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美國將阻止中國從第三國購買晶元


在全球科技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半導體行業成為了中美之間的關鍵戰場。據香港南華早報》12 月 12 日報道,美國拜登政府不斷醞釀新舉措,對中國半導體行業的限制層層加碼。

臨近 12 月底,美國計划出台新的出口管制措施,意圖限制中國從第三方國家獲取先進的人工智慧晶元,尤其是重點關注用於 AI 模型訓練的圖形處理單元(GPU)的出貨。新措施通過建立所謂的「國家/地區上限」、全球許可系統等手段,企圖切斷中國企業獲取受限硬體的渠道,甚至要嚴厲打擊通過第三國走私 GPU 等行為。


當前,部分東南亞國家雖未受美國出口限制,但仍存在向中國供應 GPU 的走私現象。而美國新措施的即將實施,無疑將使這種走私活動面臨更嚴峻的打壓。這一系列舉動充分顯示出美國為維護其在半導體領域的優勢地位,對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進行全方位圍堵的決心。

然而,美方的打壓並非一廂情願就能得逞。面對美國的步步緊逼,中國採取了堅決的回應措施。12 月 2 日,拜登政府將 140 家從事半導體行業的中國機構列入貿易黑名單,並禁止向中國出售高帶寬內存晶元。但中國迅速做出反擊,宣布對美出口鎵、鍺、銻、超硬材料石墨等相關兩用物項實施嚴格管控,並對 GPU 設計師 Nvidia 此前批准的一項合併交易展開反壟調查。


中美在半導體領域的這場博弈,不僅影響著兩國的科技產業發展,也對全球半導體產業鏈和供應鏈的穩定造成衝擊。科技發展本應是開放合作、互利共贏的,美國的單方面限制措施違背了市場規律和公平競爭原則,最終也將損害自身的產業利益。

而中國在應對挑戰時,展現出堅定的決心和靈活的策略,通過加強自主研發和創新,努力突破技術封鎖,為實現半導體產業的自主可控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在全球化的今天,合作才能共贏,對抗只會兩敗俱傷。希望中美雙方能夠在半導體領域尋求合作的契機,共同推動全球科技的進步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