭榜挂帥」政策試點,高新區內高新技術企業數量佔全省比重達到全國平均水平。
實施「築鏈」行動,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堅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加快推動「四鏈」深度融合。一是完善成果轉化服務體系。建成全省統一科技成果轉化信息化平台,推廣覆蓋全省的「1(總平台)+N(各市)+X(重點單位)」科技成果轉化服務體系。積極推進東北科技大市場建設,打造成果轉化一體化服務平台。全省技術合同成交額達到1700億元,科技成果本地轉化率達到60%。二是暢通科技成果轉化渠道。組織實驗室群與產業集群群主、產業鏈主對接,推動企業與研究機構聯合開展攻關。常態化組織企業需求與科技成果雙向「揭榜挂帥」,對企業「揭榜」成功的重大成果項目給予支持。差異化布局建設一批中試基地、驗證中心,發布公共服務事項清單200項以上。三是強化科技金融賦能。常態化組織社會資本進遼寧活動,推送「創新積分制」企業「白名單」。實施支持科技創新專項擔保計劃,加快形成「股貸債保擔」聯動的金融服務支撐體系。持續組織好創新創業大賽社會資本進遼寧、銀企對接等科技活動。四是助力產業轉型升級,健全完善企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和創新產品供需對接機制,推動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轉型升級。啟動實施人工智慧產業科技創新行動,支持大模型、工業軟體、網路通信等關鍵共性技術研發。
實施「強基」行動,加快教育科技人才一體推進。堅持目標導向和自由探索「兩條腿走路」,持續開展科技教育人才支撐塑造發展新動能專項行動。一是完善基礎研究布局。強化數理化生等基礎學科的原始創新,依託基礎科學中心打造「基礎研究特區」。加強信息、工程、能源等交叉學科領域的基礎研究,建設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遼寧創新中心。有組織開展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重大應用基礎研究,提升國自然區域聯合基金資助效能,集聚人才開展協同攻關。二是加大對優秀青年科技人才支持力度。打造從博士科研啟動基金、青年科學技術A類、青年科學技術B類「興遼英才計劃」到與國家各類人才計劃相貫通的青年人才培養體系。增加博士科研啟動基金項目數量,給予青年人才早期科研支持。三是持續推進科技教育人才支撐塑造發展新動能專項行動。開展「院士懇談會」「雙百鏈接」「百萬學子留遼來遼」等活動,共同打造校企地聯合創新平台。在集成電路、人工智慧等領域,動態調整高校專業、學科設置和人才培養模式,一體推進科技教育人才工作。
實施「突破」行動,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與開放合作。加強創新資源統籌和力量組織,構建支持全面創新的制度體系。一是加強系統謀劃。出台《關於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的意見》及配套文件,構建央地合作、省市聯動、部門協同的創新機制。按照一校一策、一所一策、一企一策原則,研究制定《關於開展科技體制機制改革政策試點示範的實施方案》,選取試點單位,圍繞科技成果轉化、科技人才評價、科技資金使用等方面開展改革政策「揭榜挂帥」。全面推廣職務科技成果賦權國家試點典型經驗做法。推動駐遼中央企業享受遼寧政策。二是完善統籌協調機制。發揮省委科技辦牽頭抓總作用,加強省市聯動、部門協同,統籌部署創新資源、科技項目、創新平台,系統推進工作。三是擴大交流合作。用好浦江論壇、「海創周」等平台,布局省級「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和項目。深化與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及三省一區等區域科技合作,共同開展聯合攻關、聯建平台等系列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