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開啟算力新一輪競賽,中科曙光首提「立體計算」戰略 | To B 產業觀察

2024年,衡量大模型算力的標準發生了變化。

之前大家會直觀關注有多少張GPU卡,用算力規模去預估大模型的競爭力,現在則正在朝著應用效果的視角,自上而下地去看待大模型算力,算力是大模型競爭力的必要不充分條件。

本質上是因為,大模型算力到應用之間,還隔著現實的千難萬難。因此,沿用此前對通用算力的衡量標準是不準確的,因為通用算力所支持的業務負載基本定型,典型如短視頻、電商等互聯網應用,有多少算力就對應著成比例增長的應用價值。

但是,當前大模型算力到應用的轉化曲線可能差異巨大,在基礎軟硬體平台都尚處於高額投入期時,如何建設大模型算力,是一個既要考慮現在,也要考慮未來的宏大命題。

國家數據局局長劉烈宏撰文寫道,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適度超前建設數字基礎設施,加快形成全國一體化算力體系。數字經濟時代,算力是新質生產力,算力網是促進全國範圍內各類算力大規模調度運營的數字基礎設施,構建全國一體化算力網、推動算力基礎設施化是國家現代化的重要標誌之一。

推動算力基礎設施建設,必須順應發展需求、遵循技術規律,加強頂層設計與規劃,優化數據中心建設布局,提升跨區域算力調度水平,不斷夯實數字中國建設基礎。

中科曙光首次提出了「立體計算」體系,旨在打造一種全新的計算體系構建與運營模式,也成為應對大模型算力挑戰的答案之一。

新算力競賽,重在生態

算力產業很久沒有這麼熱鬧了,甚至很多此前不在算力領域的企業也來摻一腳,這也是新技術和新產業發展過程中經常會出現的現象。新機會永遠在變化中誕生,用來形容如今的算力競賽再合適不過,如果用長線眼光看,現在的大模型算力發展還處於產業周期的早期,百廢待興,全局待解。

目前行業內對於算力產業存在的問題,逐步形成一些共性認知。首先,從規模層面看,全國各地新建和改造了大量智算中心,但是行業依舊感受到算力「荒」,一方認為算力不夠,亟需建設,另一方認為,算力架構單一,不是建得多就有用,體現出業界對算力真正轉化成生產力的期待。

鈦媒體App觀察到,前兩年很多大型算力中心建設也是摸著石頭過河,「道」不見得看得很清楚,在規劃角度更多考慮算力規模,算力到底怎麼用起來,綜合算力生態的建設,從一開始想得並不全面。

其次,從大模型應用層面看,單個企業的應用深度和行業場景的應用廣度,要求更好的開發體驗,業內存在重硬輕軟,技術與場景需求割裂的問題。

以往的算力中心應用場景有限,更多針對科研領域等有限的應用場景,智算中心需要面向全行業的各類場景,算力與場景應用的深度結合,對千行百業的覆蓋度,是目前需要加強的部分。

這就需要大量的軟體工具,連通算力到應用之間的全流程,算力架構單一,涉及到數據處理、模型訓練、模型部署、應用監控、調優與評估等。

最後是大模型的生態,這是比技術之外更複雜的產業要素。中科曙光高級副總裁任京暘表示,在大模型算力構建的初期一定要考慮建成之後的生態,生態不是單點的而是綜合的,今天要想把算力用好,不像以前雲時代的單一供應商,做好算力的生產和輸出就可以。

公共算力平台既要提供算力,也要在「產學研」融合方面有更多部署,產業協作尤其重要。同時,今天的算力生態也是多元路線,生態應對多種重要技術路線進行兼容。

圍繞算力生產、製造、服務的鏈條,需要完整商業生態融合在一起,既包括算力的提供者也包括算力運營者,產業生態體系還存在不足,未來算力網路運營商、軟體服務商、軟體應用接入方等會進一步發展,綜合各方力量才能夠形成正向循環的商業算力生態。

立體計算的終局:算力轉化為生產力

為應對如上需求,中科曙光提出「立體計算」,強化「建、用、生態」三維協同發力,構成全新計算體系。立體計算戰略的終局,是讓算力轉化為生產力,這是當前背景下,中科曙光對大模型算力和產業生態的應對之策。

具體來看,從立體算力建設的角度,立體計算要實現多樣化算力生產,跨壁壘算力調動,以及全局性算力服務,國內能支持多樣化算力的廠商並不多,中科曙光是其中之一,例如晶元的立體堆疊等技術,只有少數廠商具備能力。

在算力跨區域調度和跨任務應用方面,智算中心要支持面向算力網路的演進,不能只孤立局限在當地,由此要考慮硬體搭配、網路架構、軟體儲備等長期成長性。

從立體應用賦能的角度,中科曙光可實現廣度(全行業)、寬度(全場景)、深度(全周期)、應用三維賦能,針對應用開發進行全流程支持與全場景滲透。

例如視頻場景,當地視頻應用企業負責前端數據採集端,無論視頻數據,還是文本數據,一次採集之後進行後端統一納管計算,搭載在曙光算力平台上進行多次不同場景的應用分析,分析結果傳輸到指揮中台上形成算力、算距、演算法軟硬體閉環。

從立體生態角度,中科曙光將加大對硬體算力平台和軟體生態的投入和支持,產學研與商業模式融合,不斷補充生態中缺少的能力和角色,由此推動算力更好運行不斷更新的大模型,運行更多的軟體,最終服務於應用生態,算力生態註定是一個漫長且沒有終點的長期工作。

譬如,在中科曙光落地智算中心的區域,具備技術和人才優勢的中大型企業能顯著受益,更值得關注的是,數以千萬計的整中小企業體量不大,AI人才也不夠,如今也有了通向大模型的低成本實踐路徑。

作為公共算力平台,更關注幫助當地的中小企業從進入到跨過AI門檻,中科曙光會引入並聯合生態夥伴賦能當地企業,算小賬,有時候是賠本賺吆喝,但算大賬,大模型生態繁榮不能簡單用收入來衡量。

立體計算不止是一種商業模式,也是一種將算力轉化為生產力的經濟模式。以中科曙光最近落地長沙的5A智算中心為例,該中心已吸引上百家企業入駐共建,實現萬餘家商業應用接入,未來中科曙光計劃並將「立體計算」模式複製到全國,推動大模型算力產業繁榮。

「產業要發展,經濟要增長,用上大模型是必經之路,做這件事(算力生態)不見得每件事都要賺錢,但還是要長周期地做。」任京暘表示。

(本文首發鈦媒體APP 作者|張帥,歡迎添加作者mr3right爆料、交流)