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級「智慧大腦」 拓寬「空中絲路」

鳥瞰鄭州新鄭國際機場貨運停機坪。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徐聰 攝

本報訊(記者楊凌趙同增)6月13日,一架盧森堡貨運航空公司的全貨機滿載貨物,再一次從鄭州新鄭國際機場停機坪起飛,呼嘯著從中原飛往歐洲。這是鄭州—盧森堡「空中絲綢之路」日益繁忙、「駝鈴」聲歡的美好景象。

「目前,盧貨航在鄭州機場常態化運營8條洲際貨運航線,航線覆蓋歐洲、美洲、亞洲等區域。」中豫航空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柳建民說,鄭州機場堅持「貨運為先、國際為先、以干為先」發展戰略,積極引入物聯網、人工智慧、5G等新技術,自主開發航空電子貨運平台,用數字化不斷升級「智慧大腦」,更好地為「空中絲綢之路」保駕護航。

「智慧大腦」有多厲害?

來到鄭州機場北貨運站,這裡有著全國首個「AGV智能應用工程」項目,40台無人叉車按照後台指令,井然有序地把貨物分別送往214個3層貨架的1284個標準儲位,即便是1噸重的貨物搬起來也輕輕鬆鬆。更令人叫絕的是,新能源無人叉車採用換電模式,當電量不足時,可自行前往換電站,自己更換電池,可謂「心靈手巧」。

指著上方一個個攝像頭,河南航空貨運發展有限公司信息應用部經理車騁告訴記者,那是AI演算法攝像頭,可以對拍到的畫面進行分析,自動計算庫區剩餘容積、卸貨區剩餘車位等,並給出合理化建議。再加上普遍安裝應用的各類感測器,聯合作業、共同發力,貨運站實現「耳聰目明」。

除了讓貨運站「心靈手巧」「耳聰目明」,「智慧大腦」發揮的作用還有很多。打破「數據孤島」,促進航空物流全鏈條數據聯通、標準統一,目前應用企業有260家,基本涵蓋了全部在鄭州機場運營的航空物流企業,平均每年可節省紙質單證超100萬份,提升數據傳輸時效20%以上。2023年,航空電子貨運項目入選國家自貿試驗區第七批改革試點經驗,面向全國複製推廣。

「智慧大腦」得到民航業內的高度認可,鄭州機場形成了空陸網一體化的產業鏈保通保供新實踐、新方案,在民航系統各項創新工作中,已經進入了機場行業的第一方陣。

「智慧大腦」不斷升級,鄭州機場逐步培育形成網路覆蓋性、通關便利性、設施完備性、操作高效性、集疏運營體系協同性、智慧物流與模式創新領先性六大核心優勢,推動「空中絲綢之路」實現由「串點連線」向「組網成面」轉變,架起了河南聯通世界的空中橋樑。截至2023年年底,在鄭州機場運營的貨運航空公司30家,開通貨運航線49條,通航30個國家、61座城市,形成橫跨歐美亞三大經濟區、覆蓋全球主要經濟體的樞紐航線網路。

柳建民表示,將用好「智慧大腦」,錨定高質量發展,以「空中絲綢之路」建設為引領,加快提升壯大鄭州航空樞紐能級,吸引高端經濟要素集聚,推動河南經濟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