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美企要求中國供應商降價,或者把生產線搬到國外

沃爾瑪剛剛被約談,又有更多的美國企業涌了上來,逼迫中國供應商降低價格,否則就把生產線搬出中國。此舉可謂是倒反天罡,特朗普政府加的關稅,憑什麼要中國供應商買單?

根據多家美媒報道稱,在繼沃爾瑪之後,美國零售商好市多,也傳出也要求中國供應商降低貨品價格,以應對美國總統特朗普,對中國商品加征20%關稅的效應。

另外還有美國第二大零售商、主營家居建材用品的家得寶,最近也對中國供應商提出了類似的要求,對方甚至更加離譜,要求中國供應商必須降價,否則就把生產線移出中國。

在此之前,美國沃爾瑪已經因為類似的舉動,部分供應商被要求在每輪關稅調整中承擔10%的價格降幅,這一要求遭到眾多中國供應商的抵制,雙方談判陷入僵局。

沃爾瑪的這種行為,顯然是企圖將美國對華加征關稅的負擔,轉嫁給中國企業和中國消費者,因此被中國商務部約談。這種行為不僅損害了中方的利益,更加會造成供應鏈的風險,擾亂正常的市場交易秩序。

其他美企的最新舉動,比沃爾瑪更加過分,也映射出在特朗普政府對華加征關稅背景下,對我國製造業帶來的新的風險。如前文所說,美企要求中國供應商將產業鏈遷到境外,如果企業本身有這個打算那還好說,可以轉移到東南亞地區,降低成本提高競爭力。

但是如果中國企業方面近期沒有海外布局的打算,為了滿足美企的胃口,強行將產業鏈遷到境外,不僅對該企業帶來生存風險,更加給我國製造業升級帶來了一定的隱患。

我們需要注意的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美國企業對中國供應商施壓,已經是普遍現象,各行各業的美國企業,都已經或即將採取類似措施,我們對此應該提前採取措施。

首先應當採取強硬的行政手段,維護我國企業的合法權益,由政府部門牽頭與美企開展磋商,在不損害我方利益的前提下,保證供應鏈的穩定。

其次在外交上我們需要與美方開展交涉,即便特朗普政府一定不會讓步,但是前因後果和是非對錯,我們必須講清楚。

第三在世界貿易組織和國際輿論上,我們也必須採取手段及時跟上,該起訴的起訴,該反制的反制。同時拉攏那些遭到同樣情況的國家,一起在國際上發聲,給美國製造國際輿論和道德壓力。

這場由特朗普政府掀起的關稅風暴,正引發全球供應鏈的連鎖震蕩。上一次全球關稅風波,無論是美國還是中國,或者是別的國家都損失慘重。

但是妥協和忍讓不是我們的風格,換來的只是敵人更多的炮彈。特朗普把關稅當做談判的籌碼,想讓我們買更多的美國產品,這種手段對歐洲或許有用,但是我們絕不吃這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