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三分鐘丨中試平台「小試牛刀」如何「大顯身手」?

灣區三分鐘,道理講透透。

地上建公園,地下17米就是服務近200萬居民的污水工廠。位於廣州市海珠區的瀝滘凈水廠,如何將污水處理工廠變成公園,成為受歡迎的「鄰居」?廢氣是污水處理廠讓不少人避之不及的,但在這裡,生物除臭技術的企業卻抓住了新機會,找到了新商機。其中的關鍵在於生物除臭新技術的應用,科技成果轉化成實際應用的過程中,中試平台起到了重要作用。

從小試牛刀到大顯身手

中試平台如何牽起科研與市場?

「中試」,指的是把處在試製階段的新產品轉化到產業化應用的過渡性試驗這一過程。

在距離瀝滘凈水廠90公里的肇慶,來自廣東省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的生物除臭技術團隊常年駐紮在這裡開展「中試」試驗,我們也在這裡找到了瀝滘凈水廠「廢氣不臭」的主要原因。

對企業而言,像瀝滘凈水廠這樣關乎數百萬人生活環境的關鍵城市樞紐工程幾乎沒有機會「試錯」和冒險。在對瀝滘凈水廠開展生物除臭改造之前,就必須進行嚴格的驗證和中試,以保證生產工藝、質量控制、風險控制和技術標準的可行性。因此,盡最大可能模擬凈水廠環境、讓菌群能夠在投入使用之前先在這裡進行試運行,遠離城市中心的這個中試平台就變成了最貼近市場、最安全的「試驗場」。

事實上,生物菌群還可以廣泛應用在食品、化工等多個領域,市場十分廣闊。不過,從實驗室到市場,也被創業者們稱為創業成功「死亡谷」上最驚險、最難跨越的「最後一公里」。如今,科研單位與企業一起,採用了在中試平台上先「小試牛刀」的方式,在幫助他們實現「驚險一躍」的同時,也通過試驗數據反饋,為今後在市場上的「大展身手」打下了堅實基礎。

中試平台加速科技成果市場化

為製造業升級提供動力

佛山是廣東製造業大市之一,年工業總產值達到3萬億。這家位於佛山南海區的智能機器人產品與應用中試平台,是一個專門針對機器人產品、核心零部件及應用工藝進行質量檢測、研發試驗、中試檢測、故障分析的試驗服務平台。記者發現,在這裡,中試平台不僅滿足了不同企業對技術驗證的共性需求,甚至因中試平台的落戶,而產生了相關產業鏈的新集聚。中試平台提升了機器人產品市場化的效率,為當地製造業轉型升級提供了動力。

作為製造業轉型升級綜合試點改革城市,佛山對工業機器人有著龐大的需求。中試平台不僅服務於機器人製造商,還涉及機器人應用的集成商以及相關的上游和中游企業。涵蓋電機和減速機核心部件測試、系統集成以及終端應用。通過平台提供的應用場景驗證服務,驗證確保機器人和相關設備的市場適應性。

遵循市場規律建設中試平台

實現科研與市場需求正循環

科研機構更加註重技術的基礎性研究,而企業則追求產品貼近市場需求快速實現轉化。如何既遵循市場規律,又能充分激活技術活力讓實驗室里的成果「不止於試驗」,進而迅速轉化為實際生產力,中試平台成為科技成果產業化的關鍵環節。

直面市場,不僅意味著能汲取更多來自市場的「靈感」,更意味要承受來自市場波動帶來的挑戰。對於企業而言,實現顛覆性的創新,就要有前所未有的勇氣。

敢於勇闖無人區,不僅要擁有試錯的底氣,更在於能有「試一試」的機會。

從小試牛刀到大顯身手,今天,中試平台牽起了科研與市場「最後一公里」。一些處於早期發展階段的先進技術和應用創意,在中試平台找到「小切口」開展驗證,進而從這裡走向更廣闊的市場。為了呵護萌發於大灣區的創新之火,廣東開放市場讓新質生產力自由馳騁的同時,依託市場優勢吸聚創新資源,運用市場機制兌現創新價值。廣東正在摸索「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緊密結合的「新質」轉化之路。不斷由實驗室產出的成果,正快速投入,在市場上泛起陣陣漣漪。

企業懂得如何敏銳洞察市場機會,但是要跨越從車間到市場的驚險的「最後一公里」,卻急需有人搭把手提供應用場景。這時候,中試平台就銜接起了實驗室和市場的關鍵橋樑。

(總台記者 劉帆 林銘浩 黎冠強)

©2024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版權所有。未經許可,請勿轉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