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假期過後,我們先來看看海外市場最近都有哪些新車亮相吧。雖然根據歐洲汽車製造商協會(ACEA)最近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歐洲只有1.8%的汽車是電動汽車,即使將插混車型計算在內,其電動化汽車也僅佔3.9%,傳統燃油車依然佔據主導地位。
但顯然,從最近亮相新車的來看,電動化依然是各大品牌在新車投放上的重點,既有改款BMW iX在「科幻感」上更進一步、也有首款高性能純電V系列的凱迪拉克LYRIQ-V,更有雷諾在追求能效紀錄的「蝙蝠車」,而BMW M3 CS Touring的登場,誰又能拒絕一輛帶有M樂趣的旅行車呢?
BMWM3 CS Touring
當旅行與性能相遇,總是能激發出人們的更多好奇,尤其是對於德國品牌來說,無論是賓士、寶馬還是奧迪,每次一有高性能旅行車登場,便會成為新聞的主角。
這次,寶馬這次玩了個狠活,更「瘋狂」的M3 CS Touring正式亮相,詮釋出了「地表最速買菜車」的最高性能。有趣的是,CS原本是「Coupe Sport」縮寫,現在更多是代表「Competition Sport」。
有關M3 CS Touring,我們自然是要從它的性能參數說起,新車依舊是我們熟悉的「配方」,旅行車的「外殼」之下更有一顆躁動的心臟,這台直六3.0T雙渦輪發動機被壓榨出543馬力,最大扭矩還是650牛·米,但寶馬給配了祖傳的漂移模式,關掉四驅就能當後驅車玩甩尾,並透過曲軸箱強化、鍛造輕型曲軸和底盤調校後進一步提高了性能。
重點的是,它的零百加速只要3.5秒!比普通版M3旅行版快了0.1秒,最高車速也已經達到了300公里/小時。得益於全方位的「減重」操作,M3 CS Touring通過大量採用碳纖維材質減輕了15公斤車重,不過說實話,其1.85噸的車重對性能車來說還是有點「微胖」。
當然,M3 CS Touring在外觀設計上給人的第一印象還是足夠「兇悍」,雙腎格柵與黃色點綴的日行燈使其看上去更具攻擊性,還提供有包括英國賽車綠、拉古納塞卡藍、黑色以及白色在內的四種車身顏色,並採用亮黑色車頂和後擾流板,但與M5 Touring一樣,新車並沒有碳纖維車頂的可選項,並且也沒有標配碳陶瓷剎車,這對於「CS」版本來說無疑是一種遺憾。
M3 CS Touring的內飾也貫徹了「減重」的要求,標配帶有電動調節和加熱的碳纖維外殼桶形座椅,頭枕上也有「CS」徽標,而在換擋撥片、中控飾板部分也採用了碳纖維進行處理。當然,在12點鐘帶有紅色標記的平底方向盤同樣帶有M選擇按鈕,也為駕駛艙帶來了真正的賽車風格,再加上中控台上的紅色「CS」徽標、而M安全帶和帶有車型字樣的門檻飾板以及可直接訪問發動機、底盤、轉向、制動器和M xDrive設置繁榮M特定設置按鈕,則強調其高性能的身份。
作為資深瓦罐迷的你,除了AMG C 63 S旅行版和奧迪RS4 Avant之外,又將迎來M3 CS Touring的新選擇,既要狂暴性能,又要兼顧柴米油鹽的生活,也就它能夠更好兼顧了。
BMWiX
除了M3 CS Touring,BMWiX也迎來了小改款,只不過相比現款車型的變化並不算不大,僅僅停留在了外觀細節、內飾新增了M Sport套件、M多功能座椅並加入了新的細分車型。外觀上,BMWiX依舊呈現出了「超前」的整體風格,前保險杠和格柵採用新的設計,視覺效果更具立體感,日間行車燈也採用了垂直燈組設計,再加上更纖細的自適應LED大燈組,形成了新的視覺中心。
寶馬的設計師則通過更犀利的尾部擴散器設計強調了它的運動氛圍,同時該設計算是M70的標準配置,並作為其他內飾的選裝件提供M Sport套件,則是首次為iX提供,並增加了獨特的進氣口、M合金輪圈和其他細節;而同為iX M70標配的M Sport Professional套件則採用M Shadowline大燈、獨特的雙腎格柵、黑色後視鏡和22英寸M合金輪圈。
內飾設計上,iX在xDrive45和xDrive60的M運動套件車型上,首次配備了新的M多功能座椅,並可選通風功能,同時也是iX M70的標準配置。該套件還增加了皮革方向盤、M踏板、高光黑色中控台飾件和雙色儀錶板等。
動力系統上,新車採用了第五代BMW eDrive 技術,重新調整其電力驅動系統來增加可用功率,增加了入門的iXxDrive45車型、iX xDrive60以及取代了M60的iX M70 xDrive車型。其中,xDrive45車型的輸出功率增加了82馬力,達到408馬力,其零百加速也快了1.0秒;xDrive60車型的輸出功率輸出增加了21馬力,達到544馬力,其零百加速僅需4.6秒;而M70 xDrive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能提供特別迷人的性能表現,運動模式下可提供高達659馬力的功率,最大扭矩為1100牛·米,零百加速時間僅需3.8秒,最高車速也達到了250公里/小時。
而得益於優化效率的新電池管理系統和高密度高壓電池,高度集成的驅動單元為iX帶來更出色續航表現,三款車型的WLTP續航里程分別為490~602公里、563~701公里、521~600公里。
凱迪拉克LYRIQ-V
凱迪拉克有史以來最快的車?沒錯,它就是即將在今年上市的凱迪拉克LYRIQ-V。從去年10月首次亮相後,有關其未公布動力系統的性能參數就吊足了人們胃口。作為品牌第一款純電動V系列車型,現在其僅需3.3秒完成0~96公里/小時的加速時間,則證明了LYRIQ-V在電動時代的高性能表現,甚至相較CT5-V Blackwing還要快了0.1秒。對於凱迪拉克而言,LYRIQ-V的登場則將延續V系列有關追求「速度」的故事,以獨特的方式詮釋出了凱迪拉克更具性能的代表,只不過相比曾經的轟鳴、暴躁,現在則顯得安靜了很多。
動力方面,LYRIQ-V採用雙電機四輪驅動,可實現615馬力和880牛·米的性能參數,帶來激動人心的動力和加速。而這一切都將通過最強的Velocity Max實現,通過這一功能可將車輛的全部性能釋放。而憑藉其剛性車身結構和較低的重心,LYRIQ-V也通過懸掛的優化提升了動態表現的基準,充滿活力的同時則更具舒適性表現。
當然了,特有的V模式還將滿足更進一步的性能調校,支持駕駛員保存以性能為中心的設置,包括競技模式和獨特的聲音體驗,並可通過方向盤上的「V」按鈕直接訪問。續航方面,LYRIQ-V將搭載容量為102千瓦時的電池組,續航里程可達285英里(約合458公里)。
外觀設計上,作為一款V系列車型自然少不了很多獨特元素,與其他V系列車型一樣,LYRIQ-V 可通過其獨特的黑色套件、更激進的前保險杠、帶有V標識的紅色制動卡鉗以及碳纖維裝飾來強調其設計風格,再加上LYRIQ車型本身就極具個性,使得LYRIQ-V更具運動風範。同時,凱迪拉克也通過獨特的多層次聲音體驗,彌補純電動車型所缺乏的高性能「咆哮」聲。
相比之下,LYRIQ-V的內飾設計則通過帶有V標識的方向盤、鮮明的V模式按鈕、鋁製撥片以及諸多V形圖案細節予以區別開來。同時,33英寸中控屏、帶杜比全景聲的23揚聲器AKG Studio音響系統、全景玻璃天幕、AR-HUD抬頭顯示帶來更豐富的信息娛樂體驗。對於一款起售價為79990美元的高性能電動SUV來說,能否吸引以往V系列愛好者的關注,才是它能夠成功的關鍵。
雷諾Filante Record 2025
這絕對是雷諾工程師們又一次的「瘋狂」之舉,法國人的天馬行空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依舊保留著特有的堅持。從它的命名上來看,對應了兩款在雷諾歷史上重要的兩款車型,「Filante」來源於1956年的Etoile Filante單座車型,其受航空啟發旨在創造新的速度紀錄;「Record」則指的是一款40 CV車型,其在1925年創下了一系列速度和長距離紀錄,巧合地是Filante Record 2025則剛好紀念其1925年所創紀錄的百年紀念。
作為雷諾最新推出的流線型單座車,它的出現更多是作為移動實驗室用於測試新技術、材料和創新,專為突出效率而開發,並將作為新技術的「移動實驗室」去挑戰Vision EQXX概念車新的能效紀錄。它配備配備了一塊87千瓦時的電池組,與雷諾Scenic E-Tech Electric相同容量大小。
雷諾Filante Record 2025看上去更像是一輛「蝙蝠車」,其圓形大燈靈感來自40 CV車型,車輪罩的設計則是向1934年的Nervasport des Records致敬,而經典的拱形車身則來自於Etoile Filante,雖然它的車長達到了5.12米,但車重僅有1000千克,而電池組則佔據了600千克之多。
這麼一算,這款概念車在不計算電池的情況下的重量僅為400千克,這主要得益於雷諾所採用的一種獨特的鋁、碳和鋼合金的組合來製造車架,還使用了一種專為3D列印設計的高強度鋁合金。據雷諾稱,輪胎對電動汽車續航的影響高達20%。因此,它使用了19英寸的定製米其林輪胎,通過材料和結構方面的優化,以減少能量消耗並更好地平整接觸面。
雷諾Filante Record 2025設計的主要靈感來自航空界,駕駛艙帶有保護性的空氣動力學穹頂,令人聯想到戰鬥機,而前後輪罩同樣在車輛的空氣動力學性能中發揮重要作用。傳統機械系統被電子轉向和制動系統取代,提升駕駛體驗的同時減少機械組件數量,線控轉向技術推進了一大步,並駕駛艙的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