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機器人爆火背後,尋找中國供應鏈的「隱形冠軍」

2025年開年,宇樹科技創始人王興興出席民營企業座談會並進行了代表發言。這一信息,給火熱的人形機器人創業潮再加了一把柴,也為國內機器人產業的發展增加了十足的信心。

據高工機器人產業研究的統計數據,2024年前10個月國內人形機器人行業至少已有55起融資。加上11月的融資,年內行業的融資事件已超60起。

該機構還預測,未來中國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到2035年,to b場景銷量將達75.5萬台,市場規模約755億元;to c場景銷量將達125.6萬台,市場規模約628億元。

宇樹科技創始人王興興曾對鈦媒體app表示,人形機器人行業爆發的本質原因是,ai大模型的出現。以前一到兩年才能讓人形機器人學會走路,現在利用ai演算法訓練一個月就可以實現。王興興認為,2025年年底前,更加通用化的人形機器人會出現,屆時整個產業的發展速度將會越來越快。

而隨著人形機器人產業的持續發展,相關供應鏈的重要性也在凸顯。那麼,在這場涉及到最前沿的技術變革中,國產供應鏈又會湧現出哪些新的明星企業呢?

人形機器人的通用之戰:大腦、小腦與本體

要回答上述問題,首先得弄清楚人形機器人的核心零部件有哪些。

主流的觀點認為,人形機器人想要實現更大程度的通用化,需要在大腦、小腦和本體上同時取得突破。

而所謂大腦,指的是機器人的理解能力,也就是機器人對於人類指令的理解以及環境感知。小腦,則是機器人的精細化運動控制能力;本體,則是構成人形機器人原型的各類零部件,比如關節、四肢、頭等。

更具體點來說,ai軟體相關廠商以構建機器人本體與周圍環境感知互動的具身智能為出發點,通過提供ai算力、ai大模型及演算法軟體驅動人形機器人的視覺分析、語義理解、任務分解、動作規劃等功能。

核心零部件廠商提供各類視覺、位置、慣性、力控感測器,以及電機、減速器、絲杠、編碼器、驅動器、電池、通訊等硬體設備以組建人形機器人所需的感知、控制、動力及運動模塊。

機器人本體廠商負責通過設計、製造以及測試環節,最終將各類零部件硬體及軟體有機整合形成完整的人形機器人產品。

「人形機器人的硬體技術產品主要圍繞感測器、執行器和驅動器、能源管理及新型材料等開展工作。」

idc中國研究經理李君蘭對鈦媒體app表示,目前,儘管已有多種感測器被應用於人形機器人,但在精度、響應速度和集成度方面仍有提升空間。同時,人形機器人的能量消耗較大,高能效的能源動力管理和儲能技術也是一個重要挑戰。

供應鏈「南北之爭」

「單從硬體供應鏈來看,長三角以及深圳地區的產業鏈是目前最全面的區域。」

配天機器人cto郭濤曾對鈦媒體app表示,從工業機器人基本結構件的生產製造,到加工鑄造,再到電纜連接器,在這裡都能找到成熟的供應鏈支持。相對於工業機器人,人形機器人的零部件更為複雜,很多都需要定製化。這個時候,供應商能不能快速響應廠商需求,就成為了產品研發能否成功的關鍵。

「比如電纜如何走線,平時可能是個小問題。但當真正要商品化、工程化的時候,你會發現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郭濤稱,所以在具身智能研發早期,供應鏈的聚集效應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優勢。

同時,根據企查查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機器人相關企業主要集中在深圳、廣州、上海和蘇州,這四個城市分別擁有4.94萬、4.41萬、3.61萬和3.52萬家相關企業。這些聚集的機器人企業,為人形機器人的零部件供給打下了基礎。

以深圳為例,以深圳為核心的中國粵港澳大灣區在具身智能供應鏈中佔據了55%以上的份額。若將粵港澳大灣區視為一個獨立個體,其佔比將達到24%,與歐洲相當,並超過日本。這充分表明,深圳對中國在全球具身智能競爭中保持優勢地位起到了關鍵作用。

在更大範圍內靈活且完整的硬體供應鏈生態里,關鍵模組/減速器/空心杯電機/制動器領域,有著綠的諧波、昊志機電、同川科技、葦熠科技、大族激光等代表企業;滾珠/滾柱絲杠領域,則有著南京工藝、斯克斯、全傳科技、thk/豐泰順、pmi/三雅科技/聚頂等企業資源;機器人執行機構/氣動夾具領域,則分布著因時機器人、增廣智能、兆威機電、鈞舵機器人等公司。

「此外,新能源汽車在最近十幾年突飛猛進的發展,也為人形機器人的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

聯想創投合伙人王光熙則對鈦媒體app表示,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讓中國在電機、電控、電池的產業集中度非常高。同時,汽車行業的激烈競爭,也讓零部小型化、安全性和能量密度快速提升,這些零部件很大比例可以在人形機器人本體上復用。

而長三角地區,一直以來都是我國汽車工業的重鎮,其在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的布局尤為突出。根據產業象限的統計,長三角地區(上海、江蘇、浙江、安徽)已經形成了包括整車製造、動力電池、電機、電控等核心零部件在內的完整產業鏈。2023年全年,長三角地區的新能源汽車產量341.78萬輛,佔全國總產量的36.2%。

如果說,硬體供應鏈成熟是南方的優勢,那麼豐富的軟體解決方案則是北方的長處,尤其是在大模型領域。

據鈦媒體app不完全統計,截至3月底,北京發布的大模型產品已超過115個,在全國排名第一。代表產品包括百度文心、抖音雲雀、京東言犀、智譜ai chatglm、中科聞歌雅意、北京大學chatlaw、第四範式的「式說」等,覆蓋內容生成、智能問答、it支持、數據分析、智能識別等多個場景應用。

融資層面,據it桔子統計,2023年,總部位於北京的ai初創公司融資事件達156筆,佔全國ai領域融資的29.4%,約等於3個杭州、7個廣州、13個成都。

「在大模型未出現之前,機器人的操作控制主要是靠固定程序來實現。胳膊太多高、往前進多少米,全都是規則,相當於是用無數行代碼解決無數個問題。如果想讓機器人像人類一樣進入到實際生活,理解人類意圖,這種路線顯然是走不通的,會產生無窮無盡的問題。」

銀河通用人形機器人產品負責人朱輝對鈦媒體app表示,而現在的大模型,讓人類看到了機器人智能進化的可行性路徑——只要給大模型足夠多的數據,不斷調整模型參數,這個模型最終表現出的性能就會提升。「這給了業界科學家清晰的方向和極大信心,而在此之前大家都是普遍悲觀的。」

綜合來看,人形機器人供應鏈的「南北之爭」更像是軟硬供應鏈的互補,南北協同的國產供應鏈優勢將讓人形機器人產業具備了得天獨厚的中國優勢。

尋找中國供應鏈的「隱形冠軍」

當下,站在人形機器人的潮頭,作為前沿科技長期的觀察者和記錄者,鈦媒體現發起《尋找中國供應鏈「隱形冠軍」之人形機器人篇》系列專題報道,以及《人形機器人創新產業鏈榜單》徵集活動。

《尋找中國供應鏈「隱形冠軍」之人形機器人篇》系列專題報道,將圍繞人形機器人上下游供應鏈,對話企業掌門人或技術負責人,還原人形機器人變革中上游供應鏈的創新突破、核心零部件的研發製造以及發展中的機遇與挑戰。

《人形機器人創新產業鏈榜單》徵集活動,則聚焦人形機器人產業鏈的各個關鍵環節,包括ai大模型及演算法,和電機、減速器、絲杠、編碼器、驅動器、電池、通訊等硬體設備,以及整機生產組裝製造廠商,全面評估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創新能力和市場表現。

通過這一榜單,我們希望能夠推動人形機器人產業的持續發展和技術創新,同時也為投資者和市場參與者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信息。

本次榜單,共設立以下7個獎項類別,並將於3月26日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寶安)舉行的2025ites深圳國際工業製造技術及設備展覽會(簡稱:ites深圳工業展)及工創聯企業家交流會現場,公布最終獲獎名單。

人形機器人最具應用潛力獎

此獎項旨在表彰那些在實際應用場景中展現出巨大潛力的人形機器人產品或技術。獲獎者將是在特定領域或多個領域中,能夠顯著提升工作效率、改善生活質量或解決關鍵問題的機器人解決方案。

人形機器人最強大腦

此獎項專註於人形機器人的智能控制系統,包括人工智慧、機器學習、數據處理和決策演算法等。獲獎者將在智能控制領域展現出卓越的技術實力和創新能力。

人形機器人本體最佳設計獎

此獎項旨在表彰在人形機器人本體設計方面表現出色的項目或團隊。獲獎者將在機器人的結構設計、材料選擇、外觀美學和人體工程學等方面展現出卓越的設計能力。

人形機器人傑出控制器先鋒獎

此獎項專註於人形機器人的控制系統,特別是那些在運動控制、協調性和響應速度方面表現出色的技術。獲獎者將在控制器的設計和實現方面展現出卓越的技術實力。

人形機器人最佳電機創新獎

此獎項旨在表彰在人形機器人電機技術方面取得的突破和創新。獲獎者將在電機設計、能效、功率密度和可靠性等方面展現出卓越的技術實力。

人形機器人頂尖感測器成就獎

此獎項專註於人形機器人的感測器技術,特別是那些在感知環境、識別物體、測量距離和姿態控制方面表現出色的感測器。獲獎者將在感測器的設計、實現和應用方面展現出卓越的技術實力。

人形機器人硬核製造先鋒獎

此獎項重點關注人形機器人供應鏈及其關鍵製造環節,涵蓋精密零部件製造(如通用零部件、非標結構件等)、通用製造裝備(如金屬切削機床、金屬成形機床等)等領域。參評企業不僅在人形機器人核心零部件的研發與生產上具有突出貢獻,還在提升製造效率、降低成本、優化供應鏈協同等方面展現了卓越的創新能力和行業影響力。該獎項是對企業在人形機器人產業鏈中技術實力與行業貢獻的高度認可。

2月27日——3月19日正式開啟徵集自薦項目全國篩選

自薦徵集鏈接地址

3月20日——3月25日進行專業評審委員會評選

3月26日公布獲獎榜單

關於「中國供應鏈「隱形冠軍」」系列專題及圖譜

目前,我國眾多產業正處於關鍵轉型期,面臨著關鍵技術自主可控、軟硬體生態完善、智能化改造成本優化等結構性難題。在這一過程中,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創新能力成為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因素。其中,大量紮根細分領域、掌握核心技術工藝且具備全球競爭力的 「隱形冠軍」 企業,發揮著重塑產業價值鏈的關鍵作用。他們不僅築牢了自主可控的產業根基,還藉助柔性生產、數字孿生等創新模式,推動傳統供應鏈朝著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方向升級。作為對「科技驅動型產業」的長期觀察者和記錄者,鈦媒體將陸續發布「中國供應鏈隱形冠軍」系列專題及圖譜,探尋並描繪出中國智造供應鏈2.0時代的關鍵支撐體系

本期「人形機器人創新產業鏈榜單」和《尋找中國供應鏈 「隱形冠軍」 之人形機器人篇》系列專題報道,乃是「中國供應鏈「隱形冠軍」」系列策劃的首個重磅成果,這一系列研究聚焦人形機器人領域,將深入挖掘了產業鏈中的隱形冠軍企業,為產業從業者、投資者和市場參與者提供產獨家產業價值參考信息

後續,鈦媒體將陸續推出「中國供應鏈「隱形冠軍」」系列將系統性地挖掘更多新興智造領域的隱形冠軍圖譜例,如新能源汽車、高端醫療器械……眾多戰略性新興產業,解碼這些領域的技術突圍路徑與供應鏈創新範式,為行業轉型升級提供方法論支撐,和價值評估依據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