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以「擁抱全球化,we are one」為主題的awe2025高峰論壇在上海舉辦。作為awe展會的重要配套會議,論壇直擊逆全球化浪潮下的產業痛點,匯聚行業先鋒人物,共議全球化新時代的產業重構。會上,海信家電集團董事長高玉玲發表題為《同時代共進,與世界共贏》演講,分享海信集團的國際化之路與發展成果。
作為中國最早走出去的企業之一,1994年,海信以南非市場作為起點,正式揚帆出海。隨著在海外市場逐步深入,海信將「大頭在海外」定為國際化戰略,不斷升級企業願景與核心價值觀。2024年,海信於企業成立55周年之際,正式提出「建設世界一流企業、成就世界一流品牌」的全新目標。
國際化是一場「馬拉松」,海信堅持跑了三十一年,始終如一。體育是人類的共同語言,它讓品牌跨越邊界,與用戶產生情感共鳴。2016年以來,三屆歐洲杯、兩屆世界盃,成為海信全球化發展的加速器,也讓海信成為與世界頂級體育賽事關聯時間最長、參與程度最深的中國企業。2025年,海信將以fifa世俱杯首個全球官方合作夥伴的身份,第三次攜手國際足聯,為全球用戶帶來更具觀賞性的足球盛宴。通過體育營銷,海信明確了「造船出海」的航向,為品牌帶來了全球影響力的「流量密碼」,加速品牌的全球化進程。
除了體育營銷,在國際化征程中,跨國併購讓海信快速切入全球市場,不斷發展壯大。海信堅持「尊重當地文化+移植海信管理」的模式,逐步實現從「中國管理世界」向「世界管理世界」的轉變。通過文化、技術、渠道和供應鏈的融合發展,為海信在世界各地站穩腳跟打下了堅實基礎。海信與三電聯合研發的新能源汽車熱管理技術,將三電公司從一個汽車零部件供應商轉變為汽車綜合熱管理系統供應商;東芝電視和gorenje分別在被海信收購15個月和18個月後就實現扭虧為盈。
目前,海信在全球擁有30個研發中心、36個工業園區和生產基地,設有64個海外公司和辦事處,初步形成了覆蓋歐洲、美洲、東盟、中東非、亞太和中國區的全球「5+1」區域中心布局。受益於國際化戰略,海信在海外市場取得了亮眼成果。2024年,海信持續穩健增長,全年營收達到2143億元,海外收入996億元,占集團整體營收46.5%,同比增長16.1%,其中自主品牌佔比躍升至85.6%。
ai時代的到來,為行業帶來了無限想像空間。海信於2024年自研推出了星海大模型,賦能智慧生活、智慧能源、汽車電子等多個產業集群和業務板塊。今年,接入deepseek後,星海大模型能力得到進一步升級,實現了更多場景落地。從家庭到社區到城市,ai為海信國際化帶來了新引擎,海信將以ai創新滿足用戶需求,用場景革命優化產業結構,把海信產品打造成為智慧生活入口,讓全球用戶感受智慧生活新體驗。
時代向前,全球化趨勢不可逆轉。海信足跡已經遍及全球160多個國家和地區,用三十一年時間印證,只有以開放姿態擁抱全球化,以技術創新引領產業變革,才能在世界舞台上書寫中國企業的精彩篇章。如今,海信向著「建設世界一流企業、成就世界一流品牌」這一全新目標闊步前行,同時代共進,與世界共贏。(永文)
來源:光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