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上市,極氪晉陞為第四家造車新勢力

3年上市!史上最快IPO的新能源車企誕生了。

5月10日,極氪汽車將在紐交所敲鐘,上市速度打破了特斯拉、小鵬、理想、蔚來的記錄,成為第四家登陸美股的中國造車新勢力。

與「蔚小理」身份還是有所不同,脫胎于吉利的極氪,還是個標準的「車二代」。

它的上市,某種程度上也直接打破了「傳統車企造不好新能源車」的行業魔咒,在太平洋彼岸與特斯拉、蔚小理比肩而立。

儘管還有質疑的聲音存在,如估值大幅縮水、虧損年年增加,但極氪狂飆的銷量,說明它是一股絕對不容小覷的勢力,挑戰舊格局。

要知道,今年前四個月,極氪汽車的銷量已經達到49148台,同比增長超110%。官方數據顯示,4月前三周,在浙江、安徽、廣西,極氪的銷量已經超過特斯拉。

最近披露的招股書,更是揭開了這家新能源汽車「新貴」崛起背後,隱秘的真相。

塞翁失馬的估值

同一份招股書,1000個人眼中有1000種解讀。

極氪的上市估值,從最高130億美元到如今的50億美元,看空者認為是流血上市,看多者認為是回歸務實。

拋開如今中企在美股的境遇不談,對比「蔚小理」三家表現,極氪的估值縮水,有種塞翁失馬的既視感。

從市值來看,極氪大約相當於0.5個蔚來、0.7個小鵬、0.2個理想。

這裡需要說明的是,由於極氪只造純電車,與小鵬、蔚來的對比更有參考意義。同時由於這三家均處於凈虧損狀態,市盈率無法計算,市銷率更能代表當前的估值情況。

從市銷率來看,極氪只有0.7,處於最低。根據市銷率=市值/營收,而極氪市值也是最低,這就說明極氪的營收非常突出。

事實也是如此,2023年極氪營收約72.82億美元,只比蔚來少6億,是小鵬的1.68倍。

高營收、低市值,很容易得出一個結論:對比同行來說,極氪確實被低估了。

另一個證據就是,極氪上市前獲近五倍超額認購,足以證明市場看好的態度。

反過來說,極氪如果按照之前的高估值上市,考慮到當前新能源車企股價下行的大環境,很可能又是一次「上市即巔峰」的慘淡光景。

但如今估值回歸性價比,反倒凸顯出極氪的含金量,大概率能夠上演高開高走,更能夠提振市場信心。

所以,極氪的估值縮水,真不算什麼壞事。

虧損的秘密

對於虧損企業的上市,大家的目光總是聚焦在虧損上,進而把上市融資理解成圈錢的套路,這樣聽上去才夠煽動情緒。

這樣的「惡意揣測」,有時候被證明正確,但有時候會稍顯業餘,關鍵還是要看虧損的原因是什麼。

說回極氪,招股書顯示,截止2023年底累計凈虧損超過200億元,參考同期累計銷量近20萬輛來算的話,很容易得出一個吸引眼球的數據:

每賣出一輛車,極氪就虧10萬塊。

但是,另外一個數據,「整車毛利率」,顯示極氪在純造車這事上,其實並沒有那麼虧錢。

2023年極氪整車毛利率達到15%,大幅超過蔚來的10%和小鵬的-2%。

更讓人意外的是,自2021年成立之初,極氪的整車毛利率即為正數,隨後三年三級跳,2023年整車毛利率較2022年大幅提升10.3%。

不僅高於行業平均值,實際在純電這個賽道上,極氪的整車毛利率僅次於特斯拉的19%,是有可能成為特斯拉之外最快盈利的純電動車企。

那麼問題來了:極氪200億的虧損主要虧在哪裡呢?

根據招股書,有兩個數據值得注意:一個是研發投入,一個是融資用途。

前者或許能夠解釋虧損的原因。2021年至2023年底,極氪研發投入逐年持續上升,累計研發投入近170億元,與對照同期虧損來看,旗鼓相當。

後者更能強化這一邏輯。根據招股書,極氪IPO募集所得資金凈額的約45%將用於研發更先進的純電動汽車技術與擴大產品組合,研發投入依然是融資大頭。

此外,還有一個佐證則是銷量。如果一家車企銷量不行而虧損加劇,大概率說明商業模式存在瑕疵,融資可能真的是為了補血延緩死亡。

極氪的銷量如何呢?

2023年極氪汽車銷量同比增長65%,營收同比增長62%,足以證明營收來自銷量增長,產品得到了市場的驗證和認可。

而今年前四個月,極氪汽車的銷量已經達到49148台,同比增長超110%。官方數據顯示,4月前三周,在浙江、安徽、廣西,極氪的銷量已經超過特斯拉。

根據極氪的規劃,今年銷量目標是23萬輛,在銷量提升、毛利上漲的前提下,今年實現扭虧為盈,對極氪來說並不算遙不可及的夢,對於資本市場來說也不算空口無憑的「大餅」。

當然,極氪過去一年通過「加量不加價」的打法,深度參與價格戰,一方面換來如今在純電市場的頭部地位,另一方面也要警惕價格戰造成虧損擴大失血過重的風險。

總的來說,極氪目前的虧損並不算致命,如果能夠再上一個台階實現盈利,那將徹底奠定自己的江湖地位。

車二代啟示錄

「不能從零開始,也不能像大象轉身那麼難,我們要敏捷、要快速。」

極氪智能科技CEO安聰慧這番話,或許最能準確解釋極氪走出的第三條路。

特斯拉的成功是」從零開始「的代表,百年汽車產業自此被外行顛覆,「造車新勢力」不斷湧現,幾乎壟斷了新能源汽車的話語權,但倒下的新勢力也數不勝數。

而「大象轉身」的例子實在太多,傳統汽車造電動汽車,就像曾經的諾基亞面對蘋果手機,一步慢步步慢。

既要避免外行看熱鬧,又要打破默守陳規,極氪是怎麼突圍的?

極氪推出的第一款車,也是如今的銷量主力,極氪001身上發生的兩件事,讓人印象深刻。

首先是這款車的類型屬於獵裝車,從英文"shooting brake"翻譯過來的,最初是專門用來稱呼打獵用的馬車,後來成為歐洲人對三門旅行車或者是加長的掀背汽車的叫法。

在中國,獵裝旅行車的市場份額從來都都沒有超過1%,但在極氪001推出之後,2023年中國銷售的所有獵裝車型,每賣出10台至少有6台是極氪001。今年全新極氪001上市後,累計大定訂單已近4萬單。

從細分領域下手,走差異化路線,是極氪突圍成功最值得總結的經驗,包括後來的極氪009、極氪MIX,無一不是複製這一打法。

有人總結說,極氪的每一款車都是「劍走偏鋒」,但無一例外都能凸顯出「刀法精準」,直擊用戶需求「爽點」。

而這種「劍走偏鋒」,實際上是建立在極氪對市場需求的準確判斷上,這本應是傳統車企深厚積累下來的優勢,不過很遺憾,在眾多「車二代」中,目前只在極氪身上看到。

而「敏捷快速」的反應,則要說極氪001免費升級晶元的故事。

曾經老版極氪001使用的是高通820A版晶元,屬於2016年14nm的老一代產品,而高通8155晶元是2019推出的7nm晶元,迅速成為智能電動汽車的「一種標配」,蔚來ET7、理想L9、小鵬P5等多款車型都搭載了8155晶元。

面對用戶的吐槽,極氪可以說做了一個特別不傳統車企的決定:花了3個億,為所有已經提車和下定車主,免費升級8155晶元。

這一舉動看似虧大了,但是買回了人心和信任,可以說極氪由此形成了自己的用戶信仰和品牌護城河,從今天的成績來說,實則贏麻了。

實際上,很多消費者轉身投入電動汽車的懷抱,不僅僅是因為技術進步,還有早就對傳統車企的傲慢忍無可忍。

極氪的「大象轉身」說得委婉,多少車二代依然帶著父輩的陋習,打著新幌子其實抱著老思想,如此造新車怎麼可能成功呢?

從這個角度來說,極氪走得更遠,車二代們的突圍才有更多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