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小米SU7發布會上,雷軍驕傲宣布「2.78秒破百」時,台下女觀眾齊刷刷提問:「這車防晒嗎?」雷軍當場懵圈,連夜讓團隊把「前風擋三層鍍銀防晒」寫進PPT。
在造車的大路上,賈躍亭跑了,花了比小米還多的錢,並沒有成功。恆大許家印敗了,恆馳汽車那麼大的水花,終究成為曇花一現。董明珠撤了,造車只是成為了曾經歲月中的夢想。蘋果十年的造車夢,也終究放棄了。
我們看看這些企業家,要麼營銷玩不來,要麼產品抓不住人心,要麼資本跟不上,要麼做不到順勢而為,要麼缺乏韌勁.....
雷軍具備「順勢而為」的思想,具有良好的產品思維,又是一個營銷大師,這樣的雷軍,造車成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網上這個段子,直觀地反映了一個趨勢:
直男眼中的「性能猛獸」,到了姐姐們這兒直接變成「移動防晒霜」。
但某種程度上,正是這個反差,讓小米市值迎來了狂飆:
僅10個月時間,就漲至1萬億,漲了170%。
如果放到全球汽車企業的市值排名中,小米已經穩居全球前三,超過了比亞迪,僅次於特斯拉、豐田。
要知道,小米官宣造車才3年多,汽車真正開賣才不到1年。看到這個戰績,無論是新勢力還是舊勢力估計都要沉默了。
這不禁令人好奇:市值衝上萬億背後,雷軍到底做對了什麼?
1
從「參數戰神」到「細節暖男」
小米的跨界神話,本質上是一場精準的"用戶畫像革命"。
當SU7車內智能化妝鏡能根據光線自動補光,座椅加熱可同步調節香氛濃度,小米早已不是那個只會做性價比手機的品牌。
通過生態鏈布局,小米將女性用戶從美妝鏡、吹風機到智能汽車的需求串聯,打造"出門前化妝-途中補妝-約會後補香"的全場景服務鏈。這種"直男開竅式創新",讓汽車從冰冷的機械變成溫暖的"移動閨房"。
我們來看看小米汽車的幾重特點。
其一,顏值即正義。以前小米手機主打「性價比黑科技」,設計像塊板磚;現在SU7車身線條圓潤,霞光紫成爆款,女車主直言:「這車長得像保時捷,價格卻像優衣庫聯名款!」
其二,防晒收納成「隱形財富密碼」。小米SU7天幕防晒技術被女車主封神,網友調侃:「以前買車看百公里加速,現在看紫外線阻隔率。」車內收納空間能塞下高跟鞋+包包+化妝箱,據說雷軍甚至調研過「女生隨身帶幾支口紅」,結果工程師被迫研究「口紅防滾落卡槽」。
其三,自動泊車成「社交貨幣」。女車主們瘋狂安利:「停車難?不存在的!這車能自己停進比螺螄粉店還窄的車位。」
技術上的變化之外,還有小米營銷策略的轉變。
從雷軍的人設看,他從「碼農教主」變成了「婦女之友」。以前雷軍演講滿屏跑分數據,現在恨不得變成「姐姐們的需求就是聖旨」。
從營銷話術看,有「去直男化」的趨勢。小米SU7發布會PPT刪光了「地表最強」「吊打友商」這些字眼,卻加上了「防晒指數SPF1000+」。投資人吐槽:「你們這是造車還是造化妝台?」有人直言:
女車主買一輛車,等於全家換小米生態鏈,這賬算不明白?
從小米汽車我們可以看到,小米這個曾經的「直男快樂屋」,已經變成了「姐姐梳妝台」!
2
數據背後的「粉色生產力」
小米為什麼要做這種轉變?
數據給出了答案。2024年11月,小米發布的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小米當季營收達到925.1億元,同比增長30.5%,經調整利潤為63億元,同比增長4.4%,收入再創單季歷史新高。
財報發布前,雷軍還在微博提前公布了小米SU7交付量超10萬台的喜訊,並將全年交付目標進一步升高至13萬台。
這份底氣背後,離不開女車主的助力。
此前的年度演講中,雷軍曾提到,小米SU7的女性車主佔比超過了40%,實際使用的女車主可能已接近50%。巧的是,財報發布當天,雷軍曬出了SU7的第10萬台車主,她正是一位女粉。
同樣,去年11月,雷軍發布了一則小米SU7 Ultra的「喜報」稱,在「小定」中,已經有10%的女性用戶預訂:
這樣霸氣的車被譽為大女主座駕。
這樣的言論,還一度遭到小米男粉的怨言。但他們怨氣再大,也無法扭轉小米的選擇,誰讓女性消費力強呢。
《2023中國汽車消費趨勢調查報告》顯示,女性用戶對新能源汽車的偏好度佔比達44%,而男性只有31.6%。雷軍此前在接受訪談時直言:
我們這輛車比一般車賣得好,最核心的是女用戶多。
更早的時候,雷軍也說過:在初期設計階段,我們就致力於打造一款女性車主也會喜歡的汽車,因此投入了大量精力。
事實證明,雷軍押對寶了。
數據顯示,從2024年4月到12月份,小米汽車僅用了9個月的時間就實現了13.5萬輛的銷量。而小米SU7的第10萬輛車下線,更是只用了230天!
這啥概念呢?對比友商,蔚來用了1046天完成從1到10萬台的跨越,小鵬汽車用了1034天,理想汽車用了708天,就連問界也用了400多天。
暴漲的股價更是說明了資本的認可。
從2024年3月到現在,一年不到的時間裡,小米的股價從15塊漲到41塊,漲幅達177%。
總市值也飆升到1萬億,放到全球汽車企業的市值排名中,小米已經穩居全球前三,超過了比亞迪,僅次於特斯拉、豐田。
你很難想像,這是一家官宣造車才3年多、汽車真正開賣才不到1年的車企。
可以說,小米汽車的成功,是「粉色生產力」的生動寫照。
3
雷軍的「女性經濟學」
女車主的集體湧入,揭開了小米商業戰略的深層密碼。
小米曾是性價比策略的典型受益者。
2010年4月6日,在中關村的銀谷大廈里,雷軍、林斌、黎萬強、黃江吉喝了一碗黎萬強父親早上5點鐘起來熬好送到公司的小米粥,開始了創業。
小米是幸運的,小米創業初期恰逢中國智能手機市場換機潮,市場出現巨大空白機會,這也是雷軍經常說的風口,小米把市場目標定位於年輕、新潮的科技玩家,中等收入但追求品牌的人群,其中高校大學生是小米品牌主力消費人群。
這些群體往往習慣通過網路獲取信息、喜歡網路購物、易接受新鮮事物,同時對手機價格較為敏感。
在這樣的定位下,小米主攻性價比。以小米首發產品為例,高通驍龍晶元,雙核1.5G、Adreno220圖形處理器、1GB內存、夏普四寸大屏、800萬像素攝像頭。這在當時算是比較高的配置了,但售價只有1999元。這款產品一經推出就引發了市場轟動,嘗到了甜頭的小米在此後把性價比發揮到了極致。
這種性價比背後,是小米對供應鏈的極致把控。
有人做過研究,小米通過投資生態鏈企業,與它們建立起一種採購與供貨的關係,並提供相應的資源和渠道,藉此在眾多智能設備領域進行布局。
很多人也許不知道,數年積累之下,雷軍已經在中國創投界構築了一個龐大的資本版圖。根據Tech星球此前的不完全統計,從2004年第一次投資以來,雷軍旗下已投出至少600家企業,包含多家上市公司,覆蓋IoT、文化娛樂、電商、金融等多個領域。從規模上看,雷軍的投資版圖在國內恐怕僅次於阿里系和騰訊系。
這種模式,同樣被雷軍用到了造車領域。
根據董車會的梳理,自宣布造車之後,小米旗下的投資主體就把主要方向調整到了先進位造和汽車產業鏈兩個主要方向:
從禾賽和速騰聚創的激光雷達,到贛鋒鋰電和中航鋰電的電池,再到比亞迪半導體的車規晶元,小米的投資觸角早已深入汽車產業鏈的每個毛孔。
搭建產業鏈的同時,小米也不想一直貼著性價比的標籤。
早在2015年1月小米就在做高端化探索。當時發布的小米 Note 分別設立了普通版和頂配版,分別定價為 2299 元和 3299 元起步,這也是小米第一次上探到2000元以上的價位段。
回看這些年,小米的高端探索主要有三個「基石」。
一是科技。數據顯示,2024年,小米在研發上的投入預計將達到 240 億。22 年是 160 億,23 年是 191 億。今年,這個數據預計還將再度提升到300億。
二是審美。這點從手機就能看出,在小米6之後,小米手機已經變得「精緻」了不少。尤其是初代MIX的出現,的確驚艷了不少人。在那之後,小米在外觀設計、相機調教等領域,都不斷進步。很明顯,小米逐漸明白,產品高端化,並非只靠著硬體堆料,同樣需要精緻感、設計感和品味。
三是用戶。這一點,雷軍一直做得不錯。在小米成立初期,雷軍就讓用戶參與到MIUI的產品設計中,根據用戶的建議優化產品,讓用戶有了參與感、認同感和歸屬感,最終成為「米粉」。造車之後,雷軍更是直播寵粉,還親自給車主開門。
而「討好」女性用戶,正是這些戰略的體現。
早在2019年,小米就開始了女性消費市場的嘗試,其與美圖合作推出小米CC9,主打「拍照技術」,主攻年輕女性群體。再後來,小米又推出搭載美顏的Civi系列手機。小米集團發布的2024年第二季度財報也顯示,MIX Flip小摺疊手機的女性消費者佔比達55%。
正是這些嘗試,讓雷軍發現了「女性經濟學」的力量。
4
小米不是第一個「她經濟」的受益者。
福特T型車靠家庭主婦需求普及汽車;香奈兒用男裝面料做女裝,反而引領時尚革命;小米SU7則進一步證明:誰能解決女性「既要性能又要精緻」的矛盾,誰就能通吃市場。
「商業的本質是滿足需求,而最兇猛的需求往往藏在被忽視的群體里。」這句話改自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但雷軍用SU7證明了——
當方向盤扭矩被紫外線抵禦參數重新定義,當渦輪增壓峰值讓位於母嬰箱容積,當工程師思維被「閨蜜評審團」一票否決,這部鋼鐵交響曲終以最樸素的經濟學原理落幕:
價值從不誕生於參數表,而鐫刻在人類真實的選擇里。
像雷布斯學習的不只是製造業的供應鏈管理體系,撩套路那也杠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