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曝光竊取個人信息黑洞!快收下這份保護指南

 
 
 

3月15日,總台3·15晚會曝光了信息黑洞瘋狂竊取個人隱私,知情人士稱,竊取個人信息的獲客公司稱每日處理100億條數據。近年來,互聯網上出現了很多「精準獲客」的廣告,聲稱通過這種「大數據獲客軟體」,商家可以精準獲取海量目標人群的消費習慣、手機號碼等信息。

3·15晚會丨看個文章隱私就被竊取了?揭開可怕的信息「黑洞」

面對個人信息超範圍收集和泄露問題,個人該如何避免信息泄露?發生信息泄露又該如何處理呢?一起來看↓↓↓

 
 

如何避免信息泄露?

7項措施要做到

 
1
加強賬戶安全

使用強密碼:密碼應包含大小寫字母、數字和特殊符號。

避免重複使用密碼:為不同賬戶設置不同的密碼

2
謹慎分享個人信息

減少社交媒體的公開信息:避免在社交平台上公開敏感信息(如身份證號、住址、電話等)。

警惕陌生請求:不輕易向陌生人或不可信的網站提供個人信息。

限制應用許可權:在安裝應用時,仔細檢查並限制其訪問敏感信息的許可權。

關閉不必要的定位服務:避免應用實時追蹤你的位置。

3
注意網路安全

使用安全的網路連接:慎用公共場所免費wi-fi

警惕釣魚攻擊:不註冊來源不明的網站,不掃來歷不明的二維碼,不點擊可疑鏈接或下載不明附件,尤其是來自陌生郵件或簡訊的內容。

安裝隱私保護插件:如廣告攔截器、追蹤阻止工具。

4
保護設備安全、謹慎使用雲服務

定期更新系統和軟體:及時修復已知漏洞。

啟用設備鎖屏:設置密碼、指紋或面部識別,防止設備被他人訪問。

選擇可信的雲服務提供商:確保其有嚴格的安全措施。

定期檢查共享許可權:確保文件僅對授權人員可見。

5
定期清理數字足跡、監控賬戶活動

定期檢查銀行賬戶和信用報告:發現異常及時處理。

啟用賬戶活動通知:及時了解賬戶變動,如登錄、交易等。

刪除不用的賬戶:減少信息泄露的風險,淘汰的電子產品信息銷毀要徹底

清理瀏覽器緩存和歷史記錄:避免敏感信息被他人獲取。

6
提高安全意識

學習網路安全知識:了解詐騙手段和信息泄露途徑。

不輕信陌生電話、簡訊或郵件:尤其是涉及金錢或個人信息的請求。

 
 

發生信息泄露如何處理?

舉報方式要知道

 

如若發生信息泄露,需要迅速採取行動以減少損失和風險。

1
 確認泄露範圍

確定泄露的信息類型:如姓名、身份證號、銀行卡號、密碼等。

查明泄露的渠道:是通過網站、應用、郵件還是其他途徑泄露的。

檢查銀行賬戶和信用卡賬單:查看是否有異常交易

2
立即更改密碼、通知相關機構

修改泄露賬戶的密碼:使用強密碼,並確保與其他賬戶的密碼不同。

銀行和支付平台:如果涉及銀行卡或支付平台,立即聯繫凍結賬戶

啟用賬戶活動通知:及時接收賬戶變動提醒。

3
向相關部門舉報

方式一:app治理專項工作組官方網址舉報 http://www.pipchina.cn/h5/

方式二:通過微信搜索app個人信息舉報公眾號或掃描二維碼關注app個人信息舉報公眾號點「我要舉報」

方式三:發送郵件到官方郵箱pipo@cybersac.cn

4
關注後續進展

定期檢查信用報告:確保沒有未經授權的貸款或信用卡申請。

法律維權:如果泄露導致重大損失,可以考慮通過法律途徑維權

保留證據:如截圖、郵件、簡訊等,以備後續使用。

©2025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版權所有。未經許可,請勿轉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