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承東職位有變,從華為終端BG CEO轉任董事長,去年起工作重心已有轉移

紅星資本局5月1日消息,4月30日下午,華為內部發布人事調整文件,宣布余承東將擔任終端bg董事長職位,原華為終端bg首席運營官何剛接任華為終端bg ceo。

知情人士向紅星資本局表示,華為公司擁有完善的內部治理架構,此次為正常管理任命,可以讓余承東有更多的精力為消費者打造精品。

資料圖 據視覺中國

從終端bg ceo到董事長

華為官網顯示,余承東出生於1969年,碩士畢業於清華大學,1993年加入華為,歷任3g產品總監、無線產品行銷副總裁、無線產品線總裁、歐洲片區總裁、戰略與marketing總裁等。

在人事調整前,余承東任華為終端bg 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董事長、智能終端與智能汽車部件irb主任。此前,華為並未設立終端董事長職位。

華為終端bg是華為的三大事業群之一,主要面向終端產品用戶和生態夥伴的端到端經營組織,對經營結果、風險、市場競爭力和客戶滿意度負責。

余承東自2011年開始擔任華為終端業務ceo,任職近13年。2010年,華為手機的銷量僅有300萬台,還不到蘋果手機全球銷量的十分之一。到了2019年,華為智能手機的出貨量約2.4億台,超越了蘋果。華為終端業務收入也從2012年的1601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巔峰4829億元,旗下手機業務曾一度登頂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單季度銷量首位。

此次接棒余承東的何剛,是其老「搭檔」。在此前多次華為終端發布會上,余承東與何剛時常聯袂出場。資料顯示,何剛1998年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電路與系統設計專業研究生畢業後入職華為,曾參與並主導華為mate及p系列的手機研發,這也是奠定華為在高端手機市場地位的兩大系列。

值得一提的是,職位調整可能並不意味著余承東權力範圍縮窄。據界面新聞報道,業內人士分析,擔任終端bg董事長意味著余承東仍然是該業務的一把手。此外,華為irb(投資評審委員會)部門的存在極為重要,其作用在於決定具體業務項目的投資立項。余承東仍然擔任智能終端irb主任,表明其對該業務具有投資決策權。

接近華為的人士分析稱,此次余承東卸任,可能是要把更多重心放在汽車業務的信號。事實上,余承東的工作重心已在逐漸轉移。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他已不再管理一線手機業務,而是將更多工作交給何剛。

華為一季度凈利潤增長超5倍

余承東此前多次擔任手機與汽車業務的發布會主持人,因其經常在發布會上使用「遙遙領先」這個詞而備受關注,曾有人把他過去十幾年中在發布會上說過的「遙遙領先」剪到一起編成段子。

去年12月,他對此回應稱,做到「遙遙領先」非常不容易,每一個領先的背後都是研發創新、強大技術投入和不斷努力的結果。

4月30日,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披露2024年一季報,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約1784.5億元,同比增長36.66%;歸母凈利潤約196.5億元,同比增長約564%。這是華為2021年以來的最佳一季報。

華為並未披露各項業務的具體情況。業內認為,業績增長主要是得益於終端業務強勢復甦。

idc跟蹤報告顯示,以出貨量計,榮耀和華為已經並列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第一,其中華為拿下17%的市場份額,同比增長110%,是增幅最快的廠商。

2023年8月,華為高端旗艦mate 60系列宣布回歸;12月發布nova 12系列,均搭載華為自研的麒麟晶元。

idc報告稱,mate 60系列繼續供不應求,nova 12系列則佔據華為全季度出貨量的三分之一。兩款都是中高端產品且存在高溢價,間接推高了利潤水平。

智能汽車業務也是一大助力。余承東此前表示,今年前三個月,智選車業務實現扭虧為盈,車bu業務接近盈虧平衡的邊緣,「預計從4月份開始,應該能實現扭虧為盈。」

紅星新聞記者 吳丹若

編輯 余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